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系长白猪在华南地区生长性能与繁殖性能的初步观察

2016-12-19 05:01赵剑洲谢水华
养猪 2016年1期
关键词:长白猪华南地区长白

赵剑洲,谢水华

(1.汕头市智业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广东汕头515136;2.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广州510500)

丹系长白猪在华南地区生长性能与繁殖性能的初步观察

赵剑洲1,谢水华2

(1.汕头市智业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广东汕头515136;2.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广州510500)

研究对2013年8月从惠州市广丰农牧有限公司引进的60头丹系长白母猪进行扩群选育,并持续开展生长性能与繁殖性能测定。生长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公猪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68.37 d,达100 kg体重背膘为11.20 mm,30~100 kg料重比为2.51;母猪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71.71 d,达100 kg体重背膘为12.23 mm,30~100 kg料重比为2.60。繁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母猪受胎率为94.02%,配种分娩率为88.79%,窝产仔数14.27头,窝产活仔数12.23头,初生窝重17.71 kg,断奶窝重70.09 kg。屠宰和肉质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猪屠宰率为72.57%,瘦肉率为61.44%,肉色3.75,大理石纹2.25,失水率为6.21%。试验结果可为丹系长白猪在华南地区的选育和饲养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技术参数。

新丹系长白猪;性能测定;遗传评估;遗传缺陷;妊娠天数

丹麦地处温带海洋气候区,冬暖夏凉,空气潮湿,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15~17℃;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0℃左右。华南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潮湿,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达到28~29℃,最高气温为39℃;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9~16℃。

丹麦被认为是“养猪王国”,培育的种猪以生长速度快、产仔数高闻名于世。然而,引进的丹麦种猪能否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华南地区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充分发挥其优良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一直是养猪行业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对2013年8月从惠州市广丰农牧有限公司引进的60头丹系长白猪进行扩群选育,并持续开展生长性能与繁殖性能测定,可为丹系长白猪在华南地区的选育和饲养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技术参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3年8月开始,在汕头市智业畜禽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为期26个月。

1.2 试验动物

丹系长白公猪3头,母猪60头,进行扩群选育外引精液由惠州市广丰农牧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饲粮

采用玉米、豆粕、麦麸加5%预混料配制肥育猪饲粮。营养水平:能量≥13.00 MJ/kg,粗蛋白质≥15.0%,粗纤维≤5.0%,粗灰分≤8.0%,钙0.5%~0.8%,总磷≥0.45%,赖氨酸≥0.85%。

1.4 饲养管理

猪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按常规免疫程序接种免疫,肥育猪小群分栏饲养。

1.5 测定方法

生产性能测定参照《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NY/T 822—2004)、屠宰性能测定参照《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技术规范》(NY/T 825—2004)、肉质性能测定参照《猪肌肉品质测定技术规范》(NY/T 821—2004)。

1.6 数据分析

采用GPS猪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育种数据管理和遗传评估。应用Excel 2007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性能测定

30~100 kg料重比采用整栏测定方法,从30 kg左右开始测定,记录每栏每天饲料投入量,最后通过计算饲料投入总量除以猪群增重得到料重比数据,见表1。

表1 丹系长白猪生长性能测定

2.2 繁殖性能测定

表2 丹系长白猪产仔性能测定

表3 丹系长白猪配种分娩情况测定

2.3 屠宰性能测定

由表4和表5可知,丹系长白猪的屠宰率、瘦肉率偏低,分别为72.57%、61.44%,但肉色较为理想,大理石纹丰富,肌肉的失水率为6.21%,肉质性能较好。

表4 丹系长白猪屠宰性能测定

表5 丹系长白猪肉质性能测定

2.4 后备猪培育

由表6可知,丹系长白公猪培育成功率为76.92%。刘小红等[1]报道,华南地区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014年上半年种公猪培育成功率为87.0%。据笔者了解,丹系长白公猪对华南地区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适应性稍差,在环境温度超过30℃时,种公猪表现性欲低下。丹系长白母猪的培育成功率为85.71%。刘小红等[2]报道华南地区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014年上半年长白后备母猪配种率为88.14%,略高于本研究结果,说明华南地区的气候环境对丹系长白母猪的培育成功率影响不大。

