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早二春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

2016-12-12 07:51韩益飞缪文军郑小芹李长铭孔旭东
北方蚕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蚕业如东县技术规程

韩益飞 缪文军 郑小芹 李长铭 孔旭东

(1.如东县蚕桑指导站/ 2.如东县园艺技术推广站,江苏如东 226400;3.如东县栟茶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如东 226406)



2016年早二春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

韩益飞1,2缪文军1,2郑小芹3李长铭1,2孔旭东1,2

(1.如东县蚕桑指导站/ 2.如东县园艺技术推广站,江苏如东 226400;3.如东县栟茶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如东 226406)

2016年4月,如东县进行了皓月×菁松全龄人工饲料育养蚕示范,全龄发育经过28 d 21 h,张种产茧19.25 kg,生产1 kg鲜茧使用粉体干料3.66 kg,蚁蚕结茧率为50.18%,公斤茧粒数654粒,茧层含水率12.24%,良蛹率93.14%,解舒率56.53%,茧丝纤度2.236 dtex,鲜毛茧出丝率12.41%。试验表明,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具备了在一定条件下推广的可行性。

皓月×菁松 早二春 全龄 人工饲料育

自2010年如东县开始探索应用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以来,我们在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苏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以及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蚕种所、南通市蚕桑指导站、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苏中试验站等单位支持下,通过持续不断努力[1-13],先后主持制订了《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14-16]、《家蚕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17]、《家蚕1—4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程》[18]、《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程》[19]等地方标准,为在未来实现人工饲料全年不间断养蚕,继而实现养蚕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2015年,《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程》形成以后,我们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先后两次组织示范[20],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使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为进一步检验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快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经验积累,2016年我们组织新示范点进行扩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桑叶多糖的功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蚕品种:皓月×菁松,3盒(26000粒/盒),由江苏省蚕种公司提供。

家蚕人工饲料:桑叶粉含量40%,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提供。

其他材料:复合维生素B,南通新丝路蚕业有限公司烘干生产的桑叶粉等原料,由如东县丰月蚕业专业合作社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地点与试验条件

试验示范在栟茶镇竹园村4组马建忠家进行。蚕室条件:砖木结构,水泥地面,上有简易天花,面积40 m2。一至四龄用塑料薄膜隔离出小间、采用叠式蚕具饲育。其中一至三龄采用内径60cm×75cm、高8cm(外型尺寸为:81cm×69cm×9.2cm)的叠式塑料筐饲育,分别用塑料筐3只、6只、10只。四龄改用木制尼龙线网式叠式蚕具饲育(95cm×150cm),15匾;五龄采用芦簾平台育,3 m×3.3 m芦簾8条。

全龄采用管道煤炉加温为主,一至三龄期气温低时,采用电热器补加温;一至四龄补湿以蚕座四周挂湿布为主,辅之以地面和墙壁补水补湿。

1.2.2 饲育方法

家蚕人工饲料的预处理、温湿度条件以及饲育方法等参照《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程》[13]中的方法进行。

1.2.3 防病措施

养蚕前,蚕室打扫清理,蚕具认真清洗,用氯制剂进行全面消毒后,放20℃蚕室内保持湿润4 h后,用毒消散熏蒸。饲育期间,各龄蚕眠起后撒防僵粉;除沙后,蚕室地面用氯制剂消毒;四至五龄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氟苯尼考;饲育操作时皆配戴一次性手套。

1.3 调查项目与方法

调查龄期发育经过、饲料用量;上蔟7 d后调查产茧量、公斤茧粒数、干壳量、良蛹率等,并将鲜茧送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烘干并抽样检测丝质成绩。

2 试验结果

2.1 龄期发育经过

蚕种于2016年4月5日7:00收蚁,到2016年5月4日4:00捉熟蚕上簇,历时28 d 21 h。各龄期发育经过,结果见表1。

表1 各龄龄期发育经过调查表

由于马建忠户是第一次参与实施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对技术掌握了解不多,2016年4月5日收蚁当日,采用管道煤炉加温,由于外界气温低,蚕室采用塑料薄膜隔离,保温效果不佳,温度未能达到目的温度,一直徘徊在25~26℃,后通过增加电热器补温,次日零时才达到目的温度29~30℃,不仅使发育经过延长,而且导致疏毛及发育不齐。为保证试验示范工作顺利进行,在1眠及以后的眠起处理过程中,我们指导该户严格淘汰迟眠蚕和弱小蚕。

