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间的舞蹈

2016-12-21 08:18陈菁菁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贴花凉山彝族

陈菁菁

【摘要】彝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边陲川、滇、黔、桂四省。彝族因彝语方言地域差异、社会历史演变和自身不断发展等诸多因素,各方言区形成了形式各异的方言区服饰类型。操不同的彝语方言或土语的彝族支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彝族支系繁多的特点铸就了它异彩纷呈的装饰工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凉山彝族为彝族中的“诺苏”支系,在语言上属彝语北部语系,在服饰上属凉山型彝族服饰。由于大小凉山的地势形成了与世隔绝的天然屏障,以及民主改革前一直沿袭较封闭的历史社会形态,使得凉山彝族传统服饰基本保持了独特完整的传统服饰文化体系凉山彝族服饰的装饰工艺有挑花、贴花、锁花、盘花、滚花、刺绣等多种,做工精巧,应接不暇。凉山彝族因彝语方言的差异可分为义诺、圣扎、所地三大次方言区,各大方言区服饰工艺技法和饰花样式各有侧重,义诺地区主要的饰花工艺有盘花绣,贴花绣,补花绣,镶嵌绣和刺绣五种。美姑县地处义诺方言区的中心地带,当地装饰工艺多用盘线绣,美姑县柳洪地区则喜用古朴、简洁的镶嵌绣,而位居多方言交汇处的甘洛地区则以精美的彝族刺绣而闻名。

【关键词】手指间的舞蹈;凉山彝族甘洛刺绣工艺

义诺方言区彝族的饰花工艺,不得不提及甘洛地区的彝族刺绣,它以其精巧的绣工、高超的技艺、丰富的纹样享誉整个凉山彝族地区。位于甘洛县东南部的普昌、吉米、斯觉片属于义诺方言区,也是传统彝绣技艺保留最完好的地区,甘洛的彝族刺绣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洛彝族刺绣多姿多彩、独具特色,工艺之精巧令人赞叹,属于义诺式彝族刺绣的代表,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包括服饰、鞋履、挎包、枕头等。甘洛彝绣的图案纹样较美姑地区更为丰富,有动植物、山水、天象抽象或具体的图案,有日月纹、字纹等寓意图案,有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几何形组成的图案。甘洛彝族刺绣工艺主要体现在服饰上,如男装的衣襟、袖臂,女子的头帕、衣襟、袖臂、下摆、挂包以及小儿童的鞋、帽等。具体工艺手法可分为刺绣、盘线绣、和贴花绣。刺绣最具甘洛特色,在凉山其他地区少有。盘线绣用线更紧密,纹样更精致。贴花绣图案更精巧,锁缝工艺更讲究。

图一:甘洛彝族刺绣女子头帕

一、甘洛刺绣工艺

凉山彝族装饰工艺大部分都粗犷、简洁,用色用形高度概括,观赏过凉山其他地区的各种绣花工艺,再去探访甘洛刺绣,深感其精巧别致,独具一格。甘洛刺绣受汉族刺绣影响较大,这与甘洛凉山“北大门”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地处彝汉交界处,与汉区交流频繁,奴隶制社会的等级色彩较弱,与深山中的义诺方言区的其他地区比较,思想更为开放,创作相对自由大胆。甘洛刺绣在甘洛义诺彝族服装中和头帕中都有运用,最具特色的就是甘洛女子头帕上的刺绣,刺绣的图案主要以世代生活的秀美风景为蓝本,将蓝天、白云、花草、蝴蝶和飞鸟等自然物像的色彩图案融入到刺绣当中。刺绣常用的绣线是色泽鲜艳、物美价廉的膨体纱线和冰丝线,刺绣针法多样,平针、锁针、柳针、长短针运用在同一绣片中,花纹灵动富有韵律。

平针绣,一般用于绣花瓣、小叶和一些几何图形,刺线从图案轮廓的一侧起针,横向至轮廓的另一侧落针,起落针都必须在图案的边缘,绣线平行紧密的填满图案,针脚整齐均匀。

图二:平针绣图锁链绣图锁扣绣

锁链绣,又称为辫绣,是最古老的刺绣针法之一,因形似锁链而得名,用绣线环圈套索绣成。甘洛刺绣中的锁链绣使用灵活,既可以独立完成图案,又可作为图案的边缘锁边,还可以作为绣片的分割装饰线。

