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作文三部曲

2016-12-12 09:07李婷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鸡蛋交流作文

李婷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直以来困扰着一线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写作文也往往是令孩子们最头疼的事情,怎样探寻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确定了活动作文教学的主题,并在全校开展了主题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优质课竞赛,写教学反思等活动探寻出一条可行性强、见效性快的作文教学之路。通过探索,我们对活动作文的定义更广了,它包含了做游戏写作文,观察活动作文,听声音编故事,绘本作文……对一系列的活动作文教学也进行了探索,不管何种形式的作文教学,其实都离不开这三部曲,那就是观察、交流、写作。如何指导学生观察、交流、写作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做:

一、有效地指导学生观察

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只有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言之有序。

1.指导学生观察要有方法

在活动的前提下,先提出观察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充分发挥学生这种形象思维的优势,从而使他们能有效地捕捉事物的特征和细节。一位老师指导《巧辨生熟鸡蛋》一课,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判断一个鸡蛋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学生个个把手举得高高,有的说:“用筷子夹。”有的说:“用手摸。”有的说:“房在水里,浮起来就是生的,沉到底的就是熟鸡蛋,因为煮熟的鸡蛋更重。”……总之,五花八门。这样一来其实让学生明白了观察原来不只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这都是观察的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观察更细致。

2.指导学生观察要有序

文章要想写得有条理,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有序。一位老师指导写“秋天”时,教师出示了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景物,然后给了学生远处、近处、天空、草地上让学生有序地观察、有序地表达。通过这一观察活动,学生明白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这样写起作文来才有条理,如果教师能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有序地表达,何愁学生写不好作文呢?

二、细心地引导学生交流

1.创设交流的情境

我们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交流的氛围。我在指导学生“比手劲”习作时,先让学生进行掰手腕的比赛,比赛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比赛在紧张、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其中,黄×一组比赛最为激烈,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他们加起油来。比赛结束,就有同学举起了小手,“老师,我发现黄×手上的青筋都曝出来了。”“老师,我发现邓××的嘴巴抿成了一根线,脸涨得通红。”“老师,我听到黄×呀呀直叫。”……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个个有了要说的欲望。

2.适时的指导

学生的交流是真实的,可老师的点拨也还是必要的。这时就需要老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写法的指导。如我在指导学生“比手劲”时,让学生观察对手的眼神时,有同学说道:“我的对手时张××,他的眼睛瞪着我。”我随即问:“他的眼睛瞪着你,你有什么感受?”他立即说道:“好像要把我吞了似的。”我告诉孩子们:“交流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看到的说出来,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那后面交流中,学生的发言就精彩了:“他的脚使劲地蹬着地,就像钉子一般。”“他的手紧紧地握着我,好像要把我的手掰断。”“他的脸涨得通红,好像喝醉了酒似的。”……一个个精彩的句子从孩子们的口中蹦了出来,是那样的精彩,又是那样的充满个性。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明白了只有加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才是丰富的、才是独特的。

三、独立个性地写作

交流之后,就是写作了,这一环节,教师要摒弃给学生拐杖,应让学生独立写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具有个性的。

1.活动写作应及时

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写作,有了思维训练作基础,激发情趣为条件,还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无论是辨鸡蛋、比手劲,还是其他活动,活动结束后,都要训练学生养成习惯,当灵感出现的瞬间,应及时捕捉,迅速形成文字,一气呵成,或马上记录下来。写作时要做到将自己融入文章中,心无旁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活动习作学修改

文章雏形已成,还得让学生进行互评互改活动,这一环节,教师要学会完全放手。以往的作文批改,教师往往花了太多的时间,甚至有的教师把它们带到了家里,一次作文批改下来,老师往往是头昏脑涨,作文本上圈圈点点、密密麻麻。可是,作用有多大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原创,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去约束学生;其次,老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修改作文的方法。所以,作文批改,我提倡互改与自改。当然,也不是老师完全放手不管。老师可以根据每次的习作制定作文的评价标准。

总之,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用心交流,独立写作,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通过几年的探讨,我们发现活动作文教学之路是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鸡蛋交流作文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认识鸡和鸡蛋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