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从《乡韵》到《云裳诉》的音乐表现和艺术特点

2016-12-06 02:50王艺洁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
民族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云裳慢板古筝

■王艺洁(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

探析从《乡韵》到《云裳诉》的音乐表现和艺术特点

■王艺洁(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

筝又名古筝,素有“东方之钢琴”的美誉。东汉刘熙撰写的《释名》曾记载:“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因此,根据其音效特点,将其命名为“筝”。筝,是具有着浓厚传统文化的汉民族乐器,其显著特点可以归纳为“以韵补声”,用古筝为诗词加以配乐,通过灵活多变的演奏技巧,如揉弦、颤音、刮奏、摇指和上下滑音等等,更加能够诠释诗词中的意境之美和声韵之美。钢琴,是极具表现力的西方乐器,与古筝的音色和音响效果截然不同,钢琴是以十二平均律划分高音,而古筝则是运用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近年来,钢琴被大量运用在古筝作品中,辅以伴奏的形式更好地演绎了许多古筝经典之作,如《临安遗恨》《枫桥夜泊》《望秦川》以及《云裳诉》等等。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当代陕西筝曲的代表作品之一,由周煜国先生创作完成,是在其早期作品《乡韵》的旋律基础之上,辅以钢琴伴奏改编、扩展而成,重新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意蕴。这首筝曲中巧妙地融合了陕西民间音乐素材,加入了全新的创作手法,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既呈现了古筝的优美旋律,又营造了生动的音乐氛围。基于此,笔者结合《云裳诉》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结构对其音乐表现和艺术特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云裳诉》的音乐表现及演奏风格

《云裳诉》是一首以古筝演奏为主、钢琴伴奏为辅的大型古筝协奏曲,是周煜国先生在其创作的古筝作品《乡韵》的基础上改编、扩展而成。这首古筝协奏曲无论在结构、篇幅的改编上,还是在音色、技法的运用上,都比《乡韵》有很大的突破,体现了筝曲创作的时代感,加上陕西民族音乐“碗碗腔”的融合,更赋予了作品鲜明、浓郁的地域风格,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古筝的乐器特性,更体现了作曲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情感的释放。

1.创作背景

每个乐曲,都有其不同的表现目的和演奏风格,《云裳诉》是典型的以陕西音乐风格创作的一首古筝曲,这首乐曲展现出了陕西的人文文化及乡土人情。在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创作时,周煜国先生亦是以《乡韵》作为创作基础,加以改编扩展,在曲调上运用了陕西地方戏曲中的“碗碗腔”,其独特的音高特点赋予了本曲独有的韵味和美感。

“婉婉乡音,悠悠乡情,道不尽对故土的眷恋,诉不尽对故土的深情”,是古筝独奏曲《乡韵》所表达的情怀。《乡韵》将哀怨、委婉、缠绵、细腻的感情表露无遗,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周煜国先生将深深的思乡之情谱写在旋律中,作品以陕西地方音乐为素材,创作手法简练明畅,生动的旋律,浓郁的韵味,跌宕的情绪,使这首作品感人至深,荡气回肠,难舍故乡亲,更难舍故乡情。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取名来源于李白所创作的《清平调》三首里的第一首的首句,即“云想衣裳花想容”。在这里,“云”被比作“衣裳”,将故乡的山水河流、故乡的泥土芳香想象成飘飘云彩披在身上,寄托的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对远处故乡的亲人的思念。家乡是一曲悠扬的筝曲,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家乡是一捧轻盈的浮云,总是让人心动不已;家乡是一串永恒的记忆,总是让人想起就思念。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是曲中最美妙的,是云中最迷人的,是记忆中最深刻的周先生即是借以此情来抒发内心对故乡的思念,以情传情,思念故乡的山水河流,也思念故乡的人。仰天望云,尽是思念,云随风动,情意绵绵。《云裳诉》正是在《乡韵》的思乡之情中加以对寄托之意,使思乡之

情才显得更情真意切、更深入心灵。

《云裳诉》在旋律编排上与《乡韵》如出一辙,共分4段,即“慢板段落”“快板段落”“华彩段落”和“慢板再现段落”,诠释了思乡念情时情绪的波澜起伏。周先生经过改名扩编之后,在《乡韵》本身自有一番怀乡幽古之情之中,加入了一丝人文情怀。曲调则运用了陕西音调中的“碗碗腔”,其音调细腻、优雅、悠扬、清丽、抒情、优美、感人、凄婉、悲哀、耐人寻味,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云裳诉》经改编扩展之后,并不仅仅局限于对某种情愫的表达,而是饱含着周先生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与冥想,此曲有着更为悠远和深邃的含义。

