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

2016-12-18 10:03袁春妹
纺织机械 2016年7期
关键词:钢厂经历企业家

不离不弃

前几天看了一个献礼“七一”的电影《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其中情结让记者小有感触。

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国钢厂的发展历程,这个钢厂从大炼钢铁的年代起步,而后,经历改制风潮,踏入探寻新生之路,依靠创新,这家钢厂悄然崛起,成长为了地区创收大户。故事没有在此收场,这个钢厂为了能够持续发展,积极推进产品和工艺创新,其中遭遇各种失败,但之后,他们的再次飞跃仍旧是凭借他们坚定追逐的创新。由此,这家企业进入到了全国钢铁行业的前列。

或许在很多企业家眼里,能够轻松看明白这个企业发展的路子,或许,其中的绝大多数情节自己亲身经历过。后来这个企业为了更加强大,努力寻找自身的全球业界地位,他们寄希望于国际并购,但就在这期间,却遭遇了国家在钢铁领域的限产政策,这个企业仍逆势而为,偏偏成功实现了这次海外并购,并在此后5年,让企业步入全球行业前列。

按理说,高大上了,该收尾了,偏偏电影也这么现实:钢铁业被视为夕阳产业,并面对着房地产、IT等行业的迅速崛起,这家企业曾有的光环不见了,且各种“现实”也在动摇着这个企业,让他们摇摆在是否要“泡”在“鸡肋般”的行业里。若结局是放弃,估计电影名字也不好意思叫得那么响亮,最终这家企业还是选择了坚守,并决心从自己的企业做起,为振兴中国制造业出力

一个简短的故事描述,一笔代过了这个企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然而,仅这百余字间,几乎无处不见该企业面对磨难和考验的场景。让人不由感慨:做企业真难,做老板真难。

钢铁与纺织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让记者想到了中国纺织企业经历过的、在经历的以及即将经历的。在中国纺织行业中,这样的企业也并不少见。

这两年,记者的确听过很多企业老板喊难,也确实看到有的企业倒下去了,有人在讲悲观的话,有人逃离了这个行业……不过,这些其实都不是主流,更多企业的表现是:虽然感觉到了产业转型的困难,企业发展的艰辛,但他们并未因此放弃,仍在咬着牙坚持,执着于产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路径的寻觅上。他们决心将目光放在远方,反观眼下,于他们而言只是个过程罢了,不过这个过程有些艰难。

还有一些企业,可谓名符其实的“弄潮儿”,他们在这样的产业发展环境中寻找机会,在他们看来,当前的“不乐观”是一个天赐良机,是为了给强者铺路,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在这个大浪淘沙的时代中一跃成为强者。

回归根本,一个产业、一个企业,无非都是人的集合,事物或者经济有其发展规律不假,但人仍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事在人为,我相信适用于很多事情,人们可以看到这两年行业中迅速扩张的企业,天虹、卓郎、恒丰等等,境遇相同,选择不同,成就不同。

行业里有不少这样的企业家,记者在采访中便能感受到他们深深的产业情怀,言语之中,满满都是这个行业,他们可以把自己完完全全地放在这个行业里。那一种热爱,怎能不成功?证明这些事并不难,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类似的案例。

当下的产业发展环境,困难重重自不必说,但一定不是没有出路,而是有些人放弃了坚持,说到底,对这个行业没那么多“情结”,没那么爱。

回到前面说的钢铁厂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就是凭着那股子不灭的热情,推着这个企业一路向前,他所经历的困难很多如我们行业一样,改制、扩产、竞争、去产能、跨国并购……若这个企业家不是那么坚持,相信也便没了后来。若我们的行业企业家都能挖掘一下自己的留在行业的理由和使命,冲破困境的能量是否会更足?

当然,感性不是粮食,热爱不是资本。但是,你若用心不离不弃,相信行业也必会厚赠予你。

猜你喜欢
钢厂经历企业家
德国萨尔锻钢厂
旧厂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思考——论团山钢厂土地盘活
德国萨尔锻钢厂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对话“疫线”企业家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钢厂污水的现代处理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