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辍学现象的多重表征及对策研究

2016-12-17 16:24朱瑾
科技视界 2016年26期
关键词:对策探究

朱瑾

【摘 要】大学生作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后备人才,其素质的提升,个人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但是客观来看,当前我国大学生辍学现象已经演变成为一种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疾病、贫困、网瘾等诸多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很多大学生选择中途辍学,这对于大学生自我的成长与国家人才的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本文将以当前大学生辍学现象为着眼点,探究大学生辍学的表征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辍学;多重表征;对策探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大学早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但是与之而来,我国大学生中途辍学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在解决我国大学生辍学问题之时,我们首先要分析大学生辍学的原因,并从原因出发,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大学教育,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

1 大学生辍学现象分析

1.1 大学生辍学原因探究

首先,就辍学的客观原因来看,因为不可抗因素所造成的大学生辍学不占少数,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疾病、意外伤害事故、社会就业难问题,家长纵容。(1)疾病在大学生因主观原因辍学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大学生在患传染病、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疾病后,或因身体已经不再支持继续学业,或因要接受治疗,其中很大比例的大学生都会做出辍学选择。(2)交通事物、歹徒袭击、溺水、食物中毒等现代较为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也将成为大学生辍学的导火索。(3)社会就业难问题的长期存在使得很多大学生动摇了读大学的信心。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均,加上受到经济下行因素影响,这就使得我国社会就业岗位不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另一方面,就大学教育的体制来看,高校的大量扩招使得大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高校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不被社会接受的窘境,人才供求失衡。(4)很多家长因为文化水平较低或者忙于工作,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不够重视,在一些学生做出辍学选择时也漠视、纵容,这就加剧了大学生辍学问题的严峻性。(5)家庭贫困。一些来自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大学生由于家庭难以负担高昂的教育费用而无奈做出的辍学选择。

其次,大学生辍学也存在很多的主观因素。(1)一部分的学生因为高考发挥不佳,选择的大学与自身的预期存在着差距,或因所学的专业不够热门而感觉不好就业,或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2)很多大学生对于大学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大学就是放松的天堂。经历了高三的残酷考验后,有了更多自主的时间,可以自主支配,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大学生就选择放纵自己,自我懈怠。(3)一般来说,大学生辍学一般发生在大学前期,很大程度上看来这也与一些学生不适应大学生生活有关。因为大学的核心便是“独立”,需要离开父母去锻炼自身的独立能力,很多比较娇惯的大学生都难以适应这样的生活。在加上大学已经是一个“小社会”,人们的关注点也不仅仅局限于成绩好,一些学生难以接受这样的落差,而对大学生活产生了厌学、恐惧心理。(4)大学生大多已经成年,难以避免婚恋、人际交往等问题。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在经历了求爱失败或失恋之后心理很难承受,这些负面情绪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做出辍学选择。(5)创业型辍学。在经济发展、文化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为了创业而放弃学业的大学生也占据了一定的辍学比例。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更多财富。虽然其有着良好的出发点,但是这样的选择与行为值得商榷。

1.2 辍学大学生可能有的表现、征兆

了解辍学大学生可能有的表现、征兆对于教育者开展相关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在大量调查比对的基础上,对这一部分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下文将对辍学大学生的日常表现、征兆等进行说明:

(1)孤僻、内向、远离集体。很多存在着心理问题疾病和家庭贫困的大学生都有着以上性格问题,这也是大部分大学生辍学前的行为表现。存在心理疾病的大学生不愿意融入人群,他们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家庭贫困的学生,多有心理负担,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而不敢与他人打交道。因此,教育者在入学初就应该对这一部分人群进行给予一定的关注,并适当施以援手。

(2)思维活跃、领导能力强、心思不放在学业之上。这样的性格特征多为创业型辍学者(九零后居多)。比起学习,他们更喜欢富有挑战性的生意、买卖。

(3)成绩较差,沉迷网络。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失恋、人际交往失利而选择沉沦网络,释放自己的情绪。而有一部分学生则是因为成绩较差,在大学生生活中难以寻找到自身的存在感,而寻求网络虚拟世界的满足。

2 如何有效应对大学生辍学

2.1 克服客观原因

首先,针对疾病和意外伤害事故这一块,虽然没有强有力的方法进行后期补救,但是大力开展预防宣传工作、普及相关知识对于减少辍学率也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特别地,应该给予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一定的心理救助,避免事态恶化发展成心理疾病甚至是精神疾病。其次,对于就业难的问题。就国家来说,首先要改良就业政策,优化就业环境,缩短地区经济差异,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含金量”,自身的能力知识水平,才有可能被社会所认可,所接纳,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教育机构来看,其核心是提升教学品质,虽然当前扩招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的态势,但是从教材、教学手段模式、教师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教育进行优化,不断提升教学实效性,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真实缺少的社会精英、人才。最后,从因家庭贫困而选择辍学的学生来看,国家和社会要做的首先就是加大资金上的投入,在核实真实情况的基础之上,简化放款手续,落实相关奖金助学金。学校方面也可以为这一部分学生提供兼职机会,让贫困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2.2 克服主观因素

(1)一些因为学校、专业不满意的学生首先要摆正观念,既然已经无法改变,何不在大学中继续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2)在选择在大学放纵自己的学生也需要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对自身的发展、职业规划进行一个考虑,摈弃大学就是享乐天堂的错误观念,修正自身的享乐主义、拜金思想。

(3)而因独立性差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也需要认识到大学是自身成长的新起点,是自己以一个独立社会人而存在的伊始。在这期间要摆脱对家长的依赖,融入大学生活,不断锻炼自身。

(4)针对创业型辍学的学生,学校方面首先要做的便是对其加强引导,一些有条件的大学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咨询室,为希望创业或正在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技术上的引导。现代的大学生多为九零后,其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主观能动性较强,是创业的好苗子。但是很多九零后也难以避免的存在做事不计较后果,为创业而放弃学业等问题。高校管理者一方面要保留大学生创业的先进思想,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益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引导他们理性创业,兼顾创业与学业。

3 结束语

不管怎么说,辍学都是教育的不好风气。针对当前大学生辍学现象突出的问题,社会与学校都需要从大学生辍学的动机、原因等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据此提出相应的挽救措施,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谢谋宏,林远志,赵长林,曾玉茹,吕芳,孙茜,郭雪花.大学生辍学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4,03:163-165.

[2]张苏萌,陈永生.大学生辍学原因变化分析[J].中国校医,1997,02:97-99.

[3]陈天利.浅析大学生辍学的成因、表现及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1:10+54.

[4]杨传玲.浅谈大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J].才智,2014,04:188.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对策探究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高校社团发展过程中交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绿色环保水处理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