2.音乐表现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引子段落”是由强势的刮奏开始,附有极强的陕西音乐特色,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预示着全曲的音乐基调。乐曲的第一段是“慢板段落”由钢琴演奏舒缓引入,引出了主题“思乡”,此段为抒情的慢板,运用了大量陕西筝派的演奏技巧,在右手的扫摇、左手的颤弦的烘托下,令人热耳的心酸涌上心头,音乐清幽、如诉如泣,使人有种亲切感,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第二段“快板段落”,运用了大指摇指的演奏技巧,从低音区滑至高音区,以融合钢琴的旋律,后而紧接小快板,采用了双手点弹及右手大量的扫摇等技法,右手的长摇配以左手的按滑,旋律热情、跳跃,与之前的慢板凄凉、哀苦的情绪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段“华彩段落”,以古筝独奏为主,钢琴伴奏为辅,右手摇指配左手按滑颤、刮奏,将情感迸发推向极致,表现出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第四段“慢板再现段落”,采用了首尾呼应的作曲技巧,旋律上绝大部分重复第一段的内容,是主题的简缩,再次演绎仿佛回忆般清晰而又遥远,内心又恢复到了平静,情绪显得更加的安静与内敛。最后的“结尾段落”运用了速度急快的急板,由低音区推向高音区,犹如排山倒海的气势迎面而来,将乐曲推向最后的高潮,使内心的情感瞬间迸发,其慷慨之势,荡气回肠。

3.演奏风格

古筝,素有“东方之钢琴”的美誉,其音色清越、高洁、典雅、委婉动听。古筝演奏者对筝曲各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产生了各种演奏形式和技巧的差异,这在筝曲的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多种各具地方风格的演奏流派。例如,山东筝刚健朴实,潮州筝旖旎妩媚,河南筝高亢粗犷,浙江筝活泼明快,陕西筝幽怨细腻,客家筝古朴优美,它们之所以各具特色,既与乐曲的地方风格有关,又与演奏技法的处理方式有关。演奏者个人的风格特点建立在其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之上,而古筝的演奏技法主要是个人对“以韵补声”动态变化的灵活运用,逐渐形成的各自不同的演奏方式,更展现了个人对筝曲作品的不同理解与思考。

《云裳诉》是由著名作曲家周煜国在器乐小品《乡韵》的主题音调基础上为改变扩展而成的古筝协奏曲,融合了钢琴协奏,赋予了作品全新的理念。古筝,发源于秦代(今陕西西安一带),用古筝来演奏《云裳诉》,充分展现了乐器与乐曲之间的完美结合的音乐理念。无论从文化底蕴、旋律发展,还是演奏技巧来看,这首筝曲都有着浓郁的陕西筝乐特色的独特的演奏风格,开始的慢板是对爱情的歌颂,演奏过程中触弦的力度、音色的控制、强弱的感觉,缺少任何一点都不能把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云裳诉》的艺术特点

从编曲结构来看,全曲是带再现的3部曲式,主要是由引子、慢板、快板、华彩、慢板主题的再现和尾声共6部分组成。全曲结构严谨,段落层次分明,表现手法简洁朴实,以D徵调式贯穿全曲,音调以“秦腔”音乐的音乐旋律为全曲主体。音乐主题诠释了“思乡之情”,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1.全曲结构

2.结构分析

引子段(1~14小节),乐曲一开始以古筝强势的刮奏接摇指奏出全曲的骨干音,加上钢琴狂躁的旋律,瞬间爆发了内心极度压抑的情感,给人一种悲愤的冲击力,一开始就把乐曲推到沸点。古筝随后以强劲有力的级进和跳进错杂的方式,由高向低连续下行,将旋律停在F音上,随后由慢渐快、由弱渐强的反复演奏,接以大量的摇指和左手的分解和弦结束引子段落。在该段落中,5、7小节把秦腔的调式淋漓尽致地演奏出来,彰显了乐曲嶙峋的棱角,极具活力。

第一段“慢板段落”(13~50小节),深情的慢板段落,由钢琴舒缓的引入,旋律凄婉绵长。这段在编曲上大量运用单音旋律,仅少有几处运用摇指来展现乐曲的情绪,旋律悠扬动人。在整个慢板部分,运用了大量陕西筝派的演奏技巧,右手的扫摇和左手的颤弦,所有音韵都加以缓慢的、拉长音的慢速处理方式,增加了乐曲的张力,使乐曲带有声腔化的特点,最后以钢琴主奏,古筝伴奏的方式再次呈现思乡的主题,使钢琴与古筝融为一体,进而完成整个慢板部分,为接下来激进的快板部分做好感情铺垫。

第二段“快板段落”(51~191小节),激情的快板段落,在乐曲风格上依旧承接了慢板的陕北秦腔音乐的风格,吸取了秦腔音乐的动感节奏。该段落以钢琴过渡作为切入点,古筝部分运用了大指摇指的演奏技巧,双手点弹及右手大量的扫摇等技法,右手的长摇配以左手的按滑,旋律热情、跳跃,抒情、豪放,体现了乐曲轻松、愉快的风貌。

第三段“华彩段落”(192~201小节),此段是全曲的华彩段落,采用了整段的古筝独奏,而钢琴伴奏则较少加入。从听觉上来看,这一段落与前一段工整紧凑的快板段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古筝的独奏部分为古筝的华彩增添了独具特色的器乐表现,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享受。双手强有力的和弦干脆利落,接以右手摇指配左手按滑颤,最后右手以强有力的密摇,左手大面积的刮奏,加上钢琴的切入,将乐曲推向高潮。

