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打车软件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分析

2016-12-06 12:17曾姝瑞李亚儒邢琳煜
中国市场 2016年32期

曾姝瑞+李亚儒+邢琳煜

[摘 要]出租车汽车行业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建立了打车软件,不仅使出租汽车乘客和司机之间实现了实时在线沟通,而且对提升出租汽车运行效率、缩减交通调度成本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打车软件应用逐渐频繁的过程中,其存在的问题也相继暴露。在此背景下,文章针对我国打车软件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展开研究,为推动国内打车软件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关键词]打车软件;出租车行业;市场价格;打车行为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176

我国一、二线城市打车难的问题长期存在,这并不是因为出租汽车数量难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而是因为在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下,出租车市场供求失衡,而打车软件可以为出租车司机和乘客提供实施在线沟通平台,可以有效地缓解出租车市场供求失衡问题,所以在其出现后迅速得到推广。

1 国内打车软件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国内打车软件的发展过程

我国打车软件主要出现在2012年以后,由于其满足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双重需要,所以在问世后得到快速的发展,艾瑞咨询集团2015年提出的中国手机打车应用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打车软件的数量已经超出百种,仅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滴滴打车和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快的打车两款软件的注册用户数量就已经达到900万以上,均覆盖全国40个以上城市,特别是在滴滴打车获取腾讯融资1500万美元、快的打车获取阿里巴巴融资400万美元后,两者的发展速度更加迅猛,与支付宝等在线支付平台的合作,使打车软件的用户满意度和应用方便性等都得到提升。[1]除以上两款打车软件外,“摇摇招车”“打车小秘”“大黄蜂”等打车软件在市场中的用户比重也快速上升。可见我国打车软件处于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用户规模、覆盖的城市和出租车数量等都在迅速地增加,而且在应用厂商对市场的培育作用下,打车软件的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

1.2 目前国内打车软件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打车软件的出现为“打车族”提供了方便,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打车难问题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在缩减了乘客的打车时间的同时,使出租汽车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甚至可使出租车司机增加额外收入,可见打车软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但在城市出租车配置量小于城市出租车需求量的现实情况下,打车软件应用的问题逐渐暴露。

1.2.1 安全隐患问题

首先,虽然打车软件开发的初衷是解决城市出租车市场供求失衡问题,而出租汽车司机应用打车软件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利润,所以在打车软件应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部分出租车司机在行车中盲目抢单的现象,注意力的分散必然会加大道路安全隐患;其次,国内打车软件几乎全部支持在线移动支付,但目前并未形成有效的安全体系,使用户的财产安全受到网络威胁;再次,打车软件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对区域范围内出租车、乘客的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当信息外泄时,不仅对其正常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2]

1.2.2 受众人群局限性问题

相比对网络、App等先进技术熟悉的年轻人,老年人、儿童等群体并未享受到打车软件提供的便利,而且打车的难度会相比提升,可见打车软件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1.2.3 市场价格秩序被扰乱问题

部分打车软件具有加价功能,这为出租车司机选择性载客提供了空间,这与我国要求出租车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规定相悖,使原有的价格机制受到严重的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共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扰乱了出租车市场原有的公平竞争环境。[3]

1.2.4 拒载问题

由于打车软件会事先将用户的搭车目的地、加价意愿等向出租车司机表达,受利润的驱使,大部分出租车司机会选择距离远、加价高的乘客,导致拒载的现象广泛存在;部分出租车司机热衷于搭车软件提供的便利,会选择拒载路边乘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打车难的问题。

1.2.5 社会保障缺失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针对打车软件安装端缺少有效的审核机制,导致黑车借用打车软件进入公共交通市场,这对保证交通安全和乘客安全都极为不利;其次,打车软件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司机与乘客的纠纷解决缺少有效的依据,不利于保证双方的合法利益。

现阶段出现打车软件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打车软件仍处于发展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机制、工作机制等未全面地形成,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为缩减打车软件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对打车软件有所限制,例如上海市明确规定了早晚高峰不得使用打车软件的具体时段;杭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取消了打车加价功能等。[4]可见,国内打车软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为出租车司机、乘客等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其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政府现阶段已经认识到打车软件问题的客观存在性并积极完善调整,要在未来真正发挥打车软件的作用,需要结合打车软件的问题和实际影响进行针对性的完善。

