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近语文

2016-12-07 15:03刘爱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学习生活语文

刘爱娟

摘 要:生活出真知,生活出能力;日常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动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关注生活,获得既丰富又宝贵的人生经验,体会千姿百态的人生历程。

关键词:语文 生活 学习

学生学习语文并非是从学校开始,也不会以走出学校而结束,语文学习广泛而长期地存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之中。生活时时处处在用着语文,因而也时时处处充满着学习语文的机会。因此,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舞台,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将学校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努力将教学活动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整个空间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学语文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生活并磨砺人生。

(一)有生活才有真知

叶圣陶认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因而,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让孩子走进生活,触摸生活。

在教《燕子》一课时,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燕子的基本生活规律。教学中,我却惊异地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当我问学生:“你对燕子了解多少?”学生除了课文中所讲的知之甚少,特别是关于燕子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回答,更是笑话百出:有的说燕子一年四季都有;有的说燕子是黄色的;怎么办?这说明学生对燕子的感性认识非常有限。于是,我决定亲自带他们去走一走,看一看。

巧的是,刚好我们学校后院的平房房檐下有一个燕窝,我就带他们去观察小燕子。同学们亲眼看见了可爱的小燕子,看见了精致的燕窝……高兴得手舞足蹈,围着我唧唧喳喳地问个不停:“燕子会不会掉下来啊?”“饿了的小燕子会哭吗?”“燕窝是不是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燕窝啊?”……我一一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回到教室后,学生们非常激动,当天下午的作文课上,学生的习作内容可丰富了,有专门介绍燕子生活习惯的,有赞美小燕子勤劳的,更有介绍燕窝的……这种“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有生活才有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开展综合性学习,这既能挖掘语文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后,我问孩子们:“我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可举起的小手寥寥无几!我就在思考:如何把课堂延伸,拓展视野,获得实践能力,培养主动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为此,我设计并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广泛收集信息,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从而了解家乡特产。

当我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他们有的写出了鲜活的小作文:有的对调查的土特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独到的建议;有的以广告的形式把自己调查的土特产推荐给大家。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又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求知,努力创新的意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二、学生生活“语文化”

生活,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活头源水。正如刘正国所言:“生活是这个语文教学的源头。”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一)日常生活“语文化”

日常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日常生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生活是孩子们昀主要的生活环境,如果老师能有意识地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语文化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学习语文,一定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为此,我时时处处引导孩子们注意我们校园的变化,橱窗内容更新了,操场变样了,我们学校也有了小花园……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把他们的观察所得随时记录下来,于是,一篇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文章就出现了。

其次,家庭是孩子们生活中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使孩子的家庭生活也“语文化”呢?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和父母比赛背古诗,玩成语接龙的游戏,可以让孩子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给自己的家人写一封信……还有在我县的方言中把很多字的读音都读错了,我就学生建议回去考他们的家长,每次都会有很多学生自豪地跟我说:“老师,这个字我妈妈都不会。”只要我们能引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需要语文。

(二)社会生活“语文化”

社会生活“语文化”是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生活的工具为改造社会尽一份公民的责任。学生每天回家的路上所见所闻所感的街头交通、农贸市场、城市环保、治安状况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对象。但是,真正的社会生活“语文化”并不只是指学生的街头活动,也包括学生虽然身处校园却始终保持着热爱生活,关心改革,思考社会的好习惯。如在学习《荷花》的时候,我展示了声情并茂的动画:清澈的河水,圆盘似的碧绿的荷叶上面开满了朵朵荷花,一阵风吹来,荷花仙子们随风翩翩起舞。正当他们陶醉在其中的时候,我长叹一声:“哎,可惜现在我们的荷花仙子再也不能开心地跳舞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去河边走一走,看一看,我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明白为什么的。然后再想一想,该怎么办?”课后,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图片,共同探讨如何保护环境的途径。一个星期后,在班级里交流,并向全社会呼吁拯救地球的责任感。这样的让语文和生活双赢的活动,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重新回归生活,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近语文。

猜你喜欢
学习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生活感悟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