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 恩

2016-12-17 16:22
中外文摘 2016年22期
关键词:悲伤地蔡邕董卓

□ 刘 进

知 恩

□ 刘进

董卓被杀之后,全国士民们很开心,并进行庆祝,然而,只有侍中蔡邕,在得知董卓死后,坐在堂前悲伤地流起眼泪。

王允知道后,吩咐武士把他抓了过来,十分愤怒地说:“董卓乃是逆贼,今天他被诛,此乃国之大幸,你身为汉臣,不为国庆祝,反而为逆贼哭泣,这是为什么?”

蔡邕伏罪曰:“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敢违背国家而投向董卓呢?只是因为,一时知遇之感,不由自主,就忍不住哭了,自知罪大,愿公原谅。”

众臣见他有如此知遇之感,皆请求王允饶恕他,虽然最后蔡邕依然没能逃过一死,但当时的很多人都被他感动,为之哭泣。

这便是成语“知遇之感”的来历,指对赏识或重用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如今看来,知恩之心,能以命相抵,实在是少之又少。

猜你喜欢
悲伤地蔡邕董卓
飞白的创新
格列佛逃离布罗卜丁奈格
三国鼎立之王允计除董卓
蔡邕听琴
嫁得太远
王允计除董卓
死了之后
蔡文姬辨琴
蔡邕:“艺不压身”忽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