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16-12-21 14:08王统超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软实力思考建议

【摘要】紧紧抓住文化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加强,进一步彰显文化魅力和提升了全县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思考;建议

长丰县辖14个乡镇和1个省级双凤开发区,总面积1841平方公里,总人口76.8万。近年来,长丰县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基本情况和成效

1、文化产业蓬勃兴起。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把文化产业作为打造长丰“精神家园”的有力支撑。以合肥新华书店有限公司长丰分公司、安广网络长丰分公司为代表的国有文化企业和以华丰印务为代表的印刷包装企业,已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服务大众,增加地方财政税收的重要力量;以丰乐生态园、元一高尔夫球会等4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为龙头,打造了初具规模的文化休闲产业;积极引进大项目,被列为省“861”项目,市“1346”项目的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就坐落于长丰县岗集镇,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集旅游、文化、餐饮、购物、商业、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正式对外开放。在这些大项目的带动下,目前全县范围内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及经营户达270多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年利润近3亿元。

2、文化事业稳健发展。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草莓节、桃花节、美食旅游节等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节庆文化活动,将高水准、高质量的文化资源引入长丰。围绕重大主题,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有特色、有影响、有意义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如“纳凉广场大家唱”、“红色文艺进校园”、“送戏、电影进敬老院”、青年歌手大赛等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了“民生工程”、“计划生育”等专场巡回演出活动。“十一五”期间,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800多场次,在城乡放映电影13000多场次,吸引了成千上万群众的踊跃参与,极大地丰富了长丰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真正体现了“家家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个个创造文化”的理念。

3、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强化。全面落实各项文化惠民工程,以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为己任,大力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共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广播站14个、农家书屋249个,率先在全省建成农村广播“组组通”工程,建成市级“杜鹃花”工程点8个,组建了业余文艺团队30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15支。基本形成了以县广播电视台、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电影公司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文化民生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中,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作为全省样板点接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督查检收,并在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4、文化体制改革呈现亮点。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长丰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完成了广播电台、电视台“两台合一”,局台分离,政事分开。完成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的组建工作,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公推公选出广播电视台台长和文化综合执法队队长。县级文艺表演团体顺利实现改制转企,改制后新成立的长丰县新欣艺术团,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立9个多月共承接各类演出140多场次,今年9月,该艺术团倾力自创的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四幕庐歌剧《女村长》在合肥成功首演,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其中《相亲》、《分房》两幕参加了第五届安徽省小戏小品大赛,一举夺得7项大奖。

5、非遗和文物保护扎实推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方面积极作为,组织编写了长丰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建立了“非遗”数据库,全县共整理出非遗资料12项类343条。“吴山铁字”列入省级第二批“非遗”名录,2009年申报了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下塘火狮”、“吴山铁字”、“水湖镇犟驴”、“吴山庙会”、“吴山贡鹅”、“下塘烧饼”、“水湖戏马舞”等7个项目列为合肥市第一、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乡两级通过对“非遗”资料的收集整理、举办各类“非遗”技艺培训班、鼓励“非遗”企业开拓市场、打造“非遗”项目特色品牌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积极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同时,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进一步做好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重点做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子墩”附属的石像生文物的修复。建成馆藏文物数据库,完成一、二、三级文物167件(套)的数据录入、影像采集,拍摄图片1026张,所有数据上报省文物局并通过审核,为准确掌握全县文物家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靠保证。

二、存在问题

一是文化投入不足。虽然国家及省市对文化事业进行一些投入,但由于文化基础设施历年欠账较多,现有的文化设施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全县没有影剧院、文艺演出场馆,县级图书馆规模较小。二是精品力作比较匮乏。由于专业创作人员紧缺,创作经费短缺,因而使文艺创作的作品缺少一定的艺术性、欣赏性。近年来有份量、有影响、有深度的精品力作很少。三是高技能专业人才不足。由于受人事管理体制机制的制约,人员进出渠道十分狭窄,使优秀的专业型人才引不来,富余人员流动难,人员老化现象相当严重,导致文化人才产生断层,直接影响文化可持续发展。四是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由于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含量低,粗放型经营多,形不成气候,规模型文化产业发展乏力。

三、思考与建议

一是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积极争取各级文化扶持项目,着力破解资金难题,全面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县级影剧院、文化馆、露天舞台,组织县内艺术团体参与重大文艺活动。

二是做大做强广电品牌。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县广电台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着力营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要做好新闻,做强事业,做优服务。积极完善安全调度体系。继续加大广告治理力度,不断调优广告结构。

三是大力繁荣文艺精品工程。搭建创作平台。通过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文艺作品研讨会、艺术家采风、举办群众性文艺调演、开展竞赛展览等一系列活动,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引导他们创作一批与时代要求同频共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和剧目。加大对文艺创作的投入力度,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优秀的作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每年评选一批优秀作品予以表彰奖励。

四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深做实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继续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推进网吧连锁和规模化经营。在文化单位搞好综合配套改革,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高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重点加强县级新闻、广电人事改革,要通过综合竞聘的办法,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并加强文化广电人才的再教育和培养。

【作者简介】

王统超(1973—),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软实力思考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