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宾礼制度下的礼乐

2016-12-12 15:01张曼
中文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明代礼乐

张曼

摘 要: 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象征。我国礼仪文化由来已久,宾礼制度作为五礼之一,是与蕃国交往的重要礼仪,需要与乐相搭配,才能够真正实现其礼乐制度内涵以及外交功能。本文就明代宾礼制度下的礼乐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明代 宾礼制度 礼乐

中图分类号:K892.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389-01

前言

明代宾礼制度的制定,是明代重要的外交政策之一,也是延续朝贡制度的方法。随着明代宾礼制度及礼乐的不断传播以及蕃国尊奉华夏之礼等的影响,使明代宾礼制度下的礼乐在诸国得以盛行,并对周边国家的礼仪制度及宫廷乐曲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明代宾礼制度简述

明代宾礼制度是由朱元璋下令制定,其认为元代纪纲不立、僭礼败度,因而十分看重礼仪制度的制定。据史料记载,其在刚攻下金陵时,便已经定官职,制定礼仪制度,并备礼乐。洪武三年九月,明代第一部礼制书籍编写完成,即《大明集礼》,其中将礼制划分为五个方面,宾礼制度便是五礼之一,按照性质划分,可以分成两种,分别是“朝贡礼”和“相见礼”,其中,“朝贡礼”在当时被更为看重。凡施礼则必举乐,明代宾礼制度作为礼乐制度中的重要部分,也强调重兴礼乐[1]。虽然明代礼乐中的音乐,由于时空、科技等因素限制,已经难觅真容,但是在对明代宾礼制度细节的整理中,也确实发现了明代宾礼制度中用乐的痕迹。

二、明代宾礼制度下的礼乐

1.礼乐类型

明代宾礼制度下的礼乐类型,主要包括仪式用乐以及宴飨用乐两种。仪式用乐,主要是在各种典礼、仪式中所运用的音乐,用于辅助仪式的完成,具有引导性作用,每一次奏乐,都代表一个阶段或是一个环节的起始或是完成,在礼仪动作的完成上,也具有配合作用。具历史资料中显示,利益用乐一般都会用“乐作”、“乐止”等词汇表示。例如在史料中所记载的明代蕃王来朝朝见礼仪,便有相关描述,如“大乐鼓吹振作,升座,乐止”、“执事者以方物案置蕃王拜位前,赞拜,乐作”等,所有的礼仪程序都是按照乐的引导而进行。

宴飨用乐主要用于宫廷宴会,为进酒、侑食所奏,目的是为了取悦宴会的参与者。通常在“朝见仪”后,会进行宴会,并运用这一礼乐。例如在史料有关明代蕃王来朝皇帝赐宴的礼仪中,便有过相关记载。如“皇太子、诸王以下各斟酒,细乐作,奏《太清之曲》”[2]。同时,在进食、酒三行、酒四行等环节,都有相应的乐曲演奏,如《贺圣朝之曲》、《普天乐之曲》等。

2.礼乐形式

明代宾礼制度中的礼乐形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大乐,在明代礼乐中十分常见,运用在宴飨、祭祀等多个方面。在明代建国之初,主要运用的是雅乐,雅乐多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祭祀等方面,大乐在当时被定义为“俗乐”,一般运用在宴飨、群祀等方面。大乐从先秦时期便得以运用,主要是由鼓吹及打击类乐器组合,在宋元时期,已经形成了具体的音乐形态。明代大乐的组合主要有鼓、笛、笙箫等,在朝贺、宴会中的运用最为广泛,祭祀中运用的数量相对较少,具体运用在还宫等礼仪制度环节的执行中。

第二种是细乐,主要用于宫廷宴会,据史料记载,细乐的运用,出现在“殿内侑食”这一环节中,《明太祖实录》中也有记载,洪武元年在制定朝会宴飨制度的时候,曾将细乐用作殿内侑食乐,当时的乐器组合为萧六、笙六、歌工四。而在洪武三年以后,虽然“细乐”被“九奏乐”所代替,但实质上,二者不过是异名同实而已。

3.礼乐特点

明代宾礼制度中礼乐的特点也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明代宾礼制度中礼乐的运用,存在礼乐制度中用乐的共性。例如在大乐的运用中,明代宾礼制度的各个环节,机会都会运用到大乐,而在其他礼仪制度中,大乐也得到了频繁的运用。例如在嘉礼中,“册中宫......国朝皆用大乐如朝贺仪”,在吉礼中,“国朝祀山川群祀俱用大乐”,在军礼中,大乐也运用在出征前后。由此可见,除了凶礼之外,大乐几乎在每一种礼仪制度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具有礼仪制度中用乐普遍性的特点。

第二,明代宾礼制度中的礼乐承袭了宋元宫廷及民间音乐[3]。虽然明太祖立志清除元朝的一切杂俗,但是在礼乐的制定中,依然只能够采用就近原则,对于元代宫廷音乐继承颇多,仅宴飨乐曲中,现存的70多首曲牌名,便就一半左右出自元代的散曲、杂剧等。在明朝初期的一段时间内,也一直在沿用元朝的旧乐。同时,元代宫廷音乐多继承宋金音乐,这也使明代礼乐中存在了宋金旧乐的影子。在大乐乐器的运用中,也仅仅是将元代宴会用的乐器中,一些异族乐器摒除而已,其他乐器编制基本与元代完全相同。另外,明代宾礼制度中的礼乐主要分为大乐与细乐,而其中的细乐,主要继承于宋元的民间音乐,这也使这些礼乐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免会存在雅俗共用的情况,具体表现为雅乐不纯、音律不齐等。

结论

明代宾礼制度在唐代宾礼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完善,并被统治者赋予了重要的政治外交功能。礼与乐相须为用,在宾礼制度中,礼乐的施行及传播在明代也受到了重视,不仅充分发挥了其对外关系的延伸作用,同时也对明代周边各国的礼仪制度及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明代宾礼制度中的礼乐文化,对于现代中国与其他各国音乐史学术交流的推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项阳.明代国家吉礼中祀教坊乐类型的相关问题[J].音乐研究,2012,2(2):5-16

[2]郑莉.洪武朝的礼乐制作与明代宫廷戏剧的复苏[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12-116

[3]张弘,李生贵.明代礼乐制度变迁及宫廷音乐创作活动探析[J].兰台世界,2015,6(6):105-106

猜你喜欢
明代礼乐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礼乐》系列刊物述论
从班固的礼乐观看汉代乐论思想的重建——以《汉书·礼乐志》为例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