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数学作业的技巧

2016-12-12 11:06于清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圆柱体一题错题

于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而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只有巧妙地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

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几点做法。

一、设计整理性作业

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才是我们

真正要实现的目的。那么怎样实现呢?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我从整理知识结构和错题作业做起。

数学的每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很容易忘记。因此,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布置整理知识的作业。在整理知识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成一片,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获。

如,在学习“圆”之后,我让学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学生采用知识树、表格等形式,重温了圆的特征、圆周长、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更好地掌握了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的方法。

在不断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在平日的数学课上和课后作业中,有不少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每周我会让学生把当天出现错误的数学题整理到错题本上,长此下去,让学生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错误本是查漏补缺的最佳手段,也为日后的复习做准备。

二、设计一题多解的作业

一题多解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的方位,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作业中适当地加入一题多解的题,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如,在六年级复习学过的单位,弄明白单位间的进率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数学作业题:谁能在括号中添上单位名称,使这道不可能的算式转化成一道可能的算式?400( )+600( )=1( )。老师看谁的方法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天检查作业,我惊奇地发现学困生出现一两种答案,中等生出现三四种,而优等生竟然出现七种答案。①400克+600克=1千克;②400千克+600千克=1吨;③400米+600米=1千米;④400毫米+600毫米=1米;⑤400毫升+600毫升=1升;⑥400立方分米+600立方分米=1立方米;⑦400立方厘米+6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一题多解,既巩固了旧知,又帮助学生建立了新的思维方法,让他们明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思考与探索,才能选择恰当的数学方法,真正地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三、设计差异性作业

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管你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都要求学生毫无选择地完成。如此“一刀切”的作业没有层次性,会导致部分学生应付完成作业。这样显然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分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

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之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作业:选择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

①一根圆柱体木头底面半径1.5米,高1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易)

②一根圆柱体木头底面周长9.42米,直径是高的3倍,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中)

③一根圆柱体木头底面周长9.42米,如果沿底面直径切下去,表面积增加了9平方米,这根圆柱体木头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此题的设计适合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差异性的作业,可以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充分地体现了数学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巧妙地设计数学作业,确保作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圆柱体一题错题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笑笑的错题
一题多解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一题多解在于活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圆柱体对垂直其中轴并过其中心的转轴转动惯量的几种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