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周平:改造胡同,延伸家

2016-12-07 02:39左娜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10期
关键词:青山胡同空间

文/左娜

青山周平:改造胡同,延伸家

文/左娜

青山周平就住在南锣鼓巷的胡同里(李骁南摄)

坐标北京的日本设计师青山周平走红了。

在上海卫视家装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中,一户挤了5口人,仅35平米的胡同老房在青山的改造下,摇身变为明亮、清新、整洁的小“别墅”。这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改造故事广泛流传于微博、微信朋友圈,青山也成为人们口中的“逆天设计师”,网友们称赞他的改造让北京老胡同重现活力。

在他担任主持建筑师的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我们见到了青山周平。望着事务所窗外满墙的爬山虎,青山开始讲起了他与胡同的缘分……

胡同是生活的重叠

来北京的11年间,青山有8年都生活在胡同里。

“2005年,我刚到北京的时候还不会中文,自己没法交水电费、装电话,所以只能在外国人比较多的国际公寓住了三年左右。后来慢慢学了中文,加上胡同对学建筑的人来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于是我就搬到了二环内的一座四合院里面。”

从公寓到胡同,从私密的空间到混合的大杂院,青山并没有觉得不方便,相反,胡同让他找到了理想中

“家”的感觉。“胡同就像是城市的客厅,人们在街边下象棋、打牌、做饭、午睡、与孩子玩耍,生活在这里每天都有新的发现。”

由于胡同老房子普遍设施老旧,通风、采光不佳,身为建筑设计师的青山便自己动手把租来的小屋改造了一番。现在透过淋浴房房顶加上的玻璃,青山每天都能看到一棵大树。“这棵树带给我便利和幸福。夏天,它枝叶繁茂,挡住了烈日;冬天,它叶子落尽,让阳光洒下来。胡同密度很高,但天空很开阔,抬头望上去就好像这天空只属于我。只有胡同能给我这种感觉。”

住在胡同,青山发现很多人的生活重叠在了一起。由于胡同的房子都比较小,不少活动都是在外面进行的。在这里,“家”的范围、私人空间的界限都是模糊的。“家”不再是一堵墙、一扇门隔开的物理空间,而是与邻里、社区、自然环境融合的有机整体。

“我的居住空间虽然不大,但我的生活空间却延伸了。除了自己的房子,我觉得邻居家的树、胡同买菜的地方等等都是‘家’的一部分。邻居家也是一样,比如邻家的孩子有时会直接跑进我的房间来玩,对他来说,我的房子、整个的环境都是他的家。”

从公寓搬到胡同,青山明显感觉到,不同空间会带给人不同的居住感受。“胡同里的生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走出了房子,依然是家。所以你不会觉得别人的行动是一种打扰,因为那本身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现代公寓那种明确分开的空间,一点点噪音就会让你觉得困扰。”

在现代公寓,每个人的空间划分得很明确,自己的是自己的,别人的是别人的,因此没有人会照顾房门以外的事。“这就不会形成好的社区、好的城市。”青山认为,像胡同一样营造出共享生活的状态,人们才会愿意去照顾周围的城市环境。

胡同的印记也从青山的生活延伸到工作。“现在北京、东京这些大城市都出现了‘共享空间’,比如说我们工作室旁边就是一个葡萄酒主题空间,大家下班之后过来聊天、分享、学习,取代了家里客厅的功能。这种概念的实质其实和胡同生活是一致的。”

青山感慨道,现在在日本,《樱桃小丸子》里那种三代同堂的家庭模式已经看不到了,在少子化、老龄化的趋势下,1-2个人的家庭非常常见。

“北京也有同样的趋势。家庭规模在缩小,但人还是有交流需求。原来人们在大家庭里能完成的交际,现在只能放在城市里完成。加上大城市地价高,三四十平米的小户型比较多,没有空间去进行健身、烹饪等活动,所以这些功能都要在‘共享空间’里和别人一起分享。这样的空间越多,城市生活就越丰富。作为建筑师,我也希望以后做的项目里能体现 ‘共享’的概念,把‘家’的空间延伸出去,和城市融合在一起。”

