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西安高校外语教师角色转型研究

2016-12-21 12:44胡妮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摘要】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出台,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丝路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的教师如何行之有效地转变角色,以便更好地组织好教学,将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本论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高校外语教师;角色转型研究

一、研究背景

以丝绸经济带战略带为切点,对高校外语教师角色转型研究没有具体详尽的研究资料,但对外语教师角色转型的研究是有厚实基础的。对外语教学改革趋势的研究主要强调以下三个方面:1、依据环境、语境、人际、对话交流双方为同一目的的合作协调,而且是真实语言环境里的交流合作协调(如:Vicki Hollett等人的研究);2、语言交际本身就是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是创造的过程与结果,特别是语法、句型、词汇的场景应用,所以语言教学必须是有创造性的,教师的角色在这里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Lewis Lansford等人的研究);3、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这方面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角色不可或缺(如:Gareth Rees等人的研究)。以上研究虽然没有专门涉及到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外语教学改革及外语教师在改革下角色转变的具体问题,但前面这三个具体方面的前置性研究为本研究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拓展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空间,推动西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将对未来欧亚大陆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而中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将成为这条经济合作走廊的战略通道和经济腹地。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在中国向西开放的大背景下,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第二个十年实施过程中的深化,必将推动西部大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而打造西部大开发的升级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积极响应中央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号召,牢牢把握人文交流这条纽带,充分发挥该校对外开放、人文交流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精准发力,积极筹备开展相关探索实践,力求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之所以重提“丝绸之路”,是因为丝绸之路作为我国古代陆上贸易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汉时期我国位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经济水平。在这条始于古长安(今陕西西安)终于古罗马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上,五彩丝绸、华美瓷器和多样香料络绎于途,为沿途国家(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土耳其,希腊,意大利,罗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仍旧面临着很多问题。国际上国际关系瞬息万变,美国试图避开中国重新制定全球新的贸易规则。同时欧美国家经济下滑,英国举行脱欧公投,同意脱欧51.9%,共1570万人大部分人同意退出欧盟,导致我国进出口贸易遭遇“滑铁卢”。国内,自然环境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自然资源的严峻形势不允许经济走从前的老路子。随着丝绸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出台,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丝路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如何能够合理地组织教学,进而能够有效地将思路文化渗透到外语教学课堂中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着的教师如何行之有效地转变角色,以便更好地组织好教学,将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

二、研究内容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授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中山大学知名教授夏纪梅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不是听课,那是听老师说,看老师做。”高校教育改革已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转变成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应用为主的个性化、主动化教学模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战略形势下,新知识的剧增和信息的多样化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教师要从传统模式的课堂主体转变为兴趣激发者与文化渗透者、学习引导者和合作者、平等参与互动者。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调动其积极性。外语与母语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外语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简单的认知个体,只是传统的教授,而是要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状态,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内在动力。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多方面采取阅读,试听,写作,个人陈述表达的方式,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的基本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尤其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大背景下,外语老师应该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文化知识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去,重视作为语言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如: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文化包含的内容和范畴,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习俗规范等,都需要教师利用课堂内外通过各种形式传授给学习者,如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构成一系列的文化讲座,这样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如,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了解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所谓的交际距离,在交谈过程中如离对方太近或太远,都会引起对方的不适,这就是文化造成的误解,所以在外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培养。

2、著名的现代学习理论“学习金字塔”指出:“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这说明作为教师,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主要是学,教的效果也落脚在学。能够促进有效的学才是有效的教。因此,外语教学主要是技术和艺术行为,解决操作性问题和追求效果效益,其中大有学问。

3、经过改革的高等外语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教师再也不是教室的统治者,而是和学生平等的互动者,给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提供合适的语境。同时,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人文素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倡“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技术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型教学模式强调观念转变,思想解放,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教师课程观从以往单一的教科书意识转变为完整的课程体系意识;从突出文化知识传授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科学思想、文化素质的培养;从以应试为主的教育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综上所述,教师的角色应从教书匠转为研究者;从执行者转为探索者和创新者。

