实施精准化监管 保障医院感染质量与安全

2016-12-04 02:11敏许川熊
中国医院 2016年3期
关键词:管理科耐药卫生

■ 徐 敏许 川熊 薇

实施精准化监管 保障医院感染质量与安全

■ 徐 敏①许 川①熊 薇①

精准化管理 医院感染 医疗质量 KTQ

目的:探讨精准化监管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德国KTQ认证体系理念,应用系统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结果: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降低了3种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遏制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结论: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用精准化监管,降低了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了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是全球患者安全的主要问题,使患者的医疗服务更加复杂,造成患者死亡和残疾,耐药性增加,额外医疗费用增长[1]。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多年来一直注重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把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作为医院发展的生命线,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系统化、信息化、精细化“三位一体”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式[2]。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医院整体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的平台上,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精准化监管,取得了良好效果。

1 精准化监管模式

医院感染管理科以德国KTQ认证体系为助力,进行系统化的医院感染管理设计。该设计涉及医院感染的监测与干预,暴发处置,培训,职责与制度,重点科室、部位、人群的感染防控等全方面工作;建设了覆盖全院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化平台,能及时、敏感、客观地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借助先进管理理念,如全面质量管理,多部门合作管理模式,PDCA管理工具,构建过程监测和结果监测指标,实现医院感染精准化管理,降低了医院感染风险,保障了患者安全。

2 精准化监管实践

2.1 聚焦医院感染零容忍,实施循证医院感染监控

2.1.1 优化医院感染监测模式,构建先进管理框架。医院感染防控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而医院感染监测是科学实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基础。为做好这项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完善了相关工作:一是修订了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各岗位职责,并向临床公示服务口号:您的需要就是我的承诺,方便临床医务人员及时寻求院感人员帮助;二是改进了工作模式。①指定监测范围:将全院所有病区、门诊、医技科室、实验室、重点科室全部纳入院感监测范围。②确定监测方法:实行分组包干制,责任到人。③完善监测内容:包括暴发流行调查、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质量检查、院感知识宣传教育、现患调查等。④建立监测频率:每日按照监测内容及监测范围开展监测工作;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两日内予以解决或答复;如有特殊情况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时到岗。⑤定期或不定期征求临床科室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满足临床需求。通过这种监测模式,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合理。

2.1.2 建立科学监测流程,实施循证集束化干预措施。医院感染监测在医院中实施,需要建立良好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以便能及时反映出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变化,及时反馈,促进各科室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因此,医院感染管理科首先充分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建立了及时、敏感、客观的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过程监测和结果监测指标。过程指标如手卫生依从性、速干手消毒剂、擦手纸巾及洗手液领用量和每床手消毒剂消耗量等手卫生指标;结果指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等。通过前瞻科学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推进,使院感控制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使各项监测指标达标,最终使医院感染率逐步下降。

2.2 搭建医院感染监控平台,实现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

医院感染监测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持。2004年,医院与医院计算机中心合作,自行研发医院感染监测软件,起到全省医院感染信息化的先锋带头作用。2009年,医院在全省启用原卫生部推荐使用的医院感染监测及数据直报系统。2013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将目前使用的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升级为增强版,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使传统的院感人工监测模式向计算机辅助监测模式发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医院感染漏报;使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更加全面了解了感染危险因素的全况,充分做到了医院感染“早预警、早发现、早干预”的工作理念,持续多年做到不良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零发生。

2.3 应用PDCA及多部门合作管理模式,有效控制感染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始终采用PDCA模式进行精细化管理,每年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制定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落实。针对多重耐药菌管理牵涉面广、影响因素多等问题,我们采取了多部门合作管理模式,召开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专题会议讨论多重耐药菌管理,确定《多重耐药菌筛查及多部门团队合作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超前开展一些领先国内的干预项目,如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定植情况调查、患者主动筛查、环境清洁消毒流程和频次的改进等,收到了很好成效。

3 效果评价

3.1 手卫生依从性逐年攀升

2012年开始医院对全院医务人员5个时刻手卫生进行规范监测。根据WHO颁布的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医院制定了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院感专职人员经过统一培训,每个月到临床科室进行现场观察,每个病区观察时间为20分钟左右,定期总结反馈。通过深入开展手卫生运动,树立手卫生行为典范,形成医务人员手卫生长效机制。2014年手卫生依从性达到85.20%,超过国际标准要求的手卫生依从性达到60%[3]。较2012年的54.93%显著上升,经趋势检验,X2=54.772,P<0.001,详见表1。