2.2 饲料用量与蚕茧产量

此次试验示范共用粉体饲料211.5 kg,其中一至四龄用料55.5 kg,五龄用料156.0 kg;生产鲜茧57.75 kg,张种平均产茧19.25 kg,生产1 kg鲜茧折合使用粉体干料3.66 kg。

2.3 蚁蚕结茧率

经调查,公斤茧粒数为654粒,累计结茧总头数约为37 768头,蚕卵的实际孵化率为96.50%,孵化蚁蚕总头数为75 270头,蚁蚕结茧率为50.18%。这一成绩低于2014年和2015年各期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示范的成绩水平[9-12],主要是因为示范户是首次接触和实施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加之为确保试验示范的成功进行,加强了淘汰迟小蚕的缘故。

2.4 茧层含水率和良蛹率据调查,50 g茧层原量为9.80 g,鲜茧干壳量为8.60 g,茧层含水率12.24%,良蛹率93.14%(表2)。养蚕及上簇营茧过程中,未发现蚕病感染现象,良蛹率的差距主要是因为有少数毛脚茧的缘故。

2.5 蚕茧质量

生产的鲜茧全部送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烘干处理、抽样检测丝质成绩。经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检测,结果见表3。

表2 蚕茧产量调查统计表

注:表中公斤茧粒数为调查3个样本的平均值;茧层原量、干壳量为♀25粒、♂25粒数据的均值

表3 茧丝质量情况统计表

注:表中数据由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检测提供;解舒检验:100粒作五绪八粒缫、缫丝检验:缫丝绪数10绪、目的纤度:20/22D;车速:解舒线速44-16 m/分,缫丝线速44-46 m/分

由表3可以看出,上车率77.20%,与2015年冬蚕期的76.12%相仿,低于2015年晚秋蚕期的89.22%和2016年早春蚕期的83.43%;粒茧丝长1 090.2 m,低于2015年晚秋蚕期的1 173.1 m、冬蚕期的1 298.5 m和2016年早春蚕期的1228.0 m;解舒率56.53%,低于2015年晚秋蚕期的74.37%和冬蚕期的64.34%,与2016年早春蚕期的57.42%相仿;茧丝纤度2.236 dtex,与晚秋蚕期的2.363 dtex、冬蚕期的2.338 dtex和2016年早春蚕期的2.311 dtex相仿;清洁99.0分, 2015年晚秋蚕期为98.0分、冬蚕期为98.5分、2016年早春蚕期为98.5分;洁净96.00分,低于2015年晚秋蚕期为98.75分、冬蚕期为97.50分和2016年早春蚕期的98.00分;光折252 kg, 2015年晚秋蚕为272 kg、冬蚕期为227 kg、2016年早春蚕期为247 kg;干毛茧出丝率30.60%, 2015年晚秋蚕期为32.76%、冬蚕期为33.49%、2016年早春蚕期为33.82%;鲜毛茧出丝率12.41%,略低于2016年早春蚕期的13.62%[11-12]。总体来看,蚕茧质量稳定,可生产优质生丝。

3 分析讨论

3.1 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具备了一定条件下推广的可行性

此次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示范3张,历时28 d 21 h,累计使用粉体人工饲料211.5 kg,生产鲜茧57.75 kg,张种产茧19.25 kg,生产1 kg鲜茧折合使用粉体干料3.66 kg,公斤茧粒数为654粒,蚁蚕结茧率为50.18%,茧层含水率12.24%,良蛹率93.14%;上车率77.20%,粒茧丝长1 090.2 m,解舒率56.53%,茧丝纤度2.236 dtex,清洁99.0分,洁净96.00分。由于示范户是首次实施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某些技术环节处理上有所欠缺,为确保示范成功,蚁蚕

结茧率仅为50.18%,低于2014—2015年历次示范成绩,由此带来张种产茧仅为19.25 kg,也是2014年以来历次示范中最低。但在整个示范过程中,未发现病菌感染的现象,再次证明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在技术是可行的;生产1 kg鲜茧折合使用粉体干料用量也保持了较好的成绩,说明这一体现饲料效率的指标趋于稳定;纤度、清洁、洁净等指标也达到了生产高品位生丝的要求。由此可见,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范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备了在一定条件下推广的可行性,为今后扩大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促进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进一步成熟与完善打下了基础。

3.2 蚕人工饲料的产业化生产是推广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平台的建成,在稳定养蚕生产成绩和茧丝质量的基础上,必须重视探索和研究推进蚕人工饲料的产业化生产供应技术,因为它是推广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研究推进蚕人工饲料的产业化生产供应,在满足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推广需求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蚕人工饲料生产成本,使饲料养蚕技术逐步达到良性循环。同时,在推进蚕人工饲料产业化生产供应过程中,可以促进针对家蚕不同发育龄期饲料配方的开发研究,从而带动和促进全龄人工饲料饲育的成绩的提高。

3.3 开发市场欢迎的饲料茧丝新产品是推广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根本保证

利用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特点、饲料茧丝特色优势,研究开发生物医药、特色茧丝新产品的有效途径,探索开发产品市场,增加人工饲料蚕、茧、丝绸产品的附加值,是推广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根本保证。

[1] 韩益飞,孙琴,缪卫民,等.春蚕稚蚕人工饲料育初报[J].江苏蚕业,2010,32(3):14-17.

