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16-12-21 14:32朱珺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摘要】本文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几个重要的方面信息资源库建设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就是使图书馆利用最少的经费,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需求。所以,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是进行信息资源的共建,信息资源共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将大大地促进资源共享的程度。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信息资源库建设主要指数字化数据库建设,它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水平是衡量现代图书馆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作为传统的信息流通和中转机构,一直是社会信息网络的一个重要节点。而随着计算机、远程通一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扩展,用户通过网络利用多媒体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它所提供的信息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数字化信息资源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将网络上的这些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再将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提供给读者,从而形成了一种图书馆的新型资源。所以,具体到图书馆来说,它的馆藏就由两大部份构成一是现实馆藏,另一部份是虚拟馆藏。现实馆藏,通常指本馆可以利用的为读者服务的所有馆藏,包括传统的文献资源、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读者数据库、流通信息库等和电子出版物如图书馆购买的光盘数据库以及图书馆与他馆合作建设或自主开发的数字信息资源等等。现实馆藏的所有权归各个馆,可以自由支配,是获取信息资源最直接最经常的保障性资源,当前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它仍然是图书馆藏书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一部份资源。数字图书馆虚拟馆藏具体说来,就是一个馆藏资源环境,在这个虚拟的馆藏环境中,图书馆的用户可以通过本馆计算机系统与通信设备在互联网上共享馆外信息资源,通过联网获得本不属于图书馆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由于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连接检索到其它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并提供给用户,无形中这部份资源也变成了图书馆馆藏的一部份。这一部份资源称之为该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与此同时,该图书馆自身的馆藏也可以通过联网为其它图书馆的用户检索利用,成为其它图书馆的虚拟馆藏。

二、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图书情报部门系统各级机构都习惯以馆藏的多少作为评价图书情报机构级别的标准,追求的是对馆藏实际文献的多,全。在网络环境一下,这种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影响了资源共享的积极性。自成立文献保障体系以来,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开展的规模相当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教育部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小组2007年4月份统计,目前每年投入约亿人民币,电子资源的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收藏的期刊己经基本能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在中文图书方面,对于新出版的图书,所投入的经费己经能满足入藏的需要,一些古籍和民国图书的保护和使用越来越受重视,相关的电子资源也越来越多。

从前阐述我们知道,资源共享的前提要求是图书馆需要在本身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方面增加数字化程度,建立有特色的馆藏等,并且应该积极参与文献资源的合作采购,根据目前图书馆的现状,当前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信息资源建设“趋同”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虽然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到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合作采购。但各图书馆具体的在信息资源库建设过程上,往往是从本馆、本部门或本系统的需求出发,只满足于自建自用的应用要求,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种封闭性的自建自用行为使大量数据重复录用,不仅仅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还导致了数据库建设中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保证建库质量,使数据库的应用受到限制。其原因跟我国图书馆条块分割的管理机制相关,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是影响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最大障碍。

2、缺乏总体规划,馆际协调不足

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用户通过通讯线路进行计算机远程查询,由于我国图书馆实行条块分割、纵向管理的体制,各系统各自为政,直接导致数据库及操作平台种类繁多、标准千差万别。在网络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只注重了网络内部的标准化建设,而忽略了网络与网络之间的标准化建设。虽然在书目数据的存储格式上基本都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如统一格式,但各网络系统在技术平台、运作机制、管理规章等都有一套自己的做法,这就造成各网络之间缺乏统一的接口和连接基础。一个系统只能共享网络内部的资源,而无法共享网络外部的资源,同样,网络外部的系统也无法共享该系统的资源。要想让这些数据互相兼容、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需要转换接口,引入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影响了实现资源共享的积极性。

3、重视政府的经费分配,忽视市场效益

经费不足一直是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障碍。从国内外的图书馆联盟的发展来看,经费不足是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失败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的资源共享建设一般都是由政府组织,由政府提供资金,制定资源共享计划,进行统一领导和协调各成员图书馆,统筹规划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因此,大多数图书馆在资源共建中的主要投入也是政府的经费。而图书馆联盟中各成员馆都有各自的个体利益要求,各成员图书馆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利益关系,处理不好,资源共享的建设就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图书馆联盟中各成员馆自经费来源、馆藏基础、设备条件、学科专业、管理机制等方面各有差异。一般来说,规模较大,基础好的图书情报机构自恃馆藏丰富,在资源共享中“输出”多,“输入”少,因为不愿与中、小型馆协作,而中、小型图书馆往往存在依赖大馆的心理,所以在文献资源共享的需求上,成员图书馆中的中小型图书馆受益大,热情高大型图书馆的作用大,受益少,麻烦多。如果在资源共享的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各成员馆积极提供有特色化的服务和信息产品,并走向市场,实现信息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利益分配的矛盾,提高各图书馆参与资源共建共享的热情。

4、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条规定“复制是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形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分的行为”。这个定义没有把数字化包含在内,从复制行为的属性,数字化行为完全符合这一界定。但是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数字化的东西易于下载或者复制,传播速度快,上传的信息量大,权利人的权利管理信息也可能被篡改等,影响了发行权即权利人的经济收入,影响著作权人对作品数字化享有专有权利,而且不容易判定是否为侵权行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图书馆在馆藏的建设中采用了涉及信息采集、编码、传输、使用等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的先进技术,这与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相冲突,导致了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纠纷不断。如年,陈兴良教授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侵犯了其著作权,年月,时事出版社状告开办“网上图书馆”的两家公司侵犯了该社种出版物版权。最先受到冲击的版权人坚决主张完整的专有权,要求重新界定合理使用的范围而维护公众学习自由权的图书馆界则坚持代表读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要在著作权人和公众的权利之间寻找平衡点,进一步完善合理使用机制,而不是一味强调著作权人的权利。两者的矛盾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障碍。

【作者简介】

朱珺(1973—),女,江西樟树人,硕士学位,单位:南昌大学图书馆,主要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猜你喜欢
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大数据时代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高等教育的研究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和技巧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