表1 2012-2014年手卫生依从性

3.2 三种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有效下降

通过医院感染监控平台,我院能及时准确发现医院感染问题并及时干预。如2012年通过开展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发现,该年度ICU医院感染人次率高达12.01%,其中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更是高达27.73‰。通过现状分析,医院积极采用科学的集束化循证干预措施及先进的管理工具加强ICU患者感染防控。如开展了ICU患者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工作,改进ICU物表环境清洁消毒方式、增加口腔护理频次和引进洗必泰进行口腔护理等。截至2014年底,ICU医院感染人次率下降至8.32%,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下降至15.89‰,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3.69%、11.84‰。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也逐年下降,详见表2。实践证明,以信息化医院感染监测为基础,采用科学的监测流程,实施循证的医院感染监控,可有效降低3种导管感染发生率。

表2 2012-2014年综合ICU医院感染监测情况

3.3 多重耐药菌感染得到遏制

多重耐药菌所致感染治疗困难,导致罹患率和病死率显著增高,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4]。因此,我院一直以来致力于多重耐药菌管理,特别是在我院5个ICU(综合ICU、神经内科ICU、呼吸内科I C U、神经外科I C U、普胸外科ICU)及1个新生儿病房,改变病房环境清洁消毒流程及频次后,ICU环境中MRSA的定植由12.00%降低到5.33%,多耐鲍曼不动杆菌由5.65%降低到0.44%。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通过上述一系列控制措施,这六个ICU病房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也由干预前的5.34%降低到3.06%,显著遏制了多重耐药菌感染。

4 讨论

4.1 精准化监管提高管理效率

医院感染管理科通过完善医院感染制度和流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优化医院感染监测模式,构建先进管理框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并在循证医院感染监控的基础上,通过医院感染监控平台,应用PDCA循环及多团队合作等管理工具,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

4.2 精准化监管创造一个有利于控制和评价体系

通过应用医院感染信息化系统,医院感染管理科建立了及时、敏感、客观的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并构建了过程监测和结果监测指标,改变了凭经验管理模式,体现了以“预防为主”的目标,实现了由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的转变。通过前瞻科学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呈螺旋式上升,最终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总体目标。

4.3 精准化监管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实现了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管理理念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呼吸机、血管导管、导尿管等各种侵袭性操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重症患者的治疗护理,而这些侵入性操作所致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感染部位[5]。医院感染管理科聚焦于这些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科室、重点人群、重点环节,把握了医院感染的重点,使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关键工作中,促使监测数据更加精准,发现问题更加及时,干预措施更加科学有效,显著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了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了医疗质量。

总之,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发展迅猛,规范、制度、标准等不断颁布,但由于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手段,导致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技能仍然不知道、不理解、不执行,导致医院感染问题仍然严峻。为了有效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探索一套先进、科学、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在实践工作中,探索出精准化监管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式,显著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保障了患者安全。

[1] D i d i e r P.C l e a n c a r e i s s a f e r c a r e: t h e f i r s t g l o b a l c h a l l e n g e o f the WHO World Alliance for patient safety[J].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2005,26(11):891-894.

[2] 王留明,廖家智.基于德国KTQ 质量认证理念的医院安全管理研究及启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1):89-91.

[3] Reisinger HS1, Yin J, Radonovich L.Comprehensive survey of hand hygiene measurement and improvement practices in the Veterans Health Administration[J].Am J Infect Control,2013,41(11):989-993.

[4] 黄勋,邓子德,倪语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医院感染控制,2015,14(1):1-9.

[5] 周晴,胡必杰,高晓东.2009-2010年上海市65所医院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2(21):2408-2410.

熊 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

E-mail:82756012@qq.com

Implementation of precision management to assure nosocomial infection quality and safety

XU Min, XU Chuan, XIONG Wei//Chinese Hospitals.-2016,20(3):12-14

precision management, hospital infection, medical quality, KTQ

Objectives: To apply precision monitoring in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Methods: With implementation of KTQ Quality Certification system and the precision management which is an accurate, informationized and systematic medical quality and security system,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was strengthened.Results: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rate were improved, three main catheters –related infection rate were decreased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organism were obviously contained.Conclusions: The precision management applied in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can decrease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Author's address: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1095, Jiefang Road, Wuhan, 430030,Hubei Province, PRC

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2015-11-30](责任编辑 王远美)

猜你喜欢
管理科耐药卫生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稳扎稳打展工作 精心保养助公检
彭德怀喝茶:公私分明
受人请托真敢干先后受贿三十万
卫生歌
医院医保、新农合管理在实现医保、新农合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讲卫生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