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临床观察

2016-12-07 08:29韩国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8期
关键词:临床治疗中西医结合

韩国华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 实验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并检测血浆丙二醛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结果 经治疗后, 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0%(27/30), 对照组为73.3%(22/3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浆丙二醛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和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 实验组患儿改善更加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难治性癫痫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产生显著效果, 保证患儿体内自由基水平得到改善, 进一步阻止神经元放电, 对其脑组织进行保护, 缓解其癫痫症状,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小儿难治性癫痫;临床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148

癫痫是不同因素诱发的脑部神经元出现高度同步化的现象, 是因自限性异常放电导致, 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短暂性、发作性、刻板性异常。癫痫患儿对于药物的治疗反应性较差, 当患儿发作时病情难以控制, 称之为难治性癫痫或者顽固性癫痫。该种疾病可能导致患儿的生命质量受到影响, 特别时对于发育阶段的患儿来说, 可能会出现精神衰退、智力降低等问题, 导致其正常的发育和生长受到影响[1]。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运用在小儿难治性癫痫临床治疗中的方法和效果, 现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龄6~12岁, 平均年龄(7.5±1.5)岁。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西药治疗, 丙戊酸钠20~ 30 mg/(kg·d)和拉莫三嗪2~10 mg/(kg·d);症状较重者加氯硝西泮0.1~0.2 mg/(kg·d)或奥卡西平30~45 mg/(kg·d)。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 主要成分:橘红20 g、法半夏20 g、茯苓20 g、胆南星15 g、竹茹15 g、枳实15 g、石菖蒲15 g、地龙30 g、全蝎30 g、甘草10 g以及水蛭18 g。针对瘀血阻络患儿可以配合使用当归、鸡血藤、桃仁等;针对体质偏寒患儿可以使用白附子;针对体质偏热患儿配合使用丹参治疗;针对阴虚患儿配合使用阿胶、白芍、龟板等中药, 1剂/d, 用水进行煎服, 共接受3个月治疗[2]。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丙二醛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无发作, 脑电图显示正常, 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显效:症状发病次数减少75%左右, 停药6~12个月后出现复发;有效:症状发病次数减少25%~75%, 停药6个月后出现复发;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 实验组患儿(治愈15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27/30), 对照组患儿(治愈9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22/3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浆丙二醛水平治疗前后分别为(13.8±3.2)、(16.8±5.5)mmol/L;对照组分别为(13.5±4.5)、(13.5±4.9)mmol/L。实验组患者总抗氧化能力水平治疗前后分别为(42.5±9.5)、(37.4±7.2)U/ml;对照组分别为(42.5±8.5)、(40.5±9.5)U/ml。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浆丙二醛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和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 实验组患儿改善更加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 我国目前癫痫患儿发病率为7/1000, 大部分患儿在儿童期发病, 在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后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 让患儿社会适应能力逐渐提升, 病情消失[3]。

癫痫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得出, 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诱发反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现象, 目前临床医学中主要选择控制症状的方法, 但个别患儿的症状得不到完全控制, 长期使用抗癫痫类西药会诱发较为严重的副作用[4]。

根据祖国医学来分析, 癫痫为“痫症”, 患儿发病原因包括火、风、虚、瘀, 和患儿的肾、肝、脾相关。癫痫发作的主要和先后营养不足相关, 所以,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能够以健脾化痰、熄风定痫为主要治疗原则, 泻火、化瘀为辅助治疗原则[5]。本文治疗选择的中药汤剂中主要中药成分包括橘红、茯苓、胆南星、竹茹、全蝎、石菖蒲等, 其中橘红能够达到消痞散结的功效;法半夏和竹茹则具有清热的效果;石菖蒲和胆南星能够化痰开窍;地龙、全蝎、水蛭则具有较强的散结通络、活血化瘀以及熄风止痉等效果。血浆内部的丙二醛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实现降解的产物, 其血浆水平能够从根本上反映出患儿脂质过氧化的程度[6]。

总之, 小儿难治性癫痫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 保证患儿体内自由基水平得到改善, 进一步阻止神经元放电, 对其脑组织进行保护, 缓解其癫痫症状,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继德, 张琳.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癫痫102例临床观察. 湖南中医杂志, 2013, 29(1):35-36.

[2] 唐贤勇.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癫痫61例临床观察. 中医药导报, 2013(8):60-61.

[3] 李骊, 宋秀娥, 程为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的研究现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5(4):363-365.

[4] 范文涛, 王倩. 中西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难治性癫痫临床观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9):102-103.

[5] 杨华. 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疗效研究. 实用医技杂志, 2015(4):418-419.

[6] 刘晓燕. 小儿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2, 34(22):2240-2243.

[收稿日期:2016-04-25]

猜你喜欢
临床治疗中西医结合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