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7 08:31刘耀晖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9期
关键词:俗事忠臣豪情

刘耀晖

当时光静默,岁月也停下她翩跹的脚步,多少人事在弥漫的黄沙中苏醒,于无声中演绎多少传奇。那些如今仍然闪闪发光的文人墨客,曾以如椽大笔写下了流传千年的诗句,但潜伏在诗句背后的惆怅心事,却并未随同历史的车轮化作尘雾,而是如月光般静静流淌,只待知己寻访。

僧敲月下门,不过渴求借片刻宁静的时光。从古至今,人们的胸怀常被俗事缠绕。生活远远不像倩魂一缕可温香软玉抱个满怀,它常以纷乱且无法拒绝的姿态气壮山河地席卷而来,再超逸的诗人都无法摆脱日常俗事的干扰。案几前,儒墨道法堆叠成山,提笔行文也是荒唐言满纸糊涂话成行。向故纸堆挖掘抑或决意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不是为了成一家之言,而是为了乌袍高冠鎏金丝履。读书人心中不再有为学问的纯净与淡泊,而是追求以满腹诗书为资本,去谋取一场权利狂宴的盛放。古者常道的施政以德君舟民水,不再纯粹是古仁人之心,而成为了博得信任或依附派别的筹码。若有一人,厌倦职场上蝇营狗苟的浮夸,只渴求频繁乡间一方池塘几株松菊,也只得月下轻敲农家门,坐于清凉的石凳之上,与田间老翁以一碗井水为酒,闲叙农事。问农家,借宁静悠然。

何日遣冯唐,不过是渴求借一场挥洒的快意。如果说书生文人已是烦愁满怀,朝堂之中也未必不是明争暗斗。以皇权为中心,有人几近谄媚之能事渴望龙颜大悦,有人呕心沥血写就奏折渴求百姓之疾苦得以被天子重视。最是忠臣之心,最无法被聆听。他们在宫墙之中奔波行走,只渴望自己的政治抱负能被实现。却还是有那么些人,他们与挚友长谈便是结党营私,斗胆进谏便使龙颜大怒。谪守一座山城,民风淳朴之地,没有同僚的虎视眈眈,没有天子的不厌其烦。他却仍是牵黄又擎苍地涉猎围捕,在田野上纵马驰骋,于天间引弓射箭。万丈豪情起,却仍伤感地喟叹能臣不遇。向山林,借快意纵横。

举头望明月,不过渴求借满地的月光。千古最伟大的诗人燃尽盛唐最后一丝光亮,太白莲醉卧于万丈碧水。翰林院的朝阳再度升起,诗人提笔为贵妃写婉转明媚的唱词,为战士写豪情的壮歌,却难为自己,写一封情挚的家信。于繁华梦中骤醒之时,心中却无限悲凉。儿时的木床还在么,年迈的双亲可安好么?只得冷冷地望着满地月华,散一地寂寞的流光。向月亮,借家园余光。

多少诗人忠臣,多少离人思妇。断肠的还在天涯,自己还陷于泥淖地方。无言中铺纸研墨,句句都是心上的郁结,与世人都隔着一层皮肉,解不开也化不完的。只是,那千万诗句中,都是有借无还的悲伤,都是自欺欺人的荒凉。他们用自己笔下的诗句,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理想家园,一个可以随时栖息安放灵魂的密室。

每个文人都曾经写就这样那样的诗赋文章,有的是逢迎附会之作,有的是应酬往来之作,还有的就是那些流传了千百年,仍然能从中读出不同意味的作品。游子在中读出思乡,忠臣壮士在中读出报国情怀,老人在中读出未竞的理想,孩童在中读出人生楷模。而诗人藏匿于诗句中的层层心事,却要留给无数后来的知己曲径寻幽。

(导师:刘尚源)

猜你喜欢
俗事忠臣豪情
Stability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sPbBr3/CdSe/Al core-shell quantum dots
烽火豪情:初光先照映初心
晒娃这件俗事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去昆仑,让肺腑劲燃旷古豪情
理发
石奢自刎
五五生日自韵
万丈豪情,匆匆铸成哀伤
豪情再续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