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文化艺术引入高校日语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2016-12-21 18:24肖潇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日语专业高校教学

肖潇

【摘要】高校日语教学中以语言教学为主。开设的课程以基础日语为中心,听力、阅读、翻译为辅,全方位的锻炼学生的日语能力,提高他们的日语水平。但是作为介绍日本文化和艺术的课程基本都是作为选修课,甚至没有条件的学校无法开设这样的选修课,忽略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通过研究希望论证日本文化艺术的相关课程在日语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日本文化艺术;高校;日语专业;教学

高校日语专业的教育以教授日语语言为主,我们开设了基础日语课,日语精读、泛读、日语听力、翻译等课程,都是为了全方位的向学生灌输单词语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日本文化和艺术课往往作为选修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了一些日本的茶道课程,没有条件的学校甚至连文化类的选修课都难以开设,在对文化教育重视上严重不足。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观察,笔者发现一些日本外教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喜欢引入和日本文化艺术相关的内容来吸引学生。学生除了直观的了解了茶道、花道、歌舞伎、能乐等日本的艺术形式以外,也消除了一些对异文化的误解,学会从中体会外国艺术的美感和蕴含的精神层面的含义。

例如我们讲到歌舞伎这个词,往往只能讲述它是一种日本的传统表演艺术,兴盛于江户时代。但是实际接触日本的人可能会发现,歌舞伎演员在日本现代社会的社会地位极高,歌舞伎被作为日本的代表性艺术形式由几大家族代代传承。在东京修建了华丽的剧场,一票难求。当这些家族举办活动,媒体都会竞相报道,足见其魅力。这和我们课堂上对这个词的一笔带过非常不成比例。就和我们的传统京剧一样,歌舞伎在现代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仅传统剧目经常被反复排演,现代的歌舞伎人依然在创作新的剧目,融合了现代的审美和意识形态,受到老中青隔代日本人的爱戴。那么我们的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就认识到这一点,还要看老师们的努力。当我们遇到这个词,或者在文学史上讲到这段内容,应该给这种艺术形式更多的关注,并告诉学生它在现代的重要意义和地位。

再比如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在中国的高校中可以说是愿意被引入的一个内容之一。只要是具有一定的财力或赞助,想要在学校内修建茶室,采购日式的茶具似乎并不成问题。当然具备这个条件的高校并不多,而且更主要的问题是教师的配置。有些专业的外语学校,身处沿海等发达城市,来交换交流的外籍教师比较多,曾经受过专业训练可以将茶道理论和实际操作做成样本的日本老师会有更多机会来到这样的地方来进行教学,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教师,茶道课程很难动手实践。没有条件建立茶室和聘请专业老师的高校日语专业要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对茶道的理解,也是我们需要动脑筋的问题。日本茶道和花道都体现了独特的日本审美意识,中方教师想要了解其精髓,自己也要潜心学习,才能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

举了以上两个例子,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日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丰富的日本文化艺术课程。说到日语语言知识,我们的老师可能信手拈来,但是说到这些文化艺术的知识,恐怕没有几个老师能说自己是专家并有自信开设课程。这也是由于我们这些教师在自己的大学日语学习中没有接触过多少和日本的文化艺术相关的内容。从前学习时的短板在如今的教学中体现出来。我们除了通过课本潜心学习这些日本文化艺术知识以外,通过更多现代的手段获取知识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创造条件多看日本的电视节目,了解每天日本发生的事情,多关注艺术家的动向和新作品的发表;另外,现代媒体发达,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歌舞伎、花道、茶道的表演视频,在教学生之前自己先充分理解其精髓,歌舞伎和能乐的DVD也更容易获取,在学生借阅的图书区可以增设这些有声读物;增设一些经费来采购茶道用具和花道用具,在课堂上用实物的形式来向学生展示日本艺术形式中特有的工具;在招聘外教时,多向具有这方面才能的外教倾斜,能够讲授歌舞伎、能乐、狂言等艺术形式的外教,能够表演花道和茶道的外教都是我们非常需要的人才。

以上是笔者对在高校开设更多更有内容的日本文化艺术课的思考和讨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学习日语语言的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日本人精神层面的东西,从而达到更好的更全面的学习目的。为了这个目标,日语教师们要不断的自我完善、开拓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的范围和含义不断的拓展和延伸。

猜你喜欢
日语专业高校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学科发展建设研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日语本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性问卷调查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