锁扣绣,又称毛边绣,锁边绣,呈“TT”字形排列,多于锁链绣结合使用,从锁链绣的中空部分起针。

长短针,长短针多用在女子头帕边缘,一般三针为一组从长至短递减,线迹垂直于头帕边缘,呈犬牙状,色彩随边缘锁绣的色彩变化。

图三:长短针图人字绣图双人字绣

短针,短针是运用最的一种针法,常常于平针绣、锁链绣等针法结合使用,作为整体图案的“点”状结构,调节绣片画面。

人字绣,两条斜线形成“人”字形,用线较短,由若干小“人”字组成线,常用来分割绣面。

双人字绣,又可称交错绣,人字绣线条加长后,第一、二条顶端交叉,用第三条线与第二条线下端交叉,如此方法交错刺缝。双人字绣作为边缘线或填补空白处的线迹,服装与女子头帕上均有使用。

斜针锁绣,又可叫做花瓣绣、叶绣,甘洛刺绣图案中,最有代表的就是头帕上的索玛花图案,索玛花是彝族人最喜爱的花朵,想着着美丽、纯洁,师法自然是彝人造型艺术的一大特点。斜针锁绣多用绣制索玛花的花瓣和叶子。

发散绣,这种绣法多用来刺绣马缨花的花蕊,以一个空心圆为中心做发散状分布,再用短针法加以点状的线迹,形成花蕊的效果。

图四:短针图斜针锁绣图发散绣

二、甘洛盘线绣工艺

甘洛彝族女上装领口都有两圈刺绣或盘线绣纹样,男装更素净一些,男女上装的袖臂花纹精致耐看,几乎绣满整个小臂,形式与美姑男女上衣相似,以条状花纹分布,但比美姑服装的绣线更细,花纹精细更紧凑,袖口和领口处多会有一条或两条平针刺绣花纹条。服装花纹有花瓣形、草叶形、波浪状弯曲有规则的线条,一些女装底摆的衣角处也绣有花边。甘洛盘线绣的工艺流程与美姑盘线绣基本一致,选用膨体纱加捻后在缝到服装绣片上。

图五:甘洛盘线绣彝族服装

三、甘洛挑花绣工艺

挑花刺绣是少数民族中常见的一种刺绣手法,苗族、羌族都常用挑花绣技法。绣花时根据衣料布面的经纬线,用斜针、十字针挑绣花纹甘洛刺绣中,挑花绣出现较少,在一些女子头帕中用到。甘洛挑花绣女子头帕,色彩素雅,以蓝绿色为主,图案呈规则的几何块面,细腻而保暖。

图六:甘洛挑花绣女子头帕

四、甘洛贴花工艺

甘洛彝族服饰中的贴花工艺体现在服装的袖臂处,图案样式多为二方连续的太阳花图案。服装中贴布绣的面积虽小,但配色极其讲究,底色和花色搭配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再用边缘绣线色彩中和调节。贴花绣绣制之前,先用彩色布按照预想的区域的大小剪成布条,后进行剪花。剪好花型后,贴到布面上,用针粗缝固定,现代有一些做法是在剪花之前将剪花的布料粘上双面胶衬,或者在底布上刷一些胶质物粘合贴花布。最后用加捻过后的单股膨体纱线沿着花纹进行盘线绣,缝纫线针脚极其细密,融入膨体纱线的纹理中,肉眼难以分辨,视觉上很想边缘锁绣效果。

图七:甘洛贴花绣彝族服装

甘洛地区彝绣装饰方法独特,饰纹精美细腻,色彩艳而不俗,图案寓意深远,是精神的物化表现,是窥见凉山彝族义诺地区历史、生活、民族文化的优美画卷,是展现民族精神的舞台。甘洛彝族刺绣不仅拥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还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是彝族传统手工艺百花园中一朵绚丽多彩的“索玛花”。

本文通讯作者:王羿

【参考文献】

[1] 凉山州文化局选编. 凉山彝族民间美术[M].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2,09.

[2] 苏小燕. 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12.

[3] 张  瑛. 西南彝族服饰文化历史地理[M]. 民族出版社, 2005,05.

猜你喜欢
贴花凉山彝族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论舞台服装中贴花设计手法及其应用
构建最美河流湖泊,凉山在行动
凉山首部纯本土电视剧《西河故事》受好评
凉山彝族图案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电动车贴花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