三、存在的问题

研究回应以下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战略下西安高校外语教师角色改变提供指导。

1、当前,绝大多数外语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仍是传统的权威型或是统治型,传统的教学方法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师仍是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传输者,很大程度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对课堂知识的垄断地位使教学效果缺乏保障,学生求知的主动性被限制。外语教师只重视语言点、语法知识、课文结果的讲解,忽视了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2、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是语法讲解和翻译法,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普遍采取课堂教学的模式,大学英语四、六级和专业英语四八节通过率是评价外语教学的标准,这是导致课堂教学主要围绕考试范围和考试题型进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本和教师是唯一的信息来源。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学生是被动的信息接受体,学习的步调必须和课堂步调保持一致,极大地限制了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优等生不能吃饱,中等以上的学生可以跟上课堂进度,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基本放弃了外语学习。丝绸思路经济带战略大背景对外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外语教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外语教师的传统角色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挑战。

3、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也是在学习相关的背景文化,而我们传统的外语教学在这方面仍有欠缺,外语课堂教学仍以语言基本功为教学目标,对文化传播,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文化包含的内容和范畴,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习俗规范等,这方面的内容涉及有限。如,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了解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所谓的交际距离,在交谈过程中如离对方太近或太远,都会引起对方的不适,这就是文化造成的误解,所以在教学外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培养。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背景要求下,外语教师应该将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的重要文化知识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

四、提出的建议:

1、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势下,将外语课堂教学和科研与丝路文化交流联系起来,作为外语教师,可以起到文化传播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可以利用课堂内外各种形式将重要文化知识传授给学习者。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大背景下,外语教师应该将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的重要文化知识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如: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文化包含的内容和范畴,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习俗规范等,都需要教师利用课堂内外通过各种形式传授给学习者,如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构成一系列的文化讲座,这样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因此,导向很重要。引导是否得当,指导是否有方,否则,误人子弟。新形势下研究教师角色的转变具有与时俱进的意义。具体的方法建议可以采取文化互动教学的方式。这是以教师与学生作为不同文化表现者的之间的互动教学,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文化互动中感知外来文化,如教师与学生相互讨论某一文化现象,使学生在探讨中感知到自己与教师文化的不同,然后形成自我判断,可以采取的方法有文化疑惑解析、文化冲突化解、文化专题研究等。通过开放式的、平等性的、交流式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觉地形成开放、平等、尊重、宽容、客观、谨慎的文化态度。因此,在互动讨论中,教师也应特别注意以开放、平等、尊重、宽容、客观、谨慎的态度组织讨论,只有将这些文化态度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文化态度。

3、以学习和学生为对象的研究才是外语教师主要关注的事情。教学,主要是学,教的效果也落脚在学。能够促进有效的学才是有效的教。本研究就是以怎样促进有效的学为目的而研究如何进行教师角色转型以便更好的教。教师应多参加有充分互动、合作、体验、反思、研讨、交流的培训,多参加“小题大做”的外语教学研讨会,多关注外语教育核心期刊的应用性研究,从中掌握可行的研究方法,就能在自己的课堂、学生乃至作为教师的本体找到值得研究的方方面面。将外语教师培训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追求教学相长、教研相依、授人以渔、终身学习从而达到个性化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化效益。

对此问题的研究将有利于研究如何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文化渗透到外语课堂教学中去,如何西安高校英语教学由原来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进行转换,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文化传播力度。教师通过课堂交互,不断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掌握提问技巧,重视语言的质量,努力使自己从一个信息提供者向引导者、鼓励者和组织者转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话语在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的作用,积极推动和促进外语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升。

基金项目:西安市2016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名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西安高校教师角色转变研究,项目编号:16z35

【参考文献】

[1] Wray, A. etal. Projects in Linguistics–A Practical Guide to Researching Language Arnold, A member of the Hodder Headl in Group[M]. Co-published by OUP Inc in USA,1988.

[2] 夏纪梅. 外语教学的学科属性探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4).

[3] 夏纪梅.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J].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4] 杨  忠, 张绍杰. 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5] 魏建华, 周  良.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时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 西安日报, 2013-09-08(1).

[6] 袁建平. “丝绸之路”溯源[J]. 社科纵横, 2001(2).

【作者简介】

胡妮(1977—),女,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化。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
增量利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形成路径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中关系前景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潜力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及其金融支持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与缺失现象对比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