第四段“慢板再现段落”(202~236小节),此段是全曲主题再现的段落,在曲式编排上大多重复第一段落,钢琴伴奏的引导,使乐曲更加饱满,演奏旋律情绪激昂,迎合着华彩段落的高潮旋律,有着很好的承接作用。随后,转为徐缓、深情的

旋律,内心由明朗、欢快又恢复到了平静,再次进入深深的思念之情。

结尾段落以快速的急板开始,音色由低音区推向高音区,最后接以强有力的长摇和左手大幅度的刮奏,最终将乐曲结束在调式主音上,将乐曲推向最后的高潮。

3.“碗碗腔”运用的艺术特点

全曲通篇运用了“碗碗腔”的演奏特点,“碗碗腔”是陕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陕西皮影戏发展而成,流行于该省渭南大荔一带,唱腔特殊。“碗碗腔”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唱句一般为七字句、十字句,偶尔也有五字句、八字句和十二字句的出现。唱起来腔随字走,四声严明。“碗碗腔”素有“以声传情,以唱制胜”的传统。其原因除了婉转动听和别具一格的唱腔旋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真假声混合通用;二是“4”和“7”的特殊唱法。“碗碗腔”的假声唱法,分“二音子”和“尖音子”两种。“二音子”是一种翻高八度的假声拖腔,有时按韵行腔、有时变韵行腔,全部旋律用衬字“咦”唱出来。“尖音子”是比“二音子”更尖更细的假声,是把唱句尾音或“二音子”的尾音翻高八度后,按韵唱出的一种短尾腔。“4”和“7”两音,是在表现悲痛伤感情绪时经常出现的两个音。演唱时,“4”音略高但不及“#4”,“7”音略低而不及“b7”。这种音具有与月琴、胡胡等主要乐器的弹奏技巧中揉、滑的弹奏效果极其和谐的特点。这种重要的弹奏技术采用了秦筝的演奏技法,把“碗碗腔”的风格十分突出的表现了出来,地方风格也十分明显。主题的尾声音调也很有特点,它采用的是其他段落中的结束句,形成前后一致、首尾呼应的编曲特点。在乐曲《云裳诉》中,大量运用了升(fa)和微降(si),紧紧抓住陕西风格“碗碗腔”的特点,突出了“碗碗腔”的核心音调,使乐曲欣赏起来有级进和跳进的交错的感觉,这正是陕西音乐的魅力所在,抓住这些特点,酌情的、微妙的演奏特点,才能将乐曲弹奏得惟妙惟肖。

■结语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一首旋律优美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与丰富的艺术内涵,而且充分发挥了古筝的演奏特性。从演奏技法上来看,《云裳诉》很好地诠释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它在陕西筝曲传统的演奏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古筝的演奏技法。此外,在民族音乐元素的基础上,融合了钢琴伴奏,在和声、织体等方面与古筝充分配合,极大的丰富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从于演奏者角度来看,想要全面的诠释《云裳诉》的艺术内涵,就要从演奏技法方面对作品的旋律特征、音响效果进行充分的诠释,熟知秦筝的演奏特点,控制好音响上的强弱变化,通过音色的变化来体现陕西筝曲独特的音乐风格。同时,想要充分地理解《云裳诉》所表达的音乐内涵,就要深刻地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和作曲者内心深处深层次的感情世界,更要理解演奏者在演奏时的肢体语言对乐曲的思想内涵进行的诠释,这样才能使乐曲具有更好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云裳诉》正是通过古筝与钢琴结果所发出的优美旋律,诠释着内心深处对故乡的一腔情思,将尽数思念赋予筝乐之中,淋漓酣畅,令人回味。

[1]张维.云商以赏花想容——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探析[J].黄河之声,2011.13.

[2]姚艳宏.论古筝曲〈云裳诉〉的音乐创作[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

[3]戴晓.谈论筝曲改编的美学价值——从〈乡韵》〉〈云裳诉〉[J].民族民间音乐,2012.11.

[4]陈娟.陕西筝曲〈云裳诉〉的演奏技巧分析[J].音乐大观,2013.9.

[5]赵星.诗与乐的完美融合: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创作特色及演奏版本比较[J].音乐创作,2013.2.

[6]赵岚.筝曲〈云裳诉〉文本中的文化意识与艺术阐释[J].音乐创作,2014.10.

[7]曹新杰.古筝曲〈云裳诉〉的艺术特征与演奏[J].北方音乐,2015.6.

[8]马语燕.从〈云裳诉〉中看古筝教学中对筝韵美的把握[J].北方音乐,015.15.

[9]张钰.从筝曲〈云裳诉〉谈秦腔音乐[J].北方音乐.2015.9.

[10]罗颖馨.古筝协奏曲《云裳诉》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探究[J].大众文艺,2015.14.

[11]张蓓.古筝曲〈云裳诉〉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J].黄河之声,2015.8.

[12]赵丽.浅谈筝曲之“诗,乐,情”——以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为例[J].考试周刊,2015.

猜你喜欢
云裳慢板古筝
乘鸾云裳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
西皮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