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2016-12-12 21:14王冠
亚太教育 2016年3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王冠(1986.10-),男,吉林洮南人,硕士研究生,吉林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学。

摘要:在我国各级教学机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也在不断提高,这种压力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长期看来很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成长。为了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我国各级院校在近些年纷纷开始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能够借此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就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各级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113-01

一、前言

作为近些年提出的一种心理研究方式,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培养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价值观以及积极的生理健康,这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能够起到不俗的应用作用,而为了保证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对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进行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积极心理学概述

作为最早在1997年提出的心理学理论,积极心理学主要对人类的力量、美德等积极方面进行研究,这一研究重心正是积极心理学有别于其他心理学之处,这种研究方向也使得积极心理学能够较好的实现个人、群体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促进发展,这对于保证一个人自身的积极状态,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三、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为了对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创新探索进行较好的研究,我们首先就需要了解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当下各级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这样才能够为下文中的创新应用提供论述依据。

(一)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在我国当下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这种教育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积极心理学应用实例,这种应用照比以往学校所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在具体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对心理教师进行心理调节技能的培训,使其了解并能够较好应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情况较为常见,这就使得学生能够在这种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掌握有效抵抗挫折的技能,保证自身能够更加积极面对来自于未来的挑战[1]。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

在我国当下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这一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教学实例也较为常见,这一心理健康教育一般会通过学校教职员工以身作则的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而实现,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出学生积极的道德人格,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不俗的推动作用。

四、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应用

上文中我们对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其在我国当下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产生了一定了解,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应用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各级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发展。

(一)积极心理测量技术

在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应用中,积极心理测量技术是一种能够将心理现象量化或划分范畴的测评或量表对测试对象的心理特征或行为进行描述的应用形式,这种积极心理测量技术在应用中能够通过使用幸福感指标,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描述,这一特性也使得辛福感成为了我国当下评价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而基于这一标准我们就可以对学生的人性产生更为全面的认知,这样各级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保证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2]。

(二)积极心理干预策略

在诺·佩塞施基安的研究中,其认为人的心理疾病就是认识能力和爱的能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分化为个体的现实能力时发生冲突的结,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就可以结合上文中通过积极心理测量技术得到的结果,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心理的干预,这一干预一般会通过观察和保持距离、调查、场合鼓励、语言表达、扩大目标等五个阶段完成具体的积极心理干预,这样就能够较好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五阶段的积极心理干预策略并不完全固定,而是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学生积极品质的鼓励,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3]。

(三)积极心理教育课程

在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应用中,开设积极心理教育课程也能够较好的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这一课程当属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课程最为出名,在这一课程中,相关学校可以根据发展学生积极品质、理论指导与实践训练、以理论传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作为教学方法、以生活实验为作业形式、以研究成果讨论作为考查方式的手段进行具体的积极心理课程教学,这样就能够较好的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4]。

五、结论

在积极心理学应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其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个性的发展、抗挫折能力的提高、积极人格的培养等方面都能够发挥不俗的应用效果,这也是本文对其进行研究的目的所在。

(作者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郑爱明,李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153-156.

[2]李向阳,王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分析与探索——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课程建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1:204-206.

[3]张亚男.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344.

[4]季丹丹,郝乐祥.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09,02:90-91.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