胡同改造攻略

参加《梦想改造家》之前,青山对私宅设计本来是不感兴趣的。

但一看到节目组给出的题目——改造仅35平,却蜗居着胖大婶夫妇、女儿女婿、孙女这三代五口人的胡同老房,青山却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这个案例涉及到北京目前面临的两个共性问题,一是胡同老城区改造,二是小空间利用。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希望我做的设计跟城市、社会有关,这个例子也许能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胡同空间改造的可能性。”

大改之前,细心的青山提出先去胖大婶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一整天,亲自感受一家人睡觉、吃饭、上厕所、做饭这些生活细节。一天下来,一家人的困难青山全看在眼里:在不到30平米的实用空间里,物品被摆放得满满当当,特别是厨房,一个转身就会撞落橱柜上的物品。厨房和卫生间之间仅一个布帘相隔,香的臭的混在一起,一有人洗澡就会“水漫金山”。由于空间局促,老爷子睡在宽不到1.2米的甬道里,胖大婶则睡在和女儿、女婿仅一帘之隔的旧沙发里,完全没有隐私的空间。

“因为他们不是专业人士,其实是需要通过我自己的体验,来给他们提出改造建议。但实际在体验的过程中,我自己反而从他们的生活习惯中得到了一些灵感。”

青山发现,这家人自己创造了一些有趣细节来利用空间。“比如说他们的‘多用洗衣机’,当5个人挤在这么小的房子里,你会发现洗衣机的面积很大,不能浪费。所以他们平时在洗衣机上面盖两层布,做饭的时候洗衣机可以当厨房台面放东西;洗澡的时候,把最上层的布揭开,可以把脱下的衣服放在第二层干净的布上;洗衣服的时候,洗衣机又回到它原来的样子。洗衣机的空间随着功能、时间变化。这种利用空间的细节给了我很多启发。”在最后完成的改造中,青山就多处利用了类似的创意。比如说折叠的餐桌、换鞋凳,隐藏式镜子、隐形料理台、可以切换成储物柜的床等等,都可以根据需要实现不同功能,节省了宝贵的空间。

经过65天的改造,胖大婶一家人都惊喜得不确定

是否真的“回家”了:原本阴暗拥挤的蜗居变成了清新明亮的“小别墅”!改造后的房屋被分为上下两层,胖大婶的房间在一楼,挑高之后二楼作为女儿女婿以及孙女的房间,厨房、卫生间、更衣室被分隔出来,青山甚至还挤出了一个小小的茶室。

从上到下,改造后的小户卧室、大户卧室和小户厨房

“胡同的老房子普遍高度很高,但一般都作吊顶,没有把纵向的空间利用起来。如果把吊顶拿下来,就可以做一个loft式的小隔层。这样三代人都有相对私密的睡觉空间。但是一家人本来是在开放的空间一起生活,我不想用房间把每个人隔开,所以只做了‘区域’,没有‘房间’。”

针对胡同普遍存在的采光、通风不佳的问题,青山用了大量的天窗。“胡同的房子不像日本四面都可以开窗,通常只有一到两个面可以开,所以我们只能从房顶做文章。”透过天窗,阳光充分洒进室内,搭配以浅色、原木色为主色调的日式“小清新”装潢,小房子亮堂起来。

新房中还多了很多温馨的细节,比如用旧丝瓜络做的门帘、旧大理石做的梳妆台、位于房子最中心的小图书馆、孩子房间的秋千……“我保留了一些旧材料来留住记忆,维系居住者与原有空间的情感联系。”

在改造的过程中,为了解决胖大婶家的采光问题,邻居王鹏的小屋也需要重新改造。比起胖大婶家,这个仅6.8平米的“史上最小学区房”更像是“不可能的任务”。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青山只好从垂直、水平方向上的可变性、伸缩性来解决问题。

“3.1平米的厨房,通过一个可拉伸的桌子来满足了2人、4人、8人的不同情况的用餐需求,8人用餐时南向的墙面就会完全打开,桌子实质上拉伸到了院子里,同时可以将房顶上的可滑动格栅拉出来遮阳。”为了改造“迷你卧室”,青山还特意去了一趟国子监找灵感。“卧室的下部借用的是科举考场‘号舍’座位的设计,将木板放在五种不同高度实现茶室和卧室的切换;上部则采用升降床板,这算是中国古代智慧与现代技术的一个结合。”