表6 丹系长白猪后备猪培育情况

2.5 遗传缺陷发生率

由表7可知,丹系长白猪遗传缺陷个体发生率为1.21%,根据欧洲一猪育种公司4年记录数据显示,生长肥育期遗传缺陷发生率为1.39%[3]。刘小红等[4]报道,华南地区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013年遗传缺陷个体发生率在2.4%~2.9%之间,本研究结果远远低于华南地区遗传缺陷个体发生率,与欧洲报道的基本一致。本研究中遗传缺陷窝发生率为10.66%,刘小红等[4]报道华南地区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013年长白猪遗传缺陷窝发生率为17.3%,说明丹麦在种猪选育时非常重视遗传缺陷带来的经济损失,已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淘汰净化。本研究中发现的遗传缺陷主要有脐疝和阴囊疝、隐睾、肛门闭锁、阴阳猪等,其中以脐疝和阴囊疝发生率最高。

表7 丹系长白猪遗传缺陷发生情况

2.6 遗传评估

由表8可知,丹系长白猪遗传评估各方面指数较好,与谢水华等[5]报道的惠州市广丰农牧有限公司遗传评估结果相比略有提高,公、母猪之间父系指数、母系指数、繁殖指数差异不显著。

表8 丹系长白猪遗传评估

3 讨论与结论

3.1 生长性能

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或沼湖相沉积地层,埋深3m以内均为中~轻粉质壤土,棕黄色~棕褐色,局部夹深灰色淤泥质薄层;0.5m以下壤土可做为筑堤土料。

丹系长白猪在华南地区达100 kg体重日龄公猪、母猪分别为168.37 d、171.71 d。彭新社等[6]报道丹系长白猪在湖南湘潭达100 kg体重日龄公猪、母猪分别为138.68 d、142.89 d。谢水华等[5]报道丹系长白猪在广东惠州达100 kg体重日龄公猪、母猪分别为153.36 d、160.72 d。丹麦猪研究中心2014年年报[7]显示丹麦种公猪、种母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分别为147.21 d、151.26 d。我们推测,本研究中丹系长白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偏长,是由于生长肥育舍种猪饲养密度过大造成的。田智[8]报道猪群饲养密度偏高,会影响到整个猪群的日增重和料重比,且随着猪只头数的增加,与其正常指标就相差越大。2014年我国生猪行情低迷,散养户补栏积极性不高,种猪销售困难,大部分种猪生产企业全年处于压栏状态,导致种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低。

3.2 繁殖性能

3.2.1 产仔数由表2可见,丹系长白猪窝产仔数为14.27头,窝产活仔数为12.23头。李新亭等[9]报道,丹系长白猪在湖北荆州窝产仔数为13.2头,窝产活仔数为12.5头。郑继昌等[10]报道,丹系长白猪在海南地区窝产仔数为13.36头,窝产活仔数为12.20头。丁月云等[11]报道,丹系长白猪在安徽地区窝产仔数为13.97头,窝产活仔数为12.42头。谢水华等[5]报道,丹系长白猪在广东惠州窝产仔数为14.42头,窝产活仔数为12.11头。丹麦猪研究中心2014年年报[7]显示,长白猪在丹麦产窝产仔数为15.8头,产后5 d活仔数(LP5)为12.4头。本研究结果表明,丹系长白猪繁殖性能基本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华南地区能够充分发挥其优秀的繁殖性能。

3.2.2 死胎由表2可知,本研究中丹系长白猪死胎为1.23头/胎,死胎率达到8.62%。张哲等[12]报道,长白猪死胎数为0.44头/胎。Haley等[13]报道,在全世界进行的仔猪死亡的调查和研究中,死胎率从4%变化到8%,英国记录猪群达到5.4%。Leenhouwers等[14]报道,总产仔数极显著影响荷兰猪每窝死胎数,每窝死胎仔猪数随着总产仔数的增加而增加,这可用分娩持续期的延长来解释。储明星等[15]报道产活仔率最小二乘平均值随总产仔数增加而明显下降,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负表型相关。可见,丹麦对猪产仔数的过度选育,使得在产仔数大幅提高的同时死胎的比例也随之升高。

3.2.3 妊娠期由表3可知,丹系长白猪的妊娠天数达到117.78 d,比传统教科书114 d长3.78 d。曾乐平等[16]报道丹系长白猪妊娠期为115.35 d,郑继昌等[10]报道丹系长白猪在海南地区妊娠期为115.65 d,张哲等[12]报道长白猪的妊娠期为115.53 d,以上报道均与笔者研究结果相差甚远。为了进一步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笔者调用了惠州市广丰农牧有限公司近3年丹系长白母猪配种、分娩数据,共计2 690条,结果显示,丹系长白猪妊娠期为117.90 d,与笔者的试验结果吻合。因此,建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将丹系长白猪妊娠期调整为118 d,充分利用产房生产资源。

