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6-12-07 21:40陈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8期
关键词:诊断

陈军

【摘要】 目的 探究CT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 分别采取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两种方案, 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18例为病毒性脑炎, 占50.00%;7例为化脓性脑膜炎, 占19.44%;8例为结核性脑膜炎, 占22.22%;1例为脑结核瘤, 占2.78%;2例为脑脓肿, 占5.56%;病毒性脑炎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类型。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为88.89%, 诊断准确率为80.56%;CT平扫的检出率为47.22%, 诊断准确率为38.89%, 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平扫,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而言, 采取CT诊断方案的应用价值显著, 其中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 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关键词】 颅内感染性疾病;CT平扫;CT增强扫描;诊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diagnostic value by CT for intracranial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A total of 36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us diseases received respectively CT plain scan and CT enhancement scan. Their diagnosis outcomes were taken into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ere 18 viral encephalitis cases among 36 patients, accounting for 50.00%, 7 suppurative meningitis cases, accounting for 19.44%, 8 tubercular meningitis cases, accounting for 22.22%, 1 brain tuberculoma case, accounting for 2.78%, and 2 brain abscess cases, accounting for 5.56%. Viral encephalitis showed obviously higher proportion than other diseases. CT enhancement scan had detection rate as 88.89% and diagnosis accuracy rate as 80.56%,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47.22% and 38.89% by CT plain scan. CT enhancement scan showed all higher detection rate and diagnosis accuracy rate than CT plain scan, and the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CT in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us diseases shows remarkable application value. CT enhancement scan provides high detection rate and accuracy. It is beneficial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recommend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racranial infectious diseases; CT plain scan; CT enhancement scan; Diagnosis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低, 随着近些年来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进步, 显示CT检查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并广泛应用于颅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 该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等优势, 获得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认可。为了对颅内感染性疾病的CT诊断优势、诊断原理、诊断准确率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 本文将本院2014年6月~

2015年8月收治的36例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 并分别采取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两种方案, 分析其应用价值, 现将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性疾病住院治疗的36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 所有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热情上前迎接, 同患者详细讲解了医院环境, 主治医生与责任护士的基本情况,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 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纳入本次实验研究。36例患者中男21例, 占58.33%, 女15例, 占41.67%;年龄最大75岁, 最小35岁, 平均年龄(48.46±8.85)岁;疾病类型包括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结核瘤、脑脓肿等;以发热、头痛、畏光、颈痛、厌食、恶心、呕吐、烦躁、癫痫、颅内高压症状、精神紊乱等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进行查体后显示为颈痛22例, 占61.11%;颈强直18例, 占50.00%;伴有语言障碍的患者有20例, 占55.56%;伴有脑膜刺激症状的患者有17例, 占47.22%;伴有不能定向的患者有16例, 占44.44%;伴有嗜睡的患者有17例, 占47.22%;伴有局部神经症状的患者有10例, 占27.78%;伴有囟门突出的患者有10例, 占27.78%。

1. 2 诊断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取CT诊断方案, 选用诊断仪器为GE-Optima CT520 16排螺旋CT机进行临床诊断, 36例患者分别采取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两种方案, CT增强扫描扫描部位:自颅底到颅顶部位进行增强扫描, 其中头颅进行增强扫描时需要进行动脉期与实质期扫描, 前者在给予造影剂25 s后开始扫描, 后者在给予造影剂45 s后开始扫描。

1. 3 评价指标 ①对比不同类型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②对比不同CT扫描方式的诊断特点。③对比不同CT扫描方式的检出率与准确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颅内感染性疾病类型 36例患者中18例为病毒性脑炎, 占50.00%;7例为化脓性脑膜炎, 占19.44%;8例为结核性脑膜炎, 占22.22%;1例为脑结核瘤, 占2.78%;2例为脑脓肿, 占5.56%。病毒性脑炎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类型。见表1。

2. 2 不同CT扫描方式的诊断特点

2. 2. 1 CT平扫 病毒性脑炎患者显示为多发或者单发性低密度灶, 主要表现为大片状或者斑片状;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进行CT平扫后显示无异常情况;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显示为伴有轻微的脑积水症状或者无异常情况;脑结核瘤患者进行CT平扫后显示发病早期为等密度或者低密度灶, 发病后期水肿症状逐渐改善, 脓肿形成期边缘为等密度, 中心为低密度;脑脓肿疾病患者显示为包膜外周脑水肿发生变化。

