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农村城镇化建设

2016-12-12 22:41陈耿斌
中国经贸 2016年19期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建设

【摘 要】我国农村城镇化中存在土地利用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农村人口增长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农村城镇化由虚假向真实转变,实现真正城镇化。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要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建立完善农业收购机制,提高农业溶入市场经济程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完善农村保障福利制度,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必须要保护经济之基——土地。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建设

一、 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理论论述

中国至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乃国之根本,农安,则民安;农顺,则国顺。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认识导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农业不仅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粮食和农副产品等基本生活资料,而且农业还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为我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把“三农”问题作为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不断加强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新发展。

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在农业上实现质的飞跃。而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放眼于全部国土,要促进农业提供多种类食物,要使农村劳动力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繁荣农村市场经济,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要依靠科学,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我国政府坚持在农村经济、农业的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村的经济发展与农村城镇化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可以说,没有农村经济发展的城镇化是虚有的城镇化,是农村建筑层面的“城镇化”。

在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三农”问题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以工补农”是新时期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战略,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基本战略。通过发展工业,以工业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这样促使各生产要素不断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使剩余生产要素转移到工业、服务业。以工业、服务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村各生产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集聚,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质量不断提高。

简而言之,我国要实现农村城镇化,必须解决农业中的各种矛盾,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科学合理地以工补农,必要以人为本,解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与各种资料的矛盾。

二、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1.农民收入问题日益突出。

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我国农业具有脆弱性,极易受天灾影响。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农业容易减产甚至绝产,农民的收入无法得到保障。而且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就是小农农业,自给自足的现象十分普遍,大量的农产品没有被转化为商品,而是直接转化为生活资料。因此,农民在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中损失了相当可观的利润。此外,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民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与合理的实践帮扶,在面对技术、市场、制度等方面缺乏敏感性,存在信息获取滞后、防范风险能力较差等不足。

2.土地供需矛盾严重。

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征用大量建设用地。然而面对稀缺的土地资源,有限的土地资源不仅要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还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在供需缺口巨大的实际情况下,经济利益驱使着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被毁坏,草地荒漠化日益严重。

3.农产品收购体制不够完善

农民收入低,不仅与农民自身有关,还与我国农产品收购体制不够完善有关。我国的小家庭农业生产仍十分广泛,农民的实力远不及收购商人实力。在农产品收购过程中,农民容易被收购者欺压价格,在价格商形成不了竞争优势。我国的农产品收购体制存在信息通达度不高的问题,这样易造成供大于求的情况,给农民造成无谓损失。农民为了获得较高收入,以维持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不得不舍弃土地生产,进城务工。

4.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着重开展城市建设,使得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人民对公共基础设施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城市良好的设施条件下,许多农民为了改变自身困境,提高生活水平,走出农村来到城市生活,因而致使农村人口进一步减少。在中国许多偏远地区,由于人口流失导致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比例逐年上升,田地荒芜、房屋破败的现象愈发严重,许多村落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心村”,这与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产生鲜明的矛盾。农村城镇化不仅包括城镇规模扩大,还包括各要素在农村集聚,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这一过程不应该通过迁移产生,而是应就地转化。

三、对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建议

要实现我国农村城镇化,最重要的是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才能使农民乐于所居,促使进城务工农民返乡,从而实现农村规模真正意义上的扩大。

第一,要保证农民的土地生产要素。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考虑,尤其是耕地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保证,其红线不能轻易触碰。保障农民耕地权益,防止耕地流失必须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由政府依据有关政策法令,对耕地采取严格的保护制度。对私自占用耕地的个人或团体必须处以严厉的惩罚。第二,要完善农产品的收购制度。由于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政府应该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相关的交易市场和运行机制,传递及时有效的信息。让农民知道要种什么,卖什么,卖给谁,从而保证农民最大利益。第三,我们要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可以实施家庭小规模机械化生产。培育推广、优质作物,减少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第四,政府要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障、福利机制,在遇到自然灾害时或农产品价格失衡时,政府应实施补贴保护机制,防止农民因减产绝产导致生产积极性低下。第五,政府也要加大在农村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建设。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农民的农业生产的一大助力。政府也应该逐步完善农村保障福利制度,使农民老有所依,病有所看,生有所养。

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相信我国政府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下,必会实现农业的富强与现代化,农村的大发展,农村会真正实现城镇化。

作者简介:

陈耿斌,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财务管理本科生。

猜你喜欢
城镇化农村建设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