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环境描写,拨动读者心弦

2016-12-09 10:10王义挺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杨志衬托比作

王义挺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的性格品质的形成往往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及渲染气氛,突出文章的主旨大有帮助。

一、创设环境,发展情节

文学作品往往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意创设环境。

在名著《水浒传》的故事《智取生辰纲》中,杨志等人一上路,作者就开始写太阳,写树林,从多个角度反复渲染气温的高和热。有通过作者直接介绍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写的,有通过杨志或虞侯、老督管之口写的,更多的是通过军健的语言和行动描写。这些环境描绘,不仅为杨志等人押解生辰纲同时也为晁盖等人智取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突出了杨志精明、老练、谨慎及晁盖等人的足智多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文段中,天气的酷热难当,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及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因天热,军汉才“雨汗通流”“叹气”“走不得”,才要求杨志趁凉早行,而杨志却“正热里”行路,因而引起众人的抱怨;因为“红日当天”“热不可当”,所以众军汉黄泥冈上见树林就要歇凉并死活不走,杨志与众人矛盾才不断激化;因天热,众军汉才见酒就迫不及待要买来解渴,终使中计,失掉生辰纲。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正是因为天气热,吴用“智”取的妙计才使一万个小心的杨志着了道儿,作品对炎热天气的刻意描写完全是为了“智取”。

二、整体烘托,奠定基调

整体烘托,是指作文中的环境描写从整体上定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或定下了故事的发生氛围,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参与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第一,将同一环境描写作为某种氛围的衬托放在文章开头,并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仍不时提到。这个环境描写通常定下全文的情感氛围或交待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将一两个环境描写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这种情况,须在开头即涉及这一环境描写,以此形成线索的始端,然后各段或关键段落都要写到这个或这些环境,文字可长可短,位置可在段首,也可在段末,这样使人对这一环境产生深刻印象。

具体又分两种情况:第一,自然环境在文章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是变化的,如有的文章要写某事从不好变到好,便会使用雨过天晴的环境描写,在开头写阴雨连绵,文中雨慢慢变小,文尾则变成阳光灿烂。第二,某一环境在文中反复出现,但环境本身变化不大,只是承载了某种情感或主题。如在表现亲情的文章中常常会写到“阳光”,“阳光”作为一个环境描写,在文中反复出现,但内容上并无很大变化,因为阳光承载的是同样一份“亲情”。

三、对比描写,揭示主题

环境描写,将人物在不同年代、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感受,通过景物体现出来。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就是因为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诗歌的主题。

四、环境衬托,升华主旨

写作文时,可在任意地方以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精神品质或文章的主旨、情感,从而提升文章的品格。环境衬托的文字不求很多,而求“精”而“得体”。某一处可能只需一句景物描写,但就因这一句话,却提升了整篇作文的质量。

如一个学生暑假回农村老家探亲,目睹了本村封建陋俗,写了一篇《探亲》的作文,文章结尾写到“第二天清早,我上路回城了。走时山村好静,走过童年的小树,我不禁回首:山村雾茫茫,人们还没有从梦中醒来呢!”作者描写山村茫茫的雾气,以此暗示山村的人们未从梦中醒来,即未丢掉封建陋俗,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需注意,环境衬托须根据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描写景物,去寻找景物与达到的目的之间的联系。如表现一个人物的某种品格,可用和煦的春风衬托“温暖”“温馨”,用各种表现纯净美好的景物衬托人物的优秀品质等。环境衬托能使作品不只停留在记叙层面,而是得到精神主旨上的升华。如要表现亲情主旨,可用明媚的阳光象征与突出亲情所带来的温暖与温馨;如要突出怀念主题,可适当描述秋景;如要渲染气氛的紧张,可用电闪雷鸣;如要表现伤感,可以阴雨连绵等等。

五、巧用修辞,增添情趣

老舍先生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比喻要创新,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就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一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则是蠢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情感的事物当作有思想情感的人写,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富有了感染力。

六、情景合一,水乳交融

写作中,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写作中,真正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情景合一、水乳交融,这就是“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写阴晦严寒的深冬气氛、荒凉潇索,没有活气的村景,贴切地衬出了自己的悲凉心情;孙犁《荷花淀》一文,开头将夜写得充满诗情画意,只是为了揭示水生嫂那恬静、安乐的心境。由于景物描写的恰当运用,于是就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高雅志趣,有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伤感凄凉。

如学生在作文中的描写:“一场雨过后,那片茵草地更绿了,那一株一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子一大截,让这片小小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厚厚的绒毯,我感到那正在滋生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

作者没有直接写内心的思念之情,而是把滋生的思念融入了雨后的绿草。

这样的环境描写显得含蓄有情,比单纯的写景更有情趣和生机。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只有从描写的景物里流淌出作者的真情来,景物才会有情趣和生机,才不会木然地像展览馆里摆设的物品,才能拨动读者感情的心弦。

猜你喜欢
杨志衬托比作
早春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比作诗
施招美男计,精致利己主义男被自己坑了
学会衬托
场面描写“六衬托”
油菜花开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杨志无志枉说“不”
因你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