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为何有亲和力

2016-12-07 02:44易见
同舟共进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回头客几代人校方

易见

教育学者薛涌先生对美国的教育有着多侧面的观察和思考。据他讲,他现在任教的萨福克大学,在美国名不见经传,对学生的吸引力却不小。一个家族里,常有姐妹兄弟甚至父母子女几代人都同在这个学校学习毕业的,并为母校而骄傲。究其原因,吸引学生的,除了几个品牌专业外,学校待学生的人性化不得不提。譬如,许多孩子刚入大学时不能适应,一年级辍学率非常高,但学校并没有因为不愁生源就让素质不好的学生自然淘汰,而是马上投入资本,开办“新生讨论班”。同时,学校有一笔专门经费,带学生旅游、请学生吃饭,保证“宾至如归”。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校方认为辍学率高反映的并不是学校的竞争力,反而说明学校不能帮助学生成功。不管到哪里,学生的失败就是学校的失败。

一所普通大学能如此为学生着想,秉持着这样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现几代人都在同一学校求学的“回头客”现象,就顺理成章了。

而中国的大学呢?一流大学的情况可能好些,但二三流大学就不容乐观了。一些学校对待学生的态度可概括为骗、冷、推三部曲。所谓“骗”,是通过改校名和虚假宣传等手段,先把学生“骗”到手再说。学生进校后,校方的训导语言里充斥着这“不准”那“不许”,管理生硬、冷漠、僵化,连晚自习都要在规定的教室里,还时常巡查点名,把大学生当中小学生管。因为怕出事担责,有时甚至在节日里也不准学生出校寻亲访友。学校的各类组织机构行政部门更不把学生当一回事,学生去办事,可谓脸难看,门难进,此谓之“冷”。到了毕业季,就开始“推”了。为达到就业率指标,千方百计动员学生随便找一个工作先就业再说,也不管工作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否有利,似乎只要能把学生赶快推出校门就算万事大吉。

像这样的高校,学生离校时无不愤愤不平,巴不得早点离开,还奢谈什么“回头客”?高校办成这个样子,别说学生,就是教师都有了另谋出路的心思。如今的一些大学,行政力量强势,今天一个评估,明天一个认证,一年一小考(核),三年一大考(核),各种表格没完没了,各种会议接二连三,偌大的校园几乎安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陈晓非对母校最深切的认识,就是一个“静”字。他说,“我喜欢中国科大的安静”。这个安静既指校园的安静,更是指内心的安静。如今的高校何时才能让学者们纯粹一点,心无旁骛地只专注于教学科研?

猜你喜欢
回头客几代人校方
LARDER THAN LIFE
Larder than Life
石磨
几代人的扶贫路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职场回头客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大学要靠“回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