2. 2. 2 CT增强扫描 病毒性脑炎患者显示为病灶附近伴有脑回状强化或者斑状强化情况;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显示为脑膜与室管膜等部位出现曲线样强化症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主要见于脑室、脑沟、脑池等部位出现强化情况;脑结核瘤患者出现结节状或者小环状增强状态, 见于脓肿包膜环形部位出现强化;脑脓肿疾病患者显示为室管膜与脉络丛部位出现强化状态。

2. 3 不同CT扫描方式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比较 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为88.89%, 诊断准确率为80.56%;CT平扫的检出率为47.22%, 诊断准确率为38.89%, 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平扫,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而言, 不同感染类型均会通过血脑屏障对脑组织进行侵犯, 通常情况下由于脑膜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当出现感染情况后不容易对患者脑实质造成侵犯, 仅仅作用于患者脑实质局部或者脑膜等部位[1]。另外, 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 临床上广泛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进行干预, 使得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降低, 因此, 进行颅脑CT检查时出现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几率较低[2]。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出现颅内感染情况, 其中颅内感染伴随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头痛、颈痛、畏光、恶心、呕吐、厌食、精神症状、局部神经症状、烦躁不安、癫痫、精神紊乱、昏迷、颅内高压症状等[3, 4]。进行查体后若显示为阳性结果者则很大程度上为颅内感染患者, 此时临床医师应及时进行CT检查, 及早确定患者具体的发病部位、发病特征等, 直观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病变部位与病理变化特点, 利于后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

对颅内感染患者来说, 发病的1~3 d[6]给予CT平扫诊断方式通常无阳性结果, 需及时进行CT增强扫描才可发现病变情况, 若患者为高度怀疑颅内感染疾病时应及时进行CT增强扫描, 并在近期进行CT复查。这是因为早期给予CT增强扫描可获得较高的疾病检出率, 利于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 从而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降低疾病死亡率。另外, 有关研究指出[7], 对于许多颅内感染患者而言, 其CT表现均较为类似, 若单纯进行CT扫描有时无法对具体作用病原进行确定, 需多次进行CT复查、紧密结合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比较, 不断提高诊断准确性。其中给予CT平扫方案可及时检出病灶区是否存在水肿、钙化、出血、脑脊液循环系统改变等情况[8], 而进行增强扫描则可利于显示出室管膜、血脑屏障、脑膜、脑脓肿包膜等情况[9, 10], 若采取较大剂量的增强扫描方案则更利于清晰显示某些小病灶。

本次研究对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采取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方案后, 显示 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为88.89%, 诊断准确率为80.56%;CT平扫的检出率为47.22%, 诊断准确率为38.89%, 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平扫,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中18例为病毒性脑炎, 占50.00%;7例为化脓性脑膜炎, 占19.44%;8例为结核性脑膜炎, 占22.22%;1例为脑结核瘤, 占2.78%;2例为脑脓肿, 占5.56%;病毒性脑炎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类型。

综上所述, 对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采取CT诊断方案的应用价值显著, 其中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 值得推荐采纳。

参考文献

[1] 叶星, 王晓宇. 误诊为突发性耳聋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1:63.

[2] 陈建彪. 颅内脑外积液CT分类诊断与临床分析.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15):108-109.

[3] 刘善收, 许璟, 钱安瑜, 等. 颅内动脉瘤破裂致心脏骤停并发颅内感染救治一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4):439-440.

[4] 陈旭, 覃凤均, 陈忠, 等. 颅骨全层高压电烧伤并脑挫裂伤及颅内感染的治疗. 中华烧伤杂志, 2012, 28(2):116-118.

[5] 高欣, 陶晓峰, 王金林, 等. 隐球菌颅内感染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3, 29(11):1727-1730.

[6] 车清林, 李军. TORCH综合征颅内感染的CT表现11例. 医学信息, 2013, 26(5):315-316.

[7] 徐明, 史中华, 陈光强, 等. 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4, 30(12):1249-1252.

[8] 徐明, 史中华, 陈光强, 等. 小儿神经外科幕上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6(3):454-458.

[9] 王洪伟. CT三维重建矢状位矩形定位定向法在经额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血肿的应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2, 25(4):296-298.

[10] 徐丽萍, 沈根松, 姜生富, 等. CT诊断在颅内感染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8):3396-3397.

[收稿日期:2016-09-01]

猜你喜欢
诊断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法医尸检中生前伤检验的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PLC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