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课前5分钟演讲的形式与内容探析

2016-12-21 18:58蔡丽华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演讲探析语文

【摘要】课前5分钟演讲是提高高职生口语水平的重要的练习方式,本文从当前高职语文课前5分钟演讲存在的问题、改革高职语文课前5分钟演讲的形式与内容、课前5分钟演讲的效果三方面对演讲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语文;演讲;探析

笔者所在的院校是一所全日制的卫生类高职院校,有两种层次的生源,一种是高中起点的三年制高职生,一种是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生。前者只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口语训练较难开展。后者开设的是《高职语文》课程,其中设计了口语训练模块,对学生将来的就业面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年高职生的口语训练模块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约为25%,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的四分之一。但高职生所面对的主要任务不是继续升学而是找工作、就业,所以听说能力的训练比读和写的能力训练更为重要。就业面试需要自我介绍、回答面试官的各种提问;工作之后要与服务对象、领导、同行交流;走上社会后也需与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口语交际能力的水平高低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单单利用教材中25%的口语模块进行训练是不够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通常都是性格外向、胆子大的同学上讲台,讲过一次又一次。而性格偏内向、胆子小的同学永远缩在后面,能不上台就不上台,得不到锻炼,点名演讲也只能让小部分的同学获得机会。怎样让全班同学都有上台表现自己的可能呢?布置同学们进行课前5分钟演讲,每个同学必须上台来演讲一次,记为平时成绩之一,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高职语文课前5分钟演讲的形式与内容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话题。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尝试过课前演讲,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的增强,如果不在演讲的形式和内容上做文章,是很难提升学生们演讲的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的。

一、当前高职语文课前5分钟演讲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呢

1、话题老旧

一般,教师们怕学生上台后无话可说,常常会拟定课前5分钟演讲为“无主题演讲”,只要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拿出来说说。比方说最近看过的一本书的内容、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的主要情节;最近自己遇到的一件新鲜有趣或郁闷头痛的事;谈谈我的室友;校园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等等。同学们最初还有话可说,越轮到后面的同学就越觉得没有新意,开始变得重复罗嗦。另外,无主题演讲随意性太大,不好把握话题的方向,例如说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有些同学选择介绍的书或电影的内容娱乐性太强,格调消极,起不到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2、形式单调

通常都是每堂课请两到三个同学上台演讲,讲完后老师点评,或请两到三个同学进行点评。时间一长,同学们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无话可说,态度淡漠,进而应付了事了。

3、评价单一

演讲结束后,通常都是老师点评为主。点评粗糙浅显,无外乎是学生的仪表仪态、声音大小、准备是否充分、主题是否集中、内容是否充实、条理是否清晰等,千篇一律。很少挖掘演讲内容的价值、意义,材料的真实与否,给予老师和同学们的启示、感悟等内容。

4、过程随意

有时这项活动开展一个学期,有时开展一学年,有时又不开展,全凭教师的喜好,没有教学计划,没有延续性,也就看不出实施的具体效果。

为了使以上弊端得以消除,笔者总结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职语文课前5分钟演讲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

二、改革高职语文课前5分钟演讲的形式与内容

1、活动方式

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把班级同学划分为三人或五人一个小组,课后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后,每个同学书写演讲稿进行发言,互相点评后,再选择一名代表作课前五分钟演讲。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有了竞争的对象,从而形成一种竞争力。谁的主题把握得准确、有价值、有内涵,谁的材料充实、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谁的语音语调更抑扬顿挫、表情动作更富有感染力,都可以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小组的同学与同学之间有了明确的比较对象,在小范围的竞争胜出之后更激发出在大范围竞争胜出的勇气。若小组代表在演讲中获得了高分,也会增加小组其他成员的荣誉感,在下一轮的演讲中争做代表,为小组争光。

2、主题选择

完全无主题的演讲常常会让学生在选择时因太过宽泛,摸不着头脑。所以教师每个月可以定几个主题让学生有所选择,不至于出现非正能量的话题。

(1)身边的真人真事、寓言、小小说、成语典故,都可以浓缩成演讲的话题。听故事是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乐于接受的事,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就可以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2)名人传记。名人是在各个领域有大成就的一些能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必有其过人之处。无论是政坛领袖、科技精英,还是演艺明星,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供人分享。或是有着惊人的禀赋,或是有着超强的意志力,或是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这些都可以让同学们从中得到借鉴,从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以此为主题进行演讲,既是有意义的,又迎合了高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即将走上社会,渴望拥有自己的事业、渴望成功、渴望受到尊重,所以能获得良好的收听效果。

(3)平时布置的作文。把口语练习和写作练习结合起来。自认为写的比较好的作文拿出来跟同学们分享,但必须修改成演讲稿的形式,语言口语化、精练、朗朗上口,听者易懂。

还有一些文质优美的散文、经典的唐诗宋词、优秀的演讲稿、课文作者的生平介绍都可以作为演讲时被推荐和介绍的对象。总之,只要是三观正确、有意义、有启发性的内容都可以尝试。

3、操作步骤

(1)思想动员。向同学们宣传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介绍古今中外因口才了得而成功的例子,激发同学们锻炼口才的兴趣。

(2)准备稿件。宣布本月主题,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准备,收集材料,写成书面的形式,熟悉稿子,尽量脱稿。

(3)分组讨论。划定三人或五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位小组成员均需发言,选取正式演讲时的代表。

(4)教师审稿。教师应先审阅演讲代表的稿件,从稿子的内容、演讲的形式等方面进行指导。

(5)安排顺序。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两到三人进行演讲。可以安排班干部带头,接下来按照组号的顺序请代表依次上来演讲。一轮过后再轮换代表,不能重复。

(6)师生点评。教师由示范点评到学生自主点评,可鼓励、可点拨、可指正。

三、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效果

演讲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五年高职语文课一共开设两学年,即四个学期,在四个学期都坚持课前5分钟演讲的情况下,学生有了以下收获:

1、知识面更加宽广

在搜集整理材料、小组讨论、代表演讲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辨析,提高了对生活的认识水平,增长了阅历。在撰写演讲稿的过程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2、口语水平大大进步

从畏畏缩缩不敢上台,上台后忸忸怩怩、手足无措、声音小、不敢看台下,到大大方方、争先恐后、声音亮,甚至像个小老师,敢于边演讲边把重要的内容进行板书。

3、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有些同学性格偏内向,小组讨论因为是小范围内的,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在小组成员的鼓励下,这些渐渐地敢于张口说话了。每个学期的小组成员都是不固定的,所以四个学期下来至少认识和熟悉了十几位同学,各取所长,共同进步,使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就像有个同学说的那样:演讲让我开始关心政治、思考人生,懂得与他人分享喜悦、分担痛苦,在演讲中我渐渐成熟,成为了一个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

[1] 刘  静. 关于职业学校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探索[J]. 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2012.

【作者简介】

蔡丽华(1982—),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教育硕士,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语文教师、副教授。

猜你喜欢
演讲探析语文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组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主位理论与篇章理解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