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2016-12-06 12:05晁操
中国市场 2016年32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晁操

[摘 要]在我国理工类的大学教育体系中,人文素质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推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高校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当今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在“互联网+”的视角下分析我国理工类大学在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人文素质;人才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157

1 问题的提出

在2015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继“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科技”等发展模式的开启,“互联网+教育”也孕育而生。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各领域人才重要的培养途径,如何在“互联网+”的新时代环境下创新培养方式、完善培养方法,更加全面地培养高层次人才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近年来,我国理工类高校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却忽视了学生最为基础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束缚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方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创造能力。如何提高理工类大学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值得关心的问题。

2 理工类大学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遇到的挑战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授,使之内化为学生个人的气质、修养和眼界的教育。[1]它强调的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内在涵养和人文素养有很大帮助,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理工类大学普遍较为注重自然科学的教育和研究,从而忽略人文素质教育的普及。人文素质教育在理工类大学的发展中遇到严峻的挑战。

2.1 文理分科的中学培养模式的误导

现阶段,我国中学教育施行的培养模式依然是文科、理科分开教学,相对应的高考制度虽然部分省、市开始高考制度改革,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侧重文科或理科的心理倾向。对于理科生而言,他们既缺少人文社会科学的熏陶,也缺乏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兴趣。学生的主观排斥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另外,在经历了高考这个高强度的压力之后,大学生都渴望有个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综合素质的要求,失去了对人文知识学习的动力。

2.2 市场经济的功利性的驱使

教育在源源不断地为市场发展输送人才,然而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却在一定程度上给教育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市场经济本身的实用性和追求短期利益的特征扭曲了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评判标准,特别是忽略了人才非智力因素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使得高等教育也逐渐走向功利化和实用化。[2]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学校更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就业率而不是学生知识结构的塑造,学生则更关注的是能否找到工作而并不在意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长此以往,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会对人文素质产生排斥,也必将阻碍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发展和普及。

2.3 互联网时代的弊端影响

互联网将世界带入信息时代,能够帮助学生更便捷地享受到最优质的学习资源。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时代同样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消极影响。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的普及让青年人成了“低头族”;网络游戏的风靡也使得更多的学生成了“宅男宅女”;淘宝、天猫、京东等网上商城带来的新的购物方式也催生了“剁手党”的出现……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之下,能否让学生打破以往对于互联网的过分依赖,正确利用互联网资源,让互联网成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是高校普及人文素质教育需要面对的挑战。

3 理工类大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缺失

3.1 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

就业率是学生学习成果和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提高就业率也是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为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渐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的初衷。理工类大学通常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快地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但是过于重视学生“硬实力”的塑造,而轻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软实力”的培养同样不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评判标准。

3.2 课程设置体系不健全

由于在理工类大学中,文科专业并不占优势,加上人文教育方面的教师流失等因素,课程设置中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不健全。在理工类专业中,大部分高校人文课程课时数不足10%,这一比例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主要包括必修课、限选课和公选课三个类别。而必修的人文知识却只有外语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方法死板。并且,有许多选修类课程采取合班形式,学生人数多,管理难度大,严重影响授课效果。

3.3 师资队伍建设不专业

首先,受到学校编制或是师资队伍建设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影响,理工类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较为缺乏,尤其是专门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比例更小,不利于学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其次,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多数大学都在引进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但同样也缺少教学经验,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方面不够成熟。最后,在理工类的高校中,一些体育、艺术、文学类的课程大多为选修考核课程,教师任课任务重且缺少硬性考核标准,教师缺乏内在驱动力,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与教育成果的质量。

4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构

虽然我国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是整体上依然被边缘化。互联网时代带给传统教育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最终还必须通过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来应对和解决。[3]依靠信息技术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方向。我国理工类的高校需要在“互联网+教育”的平台上,开发和利用好互联网的优秀资源库,促进教育理念变革,普遍提升我国人文素质教育水平。

4.1 课程设置的合理化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载体,是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合理安排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其关键在于课程培养模式的创新。“互联网+”的时代,给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许多现实要求,我们不得不紧跟时代步伐,寻求新历史时期中的教育发展路径。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可以更多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新认识。

一是要增添一定比例的与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的课程,即使是理工科的学生也必须开设基础课程,扩展眼界,发散思维,也更有助于科学研究的进展。二是根据各专业不同性质将基础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三是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选修课的学分。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毕业要求均为学分制,所以提高人文知识选修课程的学分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4.2 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化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只看到学生对于专业指导和技术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理工类的高校应当以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培养人文素质,在更高的程度上达到专业技能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确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培养“一专多才”的综合型人才。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正是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的大好时机。在对于人才培养模式上,我国理工类高校可以多借鉴国外名校的培养模式,创建互联网合作交流平台,再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内化成自己的新的人才培养计划。要能够做到与世界接轨,与时代接轨。

4.3 专职师资队伍的专业化

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化水平。互联网能够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和途径,并且让学习途径更便捷,学习内容更多样,学习的知识面更广阔,能够学会用互联网思维去引导学生。此外,还需要适当增添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数量,扩大师资队伍。

4.4 人文环境建设的多样化

人文素质教育是以弘扬人文精神为主旋律的,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优秀健康的人文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在校园里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可以更多地渗透人文知识,传递和弘扬人文精神。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更多的文化活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增添活动的创新性和闪光点。此外,还应当营造更健康的互联网环境。加强互联网等新载体建设,将知识性、娱乐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互联网环境拓展成为校园人文环境的重要渠道。

4.5 人文素质教育的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合作与竞争更加密切,跨文化交流也愈加频繁,这就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善于学习。理工科研究前沿要求大学生的眼界应当更加宽广和长远,互联网可以有效帮助提升理工科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加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多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国外发达国家在高校提升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新加坡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新加坡是把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到主课的地位上、积极推行儒家传统伦理思想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内容都要求系统化和连续性,值得我们国家学习。

5 结 论

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期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将我国打造成为世界教育强国的必然前提条件。虽然人文素质教育在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同样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之以恒地完善教育系统和制度,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性人才,才能帮助学生开辟事业与梦想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戴月华.传媒艺术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定位及实现方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0(1):87-88.

[2]翁丽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4):135-136.

[3]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N].光明日报,2015-06-09(14).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