作为节目的第一个日籍设计师,青山擅长巧妙利用空间,但他也坦言自己对胡同的传统和内涵不如中国的建筑师了解得深。而正是这种陌生感,让他更大胆地脱离胡同的传统文化符号,转而关注空间的本质价值,以及人的生活状态。

“其实舍弃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传统符号是必要的。老房子不改造,就跟不上现在的生活节奏和审美特点,就是死的东西,只能放在博物馆展览。建筑需要根据不同时代的需求改变,只是改变的时候也要保留原来好的东西。”

“留在北京不是很好吗?”

青山对建筑的兴趣始于从事建筑设计的父亲,上高中时,他就经常翻看书架上的专业书,到了大学,建筑专业自然成为他的首选。

在大阪大学建筑专业读到大三,青山决定休学一年,一个人带上一个背包,花了一年时间走过亚洲、非洲、中东地区、欧洲等地,一路观察各地建筑和文化、自然环境、城市的关系。回到日本后,他又去东京大学环境建筑系深造。

2005年,恰逢北京火热筹备奥运会,央视新址大楼、鸟巢、国家大剧院等一批大师作品轮番亮相,刚获得硕士学位的青山便找到了一个在北京实习的机会,“来看看中国到底有什么样的变化”。

一开始,他打算只待两个月,再回日本找工作。但两个月后,留在北京还是重回东京,青山却迷茫了。“我记得当时在北京工作的日本前辈说,你留在北京不是很好吗?北京变化很大,而且年轻人在北京能做的事也要比在日本多一些。于是我选择继续留在北京SAKO建筑设计公社,一直工作了9年。现在看来,这是很重要和正确的建议。”

2014年,青山又迈出了职业生涯的重要一步——自立门户成立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对青山来说,这个决定并非心血来潮。“从大学开始学建筑的时候,我就计划某天一定要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没想到这个梦想在北京实现了。”

从准备材料到事务所正式开门营业,青山找来专业的公司办理,整个过程很顺利。“我觉得对外籍专家、外籍专业人才,中国比日本更开放。我一个日本人在中国开公司没有遇到什么特别不方便的地方,只不过是行政审批上的时间有点长。”

如今,青山又回到校园,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攻读博士学位。“如果未来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的话,还是需要再多读一些书,补充理论知识。对建筑师来说,理论和实践穿插,这种状态比较好。”

(感谢实习生刘畅参与录音整理)

沈阳举办迎中秋慰问外国专家活动

9月13日,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沈阳市政府邀请部分在沈工作外国专家代表座谈交流,观看俄罗斯芭蕾舞团《天鹅湖》演出。来自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聘请的德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近150余名外国专家及家属参加了上述活动。

作为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剧之一,《天鹅湖》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本次演出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演绎的《天鹅湖》更集聚人美、舞美、乐美、情美四大看点。观看完演出后外国专家们纷纷表示,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和第67个国庆节来临之前,举办此次欣赏经典的活动,是沈阳市政府赠送给他们的一份精美的节日文化贺礼,一方面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他们欣赏西方经典芭蕾舞舞蹈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此类文化活动也增强了他们在沈阳的归属感,使他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来沈阳市工作,为沈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们中有多年来为执行中外政府间合作项目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外方项目主任;有积极在沈阳投资、为沈阳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外资企业总经理;有长期在沈阳市大专院校担任外语教师、献身沈阳教育事业的文教专家;有为沈阳市老工业基地改造、农业现代化和科研重点项目做出突出成绩的技术管理专家。截至2016年,已经有400余名外国专家获得了“沈阳市玫瑰奖”。2014年,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德国籍专家康思远先生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受邀出席国务院国庆招待会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这是近几年沈阳市外国专家获得的最高荣誉。

(沈阳市外国专家局供稿)

猜你喜欢
青山胡同空间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空间是什么?
青山揽胜
创享空间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东明胡同
以我青山磊落,为梅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