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分析

2016-12-07 08:36张雪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8期
关键词:休克出院心肌梗死

张雪艳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 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入院后均给予早期诊断、积极救治、合理治疗, 有效护理, 并做好康复期及出院指导, 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对患者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 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52例抢救成功, 出院后生活自理, 5例住院期间死亡, 其中2例心源性休克死亡, 2例室颤死亡, 1例出院后2周心脏骤停死亡。救治成功率为91.2%。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早期诊断、积极救治、合理治疗, 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15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ursing measure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57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ceived early diagnosis, active rescue, rational treatment and effective nursing after admission, along with guidance in recovery and discharge. Their nursing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Follow-up was taken in 2 weeks, 1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There were 52 successfully rescued and self-care cases among 57 patients, 5 death case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cluding 2 cardiogenic shock death cases, 2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death cases and 1 sudden cardiac arrest death case after 2 weeks of discharge. Success rescue rate was 91.2%. Conclusion Early diagnosis, active rescue, rational treatment and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can improv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and provide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ursing analysis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因为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 导致心肌坏死[1-3]。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为持续而剧烈的胸痛, 特征性心电图动态演变, 心肌酶增高。同时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 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该病发病急、预后差、死亡率高。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10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 其中男32例, 女25例, 年龄38~82岁, 平均年龄63岁。

1. 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早期诊断、积极抢救、合理治疗,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 所有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 护理人员应该为该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物品摆放整齐, 注意隐私保护, 减少环境对患者的刺激,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注意陪伴患者, 医务人员言语得体, 予以心理支持, 介绍治疗方法,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4]。

1. 2. 2 疼痛护理 疼痛可使交感神经兴奋, 心肌缺氧加重, 易导致休克和心律失常, 此时应该对患者采取镇痛, 可给患者注射麻醉、镇静药物, 如杜冷丁、吗啡。期间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变化情况。

1. 2. 3 吸氧护理 急性期的患者应该给予高流量吸氧, 氧浓度为4~6 L/min, 患者持续吸氧1~2 d, 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可将氧浓度降低在2~4 L/min, 行低流量持续吸氧。期间要注意更换鼻导管, 保持清洁与管道通畅。

1. 2. 4 休息与活动护理 患者在住院的1周内, 应绝对的卧床休息, 禁止其他的探视人员, 为保持安静, 一切日常活动均由医护人员协助, 如梳洗、进食、翻身、大小便等。患者的病情稳定后, 约第2周视患者恢复情况可在床上进行适当的活动, 如洗漱、吃饭等[5]。第3周如果患者病情稳定可离床室内活动, 时间<30 min。

1. 2. 5 饮食护理 第1天可给予患者进流食, 如有呕吐禁食, 第2~3天改为软食, 饮食应为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的食物, 多食蔬菜、水果, 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烟、酒。避免浓茶、咖啡及过冷过热、辛辣刺激食物, 糖尿病者应低糖饮食, 心功不全者限制钠盐摄入[6]。

1. 2. 6 排便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卧床, 或者使用吗啡等镇痛药物易引起患者产生便秘, 而排便用力易诱发心力衰竭, 甚至心脏骤停, 因此必须加强排便护理, 指导患者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 或服用蜂蜜水, 每日行腹部环形按摩, 不习惯床上排便的患者耐心指导, 训练其在床上排便, 必要时可常规给予缓泻剂, 便秘严重, 给予甘油灌肠[7]。

1. 2. 7 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 血压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随时发生并发症, 其中心源性休克为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及时发现、争取抢救时间是关键。应每15~30 分钟监测患者血压、脉搏1次, 如发现患者存在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出冷汗等症状时, 即可判断为处于休克状态, 积极抗休克治疗。心电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在24 h内并发心律失常, 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 应为患者连续监测心电图, 可及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情况, 应及时予以纠正, 并有效的控制其并发症发生。

1. 2. 8 康复期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担心心肌梗死复发, 护士应加强相关疾病康复期的知识宣教, 使患者及家属明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理、治疗方法及诱发疾病发生的因素, 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 鼓励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 保持心情愉快, 可以减少再发病。

1. 2. 9 出院指导 ①积极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控制危险因素;②合理饮食少食多餐, 均衡营养, 防止过饱, 戒烟限酒, 保持理想体重;③适当活动, 避免剧烈运动, 防止疲劳;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④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感冒;⑤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排便用力;⑥坚持服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 定期门诊复查心电图。

2 结果

对患者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 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52例抢救成功, 出院后生活自理, 5例住院期间死亡, 其中2例心源性休克死亡, 2例室颤死亡, 1例出院后2周心脏骤停死亡。救治成功率为91.2%。

3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快,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 入院后应及时诊断, 积极抢救, 合理治疗, 并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避免患者恐惧、焦虑, 加重心脏负担, 及时止痛、吸氧, 指导患者合理活动与休息, 做好饮食护理、排便护理, 严密监测病情, 及时发现并发症, 做好心电监测, 同时做好康复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 57例患者52例成功救治, 救治成功率达91.2%, 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起芬.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继续医学教育, 2013, 27(8):23-25.

[2] 赵峰. 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当代医学, 2010, 16(24):133-134.

[3] 杨淑霞, 李力佳, 杨小彦. 80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医学研究与教育, 1999(4):38-39.

[4] 李文环.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探讨.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3, 11(4):231-232.

[5] 胡杰. 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29):125.

[6] 陈燕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进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9):149-150.

[7] 杨传举. 70例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27):201-202.

[收稿日期:2016-08-12]

猜你喜欢
休克出院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急性失血性休克该怎么办
休克的紧急处理方法有哪些?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