2 国内打车软件的影响分析

2.1 对乘客打车行为的影响

首先,打车软件利用一键定位方式,可以为用户提供较好的操作体验,特别是在预约服务、加价功能、拼车方式等功能的作用下,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打车需求,而且可减少出租汽车的空车比例,相比传统的空车扫街接活方式,可以为出租车司机提供便利和利润,所以打车软件对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均具有吸引力;其次,在打车软件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而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司机之间收入矛盾不断加剧的过程中,打车软件的应用又会受到一定的抵制;再次,在国内交通压力大、车辆限号管理等实际条件下,打车软件的市场需求较大,在打车软件自身不断优化的作用下,打车软件在用户打车过程中被应用的概率会逐渐提升;再次,打车软件响应速度慢、流量消耗快、广告植入多等问题的影响下,在打车软件种类不断增多的环境中,打车软件的发展环境并不理想,所以其对乘客打车行为的影响会受到一定的威胁。[5]可见国内打车软件对乘客打车行为的影响,要通过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方面进行分析。

2.2 打车软件对道路安全的影响

首先,在打车软件应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部分出租车司机在行车中盲目抢单的问题,边开车边看手机是我国交通法中明确禁止的行为,这种注意力的分散必然会加大道路安全隐患;其次,由于我国针对打车软件安装端缺少有效的审核机制,导致黑车借用打车软件进入公共交通市场,这对保证交通安全和乘客安全都极为不利,黑车一直是我国道路交通整治的重点对象,而打车软件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发展提供了空间。

2.3 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市场的影响

结合我国现阶段乘客对打车软件的应用情况可以发现,打车软件的应用虽然对缓解高峰期或特殊情况打车难的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其并未完全取代传统出租车接客方式,现阶段因他人使用打车软件而被出租车司机拒载的现象并未广泛地存在,乘客选择打车软件主要是考虑到其方便、有打车补贴、可以避免难打车,在加价后可以及时乘车,而且可以利用在线移动支付等因素,而且主要在上下班高峰期或急需外出的情况下应用,可见打车软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传统打车方式的缺陷得到弥补,所以其对出租车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6]但由于打车软件企业对打车软件的用户具有一定的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乘客更倾向于选择打车软件,这对出租车市场的公平性又会产生不利影响,使部分对打车软件应用不熟练的出租车司机的盈利空间缩减,所以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市场的影响也需要通过正反两方面进行判断。

3 推动打车软件顺利发展的途径分析

3.1 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

打车软件是出租汽车行业满足市场需求的产物,而出租车行业的社会性质决定,其并不能完全用市场机制约束,需要国家法律调控进行不断的规范,所以我国应对打车软件的应用进行法律说明,使其法律地位、法律框架等进行不断的完善,这是保证打车软件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不会对社会秩序、公平、安全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的基本途径,必须受到重视。

3.2 对打车软件自身的功能进行针对性的完善

我国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打车软件功能的优化技术,例如新加坡的接单预定技术,美国的灰屏技术等,强制出租车司机在行车的过程中不能接单,以此保证行车安全;舍去打车软件的加价辅助功能,以此保证出租车市场的公平性;强化在线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积极应用网络安全维护技术等。

3.3 利用相关机制推动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自律、建设诚信体系

在此过程中政府具有较大的责任,首先,政府应引导打车软件相关企业认识到保护用户信息、维护市场公平的重要性,使打车软件在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越来越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要;其次,政府应引导出租车司机认识到遵守道路交通法的重要性,使其自觉抵制行车过程中应用打车软件、随意拒载等行为;再次,政府应引导乘客在享用打车软件提供的便利的同时,树立安全意识,自觉抵制乘坐黑车等危险行为。诚信体系建设是政府引导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

3.4 推动打车软件与常规打车方式协调发展

现阶段打车软件并未完全取代传统打车方式,而且两种打车方式仍不能满足乘客出行的实际需要,所以现阶段应在正确认识传统打车方式与打车软件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打车方式的有效创新,并保证其协调发展。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打车软件的出现是出租汽车市场在信息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市场需要的必然产物,现阶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但其问题也逐渐显现,要充分发挥打车软件的作用,需要结合其发展现状和实际影响,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应以发展的视角积极看待打车软件。

参考文献:

[1]范再宏.打车软件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J].城市学刊,2015(5):70-74.

[2]李旭超.论打车软件对乘客打车行为的SWOT分析——以“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为例[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9):84-87.

[3]赵苗苗.2O2O电子商务时代打车软件盈利模式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5(2):112.

[4]时佩.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打车软件竞争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5(2):1-3.

[5]李继学,张柱庭.关于促进打车软件发展的思考[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24-27.

[6]吴刚,徐琴,任文亭,等.打车软件移动营销策略分析——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3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