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稻米的供给侧改革

2016-12-12 01:39
现代农业装备 2016年5期
关键词:汕尾市稻谷全程

一粒稻米的供给侧改革

2014年,我们第一次到海丰县长威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长威)时,长威还和金长农机经销公司在一处办公,当时我们的采访重点是合作社新投产的育秧大棚,了解合作社在推动当地机械化育秧及机插秧中发挥的作用。时隔2年,当我们再度来到汕尾时,长威已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地,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则是长威新近建成的烘干中心。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长威通过“公司(金长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社员)+农户”的模式,高标准、高起点打造海丰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和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区,力争多出亮点、多出成果,尤其是近2年在全省层面不断扩大影响,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合作社制定了“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服务品牌化”三化准则,实行四统一分的经营机制,即统一协调业务,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服务价格,统一机具管理,分类核算。从育、耕、插、防、收、运、烘等环节进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以实现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促进农机和农艺有机结合。

截至2015年底,合作社拥有面积约4 000 m2、可服务10万亩水稻种植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基地(办公、培训、机库、维修、机播、育秧、烘干场地)和350亩水稻种植的试验示范基地,服务范围辐射海丰县20万亩水稻种植基地,并覆盖整个汕尾市及周边县市,每年可服务农户3 000户以上,年作业面积超50 000亩,全年营业收入500万元,纯增利润100万元,社员增收50%以上。

烘干设备是市场的需求

作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稻谷烘干机械化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讲,粮食安全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烘干则保证了粮食颗粒归仓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汕尾市农机部门高度重视稻谷烘干工作,为了摸清全市烘干设备情况,市农业局专门组织相关的调研。调研显示,目前全市日烘干量15吨以上的稻谷烘干机有39台,其中30吨的25台,15吨的14台,日烘干能力近千吨,烘干机械化水平达到13.7%。今年已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的稻谷烘干机有22台,日烘干量增加390吨。

与此同时,汕尾市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努力争取省级农机扶持项目,通过建立建设稻谷干燥示范基地,引进先进适用的烘干设备,进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有效地促进了粮食烘干机械化的发展。长威烘干中心的建立,正是得益于这些政府扶持的项目。2014年,汕尾市争取省区域性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资金400万元,建设了海丰县长威农机专业合作社粮食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120吨。烘干中心建立后,市农机主管部门在中心成功举办了全市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培训班,来自各县的农机推广人员、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粮食加工企业代表共120多人参加了培训,对粮食烘干机械的推广应用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汕尾市农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石兰说,目前汕尾市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这个数字说明市场仍有需求空间。需求主要体现在全程机械化的两个薄弱环节上,一是育插秧,另一个则是烘干。受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的限制,目前推广机械育插秧仍有较大困难,推广的路要坚持走,但是

烘干已到了市场化的阶段,市场有需求就必然有人愿意进入。刘石兰总结说,汕尾烘干市场发展快速主要受以下几点因素的影响:一是政策扶持。2013年之前,烘干设备的补贴力度达到50%,汕尾当地一些大米加工企业购买了烘干设备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带动一些粮食企业、合作社并形成一定的连锁效应,即使后来中央补贴资金降到30%,仍然有不少企业、合作社购买设备。二是晾晒场地的减少与劳动力减少的双重影响。目前农村的晾晒场地日益减少,加上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传统晾晒越来越难,大米加工厂不得不从过去的收干谷转型为干谷、湿谷一起收,这也迫使没有烘干设备的加工厂自行购买设备进行烘干。第三是种植品种的升级换代。随着优质品种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优质大米,越优质的品种谷壳就越薄,如果采用传统晾晒方式,对它的损害会很大,如果采用机械烘干,品质就不会受损。

打造全产业链

在长威新的办公场地,我们看到了新建的烘干中心。为了节约资金,烘干机库房采用钢棚结构。长威总经理陈金长说:“今年妮妲台风把顶棚吹了下来,造成不小的损失。”所以烘干中心自建成以来,仅在今年早造进行了稻谷烘干,陈金长说,目前烘干中心修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设备也在进行常规保养,烘干中心将以最佳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晚造。

“合作社仅靠农机作业服务很难实现大的利益增长,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服务形式。”陈金长说,烘干无疑为合作社提供了新的利益增长点。由于对烘干中心的运营完全不了解,合作社把烘干中心交给一家专业公司来运营和管理,早造时由于设备还没调试成功,所以仅烘干1 800吨粮食,该公司营利200多万元,而长威仅收60元/吨的人工费。“这笔学费还是值得的,毕竟我们什么都不懂,比如如何操作机器、如何从农民那里收谷等,烘干是门大学问,比如谷子的湿度直接影响效益,一般来说50公斤湿谷可以出40多公斤干谷,可是如果谷子湿度太大,就只能出35公斤,所以收进来的谷子的湿度决定了我们的收入。另外,谷子的品种不同,价格差别也很大,所以还要懂得品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决定把烘干中心交给这家公司去做,事实证明,如果运营得好,烘干中心是能赚钱的。”

陈金长给我们算了一笔帐。目前长威共有4台15吨、2台30吨的烘干设备,烘干能力是120吨,每天的烘干稻谷可以达到150吨,一年两造工作60天左右,如果设备调试到最佳状态,一年营利几百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今年我们的利润增长点仍然要放在晚造上面,早造时在烘干操作方面我们还是外行,晚造我们准备把烘干中心收回来自己运营,预计会有100万元的收入。”

除了运营烘干中心,长威还有更长远的规划。据介绍,长威准备再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建设一个小型仓储中心,另外再自筹200多万元的收购资金用来收购稻谷,仓储中心的建设意味着长威将投资大米加工设备。陈金长说:“水稻种植的利润点就在精加工环节,进口的设备要一二百万元,国内的设备百来万元即可。我们计划明年开始对大米进行深加工,这样在水稻全程机械化上我们的产业链就完善了。”

猜你喜欢
汕尾市稻谷全程
谦卑的稻谷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汕尾市老促会成为群团组织
蔡 惠 玲 (汕尾市)
稻谷飘香
江汉平原辞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