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6-12-17 13:49吴莉莉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高校体育教学

吴莉莉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涵盖高校体育等重要部分,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也离不开高校体育,发展高校体育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增强学生健康体质,同时也有利于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增强体育文化底蕴。该文通过该校近三学年的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对其进行了分析,解析了该校针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在体育教学改革上取得的成绩,现如今存在的问题,进而相应地提出完善对策,以期达到提高该校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推动该校体育教学改革更加接近“健康体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 高校体育 体育教学改革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41-0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文件,体现了教育工作的基本标准,对于品评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各地教育水平有很好指导意义,适用于目前我国的普通全日制学校的学生。将要进行的研究是从该校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出发,通过对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合体育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找出目前该校公体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制定出相应对策,从而为该校公体课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

1 该校近三学年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及分析

1.1 该校近三学年学生体质测试成绩

2002—2013学年度共完成全校19个学院,9级、10级、11级、12级四个年级20 953名学生的测试,其中优秀3 549人、良好8 211人、及格8376人、不及格81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6.94%、39.19%、39.98%、3.89%。

2013—2014学年度共完成全校19个学院,10级、11级、12级、13级四个年级21 189名学生的测试,其中优秀11人、良好844人、及格17 254人、不及格3 08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0.05%、3.98%、81.43%、9.68%。

2014—2015学年度共完成全校19个学院,11级、12级、13级、14级四个年级21 161名学生的测试,其中优秀102人、良好2 596人、及格17 266人、不及格1 19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0.48%、12.27%、81.59%、5.66%。

1.2 该校近三学年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分析

(1)各年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及格率分析。

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合格率能够在宏观层面反映该院学生体质的基本情况,研究发现该院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较好,及格率从39.98%上升到81.43%,进而提高到了81.59%,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这三年的合格率(优秀、良好、及格总体)分别:0.961 1,0.854 6,0.943 4。

2013、2014、2015三学年国家教育测试的大学总体及格率分别为:0.839 56,0.886 65,0.920 63,可见在近三学年的学生体质测试中该校两个超过国家测试结果。

(2)该校同一届学生在不同年级时的体质测试成绩也呈现出不同。

经过比较研究发现,学生在开设体育课的大二时候的体质测试成绩要明显优于不开设体育课的大三、大四,而且有数据表明,随着不开设体育课的时间越长,学生体质测试得分继续下滑。这从侧面反映,该校开设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有效保持或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当前该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主要成就

2.1 体育价值观的转变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

第一,教学目标不仅是直接增强学生体质,还在于影响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第二,体育教学目标及内容既传授基本体育常识和技术,又激发学生的兴致,使其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指导思想已由过去单一的“体质教育”“技能教育”向“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转变,以前只注重增强技能、传授知识,而不关注对学生“健康”理念的灌输和培育其终身体育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者们越来越注重对受教育者们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2 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和教学内容更加人性化

该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不断开展,不只涵盖“三大球”、田径和武术等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还包括体育健美操、体育舞蹈、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网球等流行体育项目,满足了学生对体育多样性的需求。

2.3 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加适应学生们的个体发展,教育者们在选课等方面赋予学生们更多选择权,这也极大调动了受教育者们的积极主动性。

3 该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中现存的问题

3.1 “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意识并未完全贯彻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和习惯,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体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这个任务和目标,在体育教师中早已人人皆知,但同考评方法和教学方法改革一样,认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普遍存在。

3.2 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影响,学生对体育方面要求有的比较前卫、时尚,而对于学生的需求,有的教师只能跨界、跨领域去授业解惑,其效果理想而知。

3.3 考核标准的单一性与“健康第一”相矛盾

一方面,学生的体质不同取得的成绩不同,但是学校采取统一的考核标准,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往往导致体育底子好的学生总会取得高分,而体育底子差的学生得分偏低,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的考评体系设置的过于僵硬,偏离了健康教育、综合考核的初心,身体素质考评流于形式,而心理素质评价也只局于表象。

3.4 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师教学任务及目标未落实

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没有创新,与中学无异,没有表现出高校体育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的体育教师上课是为了完成所谓的绩效工资所要求的课时量,只是为了此任务及目标,而非体育教学所要求的任务及目标。

3.5 没有充分理解体育课教学任务

目前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任务的阐述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观点:(1)主要任务在于增强体质;(2)主要任务在于传授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3)主要任务在于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培育优秀运动员;(4)主要任务在于培育体育能力;(5)满足体育娱乐、享受乐趣的心理需求;(6)主要任务在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7)增强体育文化素养;(8)借助体育锻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9)主要任务在于加强身体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育人的目的;(10)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方法为主要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上述观点与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制订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体育教学目标相比存在片面性。

4 该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化对策

4.1 明确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第一”的理念贯彻到体育教学改革的始终,以培育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并提高学生们的体育运动技能和运用体育的能力。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育人的影响力。

4.2 增加教师提升技能的机会

学校可以在寒暑假有计划安排体育教师去参加相关专业领域的培训,参与该学科领域的学术研讨会,亦或在与上课时间不冲突的情形下,安排体育教师与知名高校现场观摩其体育教学情况,鼓励体育教师参加相关领域的比赛等。如此,不单单可以开拓其学术眼界,洞察该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提高其理论水平,还可激励其提高实战技术能力。

4.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两方面。学生考评体系,要依据特色培养目标和体育课教学目标,考评体系应注重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个体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期末考核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实现考试内容全面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从使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更科学合理。同时要简化评价标准,客观公正评价受教育者的学习状况。同样,要完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做到双向发展。

4.4 完善教师奖惩机制

可以从机制上予以鞭策体育教师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可对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进行网上评教,网上评教排名后10%者取消职称及绩效奖的评选资格等。对于优秀体育教学教师应给予课题、绩效奖等方面的鼓励。

4.5 全面理解“健康”内涵,突显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

利用分层次科学划分体育教学的目标层次,依次实现各个目标,将“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首要位置,以此为依据开展工作。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注重受教育者的心理变化、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应变能力。不仅要使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更不能偏离“增强学生体质”这个最重要的任务。片面追求教学指标只会适得其反,体育教学既要注重外在更要强调内在。

5 结语

改革虽然带来了挑战和压力,但是新的机遇也随之而来。未来充满希望,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改革创新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改革的道路上,将碰到许多挫折和障碍,但只要奋勇前进,努力拼搏,公共体育教育改革就会不断完善、成熟,也一定会开辟自己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S].2014-07-19.

[2] 王桂忠,邵义强,张向群,等.大学体育选项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3] 马柏平,李晓春,张帆.试论基于素质教育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24):124-125.

[4] 李春田.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369-370.

[5] 邵伟德,李启迪,胡建华.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目标再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98-100.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改革高校体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