3.2.4 助产丹系长白猪助产比例偏高,达到12.96%,是由于丹系长白猪产仔数多,造成后期子宫收缩无力,无法将胎儿排出产道引起难产。

3.3 屠宰性能

由表4可知,丹系长白猪屠宰率为72.57%,腿臀比例为29.18%,瘦肉率为61.44%。詹应祥等[17]报道,丹系长白猪屠宰率为75.9%,腿臀比例为31.9%,瘦肉率为65.59%。彭新社等[6]报道,丹系长白猪屠宰率为75.52%,腿臀比例为29.85%,瘦肉率为67.67%。王成等[18]报道,丹系长白猪屠宰率为75.38%,腿臀比例为33.17%,瘦肉率为66.87%。丹麦猪研究中心2014年年报[7]显示,丹系长白公猪瘦肉率为62.3%,母猪瘦肉率为62.9%。本研究结果中,瘦肉率与丹麦的非常接近,而与国内报道的数值相比偏低,估计是由屠宰测定过程中瘦肉分割方式不同造成的。

3.4 结论

丹系长白猪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体型长而优美,腿臀丰满,肢蹄结实,在华南地区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可面向华南地区推广辐射。然而,本研究仅对丹系长白猪生长性能、繁殖性能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今后我们将重点开展丹系长白猪杂交配套效果研究,为丹系种猪的利用提供依据。

[1]刘小红,刘敬顺,孙奕南,等.规模化种猪育种与生产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及案例分析(Ⅵ):种公猪选育与监控[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8):60-69.

[2]刘小红,赵云翔,薛永柱,等.规模化种猪育种与生产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及案例分析(Ⅴ):种母猪选育与监控[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6):58-67.

[3]Walters J R.Have we forgotten about inherited disease[C].AGBU Pig Genetics Workshop,October 2010.

[4]刘小红,刘敬顺,陈清森,等.规模化种猪育种与生产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及案例分析(Ⅳ):性能测定计划的制订与实施[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4):55-64.

[5]谢水华,陈文芳,陈瑶生,等.引进丹麦种猪生产性能与适应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3,49(12):4-8.

[6]彭新社,颜静.新丹系长白猪生产性能的初步观察[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22(9):56.

[7]The Danish Pig Research Centre,Danish Agriculture&Food Council.Pig Research Centre Annual Report 2014[R].Lay out and print:Nofoprint as,2015:14.

[8]田智.猪群密度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湖南畜牧兽医,2010(1):6-8.

[9]李新亭,童平阳,吴明超,等.新丹系长白大白杜洛克种猪选育初报[J].养殖与饲料,2003(10):26-27.

[10]郑继昌,周新国,王韦华,等.海南地区炎热与凉爽气候条件下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的繁殖性能比较[J].畜牧与兽医,2012,44(4):31-33.

[11]丁月云,余大华,孟云,等.丹系原种猪重要经济性能测定与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3(12):212-213.

[12]张哲,吴龙,陈赞谋,等.长白母猪妊娠天数的影响因素及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3):3920-3922.

[13]Haley C S,Ashworth C J,Lee G J,et al.British studies of the genetics of prolificacy in the meishan pig[J].Chinese Pig Symposium Toulouse,1990:86-97.

[14]Leenhouwers J I,Van der Lende T,Knol E F.Analysis of still birth in different lines of pig[J].Livest Prod Sci,1999,57:243-253.

[15]储明星,王凭青,吴常信.不同类型母猪死胎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6):705-708.

[16]曾乐平,詹应祥.美系、英系、新丹系长白猪繁殖性能的比较[J].养猪,2002(4):11-12.

[17]詹应祥,曾乐平.英、美、新丹系长白猪的屠宰性能比较[J].浙江畜牧兽医,2001,26(2):1-3.

[18]王成,吴梅花.两个品系长白猪生产性能比较[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1(6):22-23.

(编辑:富春妮)

S828.8

A

1002-1957(2016)01-0041-03

2015-10-09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20404002)

赵剑洲(1980-),男,广东潮阳人,畜牧兽医师,主攻动物生产.

谢水华(1984-),男,湖南衡南人,高级畜牧师,博士,主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E-mail:120969681@qq.com

猜你喜欢
长白猪华南地区长白
长白老林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长白猪日增重的非遗传因素分析
品种推介 长白猪
长白猪育肥期体重的影响因素分析
华南地区LNG价格大幅上涨
长白落叶松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长白松在辽西地区引种试验
华南地区醋酸市场行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