[2] 韩益飞.如东县人工饲料育技术共育实践报告[J].广西蚕业,2011,48(3):51-56.

[3] 韩益飞.浅谈现代蚕业[J].中国蚕业,2012,33(2):46-49.

[4] 韩益飞,缪文军,孔旭东.家蚕1-4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2012,34(1):16-18.

[5] 韩益飞.如东县实施小蚕人工饲料共育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蚕业,2012,33(3):61-64.

[6] 韩益飞,缪文军,孔旭东,等.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简报[J].蚕学通讯,2012,32(2):6-9.

[7] 韩益飞,孔旭东,缪文军.家蚕品种皓月×菁松1-4龄人工饲料育试验初报[J].中国蚕业,2013,34(3):42-45.

[8] 韩益飞,孔旭东,缪文军,等.皓月×菁松早春全龄人工饲料育初探[J].中国蚕业,2014,35(1):35-37.

[9] 韩益飞,何 磊,司马杨虎,等.智能养蚕环境控制系统与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践报告[J].江苏蚕业,2014,36(2):1-3.

[10] 韩益飞.全年多批次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蚕业,2015,36(4):57-61.

[11] 韩益飞,孔旭东,郑小芹,等.2015年早春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2015,37(3):1-3.

[12] 韩益飞,孔旭东,缪文军,等.2015年早二春全龄人工饲料及自制人工饲料养蚕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2015,37(4):1-4.

[13] 韩益飞,孔旭东,缪文军,等.菁松×皓月晚秋蚕期全龄人工饲料育生产试验及茧丝质量鉴定[J].中国蚕业,2016,37(2):38-41.

[14] 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DB3206/T 147—2010[S].南通:[出版者不祥],2010.

[15] 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DB3206/T 147—2013[S].南通:[出版者不祥],2013.

[16]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DB32/T 2877—2016[S].江苏:[出版者不祥],2016.

[17] 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家蚕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DB3206/T 167—2011[S].南通:[出版者不祥],2011.

[18] 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家蚕1-4龄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DB3206/T 223—2013[S].南通:[出版者不祥],2013.

[19] 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规程:DB3206/T 403—2015[S].南通:[出版者不祥],2015.

[20] 韩益飞,缪文军,孔旭东,等.如东县2015年冬季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J].北方蚕业,2016,37(1):23-25.

Laboratory Report on Artificial Rearing Zaoerchun at All Instars in 2016

HAN Yifei1,2,MIU Wenjun1,2,ZHENG Xiaoqin3,LI Changming1,2,KONG Xudong1,2

(1.Rudong Sericulture Station/2.Rudong County Hoticulu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226400,Rudong, Jiangsu,China;3.Rudong County Bencha Agriculture Service Center, 226406,Rudong, Jiangsu,China)

In the spring of 2016, Rudong county conducted a demonstration of artificial rearing the silkworm variety Haoyue×Jingsong at all instars which lasted for 28 d 21 h, producing 19.25 kg cocoons per case. 1kg of fresh cocoons consumed powder dry feed 3.66 kg, and the cocoon rate of newly-hatched silkworms was 50.18%, with 654 cocoons per kg, 12.24% water content for cocoon shell, 93.14% fine pupa rate, 56.53% reelability rate and 2.236 dtex size of cocoon filament, as well as 12.41% silk rate of fresh cocoon. The experiment reveals that the technology of artificial rearing silkworm at all instars is feasible to be populariz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Haoyue ×Jingsong; Zaoerchun; all instars; artificial rearing

韩益飞(1964-),男,硕士,推广研究员,从事蚕桑技术推广与饲料养蚕实用技术研究。

项目资助: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SXGC(2015)116、SXGC(2015)292];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014-NY033);2016年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2)

猜你喜欢
蚕业如东县技术规程
广西:审定通过4 项果品深加工技术规程
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小学教师作品
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小学
流苏树嫁接耐寒桂花技术规程
The Mosquito and the Lion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阆中蚕业发展对策思考
A Harvest season.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