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思考探索

2016-12-23 16:39吴昊天
商情 2016年42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国有资产国有企业

吴昊天

【摘要】我国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着企业运营效率低、权责不清晰、政企职责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党的十六大和十八大提出要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企分离,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有企业改革。但同时,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字】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改革 政企分离

0.引言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精力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正进入计划经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第二阶段是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期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随着改变。这一阶段的改革重点在政府内部职能上,讨论社会管理和资产所有者管理分离问题。十六大之后我国开始进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第三阶段,一直到十七的召开,改革重点开始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国有资产由国家所有,建立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分级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的职能。十八大指出,要切实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 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提出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既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又适应了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正确处理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管理。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主要有三层运营体系,即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企业。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是由国家特别设立的管理国有资产的专门机构,其主要职能就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国有资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且制定相关政策,确定国有控股公司的企业经营目标,并制定完善的业绩考核制度和严格的奖惩制度,按照法律规定,对国有控股公司进行监督并选用该公司的主要领导人。可以看出来,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下层的监督与管理,并且控制手段以人事控制为主。

国有控股公司拥有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权,接受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监督和人事安排。国有控股公司是股份制公司,公司按照持有的股份行使法人权利并经营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并不是行政机构,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职能通过资产进行管理,无法行使任何行政权利,且直接接受公司法与民法的管理。

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基层运营组织,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其中有国有股份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企业与国有控股公司有着产权关系,接受国有控股公司对其运营的管理,但不接受国有控股公司的行政命令。

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2.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增强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换句话说,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需要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改革为基础。十七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分级管理机构已经建立,国家出资人代表由中央政府、地方级政府组成,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加大了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强化国有资产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加强了产权管理,建立并完善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以及收益管理制度[8]。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的发展。

2.2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直到十四届三中全会,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将国有企业作为政府的所有物,计划经济下国家大力发展国有企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全部由政府直接管理[9]。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做出了调整,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有所降低,国有企业拥有部分自主经营权,但此时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明确。直到十六大以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实现两权分离和政权分离,这些都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十六大以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与出资人的职能进行分离,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与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职能单一化,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2.3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以及管理科学是我国现代国有企业的特点也是实行现代企业改革的方向[10]。产权清晰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是出资人,权责明确是要国有企业落实国有资产增值与保值的责任,政企分开要求国家放弃对企业的直接管理权,管理科学是要国家建立科学的监管制度。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离不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党的十六大通关进行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国企和国资的监管,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进程,为国有企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2002年至2014年,我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由不到9万亿增加到48万亿,实现大幅度增长,证明了我国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性。

3.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自开始独立运作以来,承担着全国各地区的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受企业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内部职责不清晰等因素影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调整难以理清头绪。第二,国有企业资本不足。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企业经营规模小、分布不均衡、经济收益差等特点,后劲发展不足,再投入资本有限。第三,法人治理存在问题。在众多国有企业中,不收企业法人结构不合理,需要进行调整。部分企业经理管理层和董事会高度重叠,影响企业运营的公正性和效率性;部分企业表面上是政企分离的,但实际上仍是由政府领导负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等形同虚设,履行职能的能力较弱。

4. 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

4.1 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增强政府相关机构履行职能的能力。

第一,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坚持按照管理资产、人和事权责统一的原则实施国有资产管理,明确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职能,清晰其与下层国有控股公司的关系,明企鹅责任主体、规范行为,做到问责有对象,这也要求各级和各个部门的职能要非常清晰。第二,解决国有资本投资问题。对于新设立的国有企业,要有地方各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原来的投资主体要配合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逐步让出出资人的职责;帮助非公司制的企业实现改造,将其纳入新的投资体系。第三,健全监控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重大事项的报告制度、产权代表和财务管理报告制度,进行动态的监控,并进行深度的科学分析和管理;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利用现代技术完善企业管理,实现出资人对企业财务和国有资产信息的监管;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审核,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并纠正。

4.2深化内部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

第一,加强公司管理结构建设。参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企业的长长。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同时设立监事会和单独的高级经理层,避免经理层与董事会高度重叠,防治机构混乱,保证企业结构能够有序运行并且相互制衡;监事会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保证监督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第二,加强企业高素质队伍建设。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推行人才管理战略。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在人才选拔上,可以通过公开招聘和市场招聘的发展,实现竞争上岗,选拔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所用;对本企业的人员要加强培训,扩大交流,并且多提供锻炼的方式,丰富干部队伍的理论文化水平,提高业务能力和操作能力。第三,做好企业党建工作,加强廉政建设。重视企业的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的思想政治作用;紧抓党组织内部廉政建设,建立健全的廉政建设制度,实行积极的奖惩责任制,切实做好党建工作;建立民主的决策制度,凡重大决策应该由领导人员集体商讨后做出决定。

4.3 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监管力度。一方面,做好企业经营的预算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国有控股公司的监管要做好经营预算工作,以严谨的态度,结合市场经济形势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经营预算进行编报和监督,以更好的实现资本再投入。另一方面,强化企业的产权管理。按照现代产区制度的要求规范产权:第一要做到产权归属清晰;第二,权责和利益明确保;第三,按照法律规定,保护产权主体的利益不受侵犯;第四,保证产权在流转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配置,资产在流转中得以保值并增值。加大对产权交易的监督和国有资产评估的监督,做到公平、公正。第四,加强绩效考核。完善企业绩效考核机制,根据企业不同的实际情况,为企业设置不同的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如盈利状况、投资融资能力、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等。实行分类考核和精细考核,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精确性;将企业工资与企业经营收入结合,完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正确发挥考核的引导作用。

5.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国家权利重心下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同时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政府转变职能,实现现代化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经济局势的不断变化,改革过程中必然出现不少问题,要求政府要实施全方面、有效的措施,并且在改革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切实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荣兆梓.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总体思路[J].

中国工业经济,2012,01:16-25.

[2]潘静静,李梁.浅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及对策研

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07:198-199.

[3]侯普光,赵公社.改革红利论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

[J].理论探索,2013,02:93-96.

[4]王家新.关于完善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考[J].

财政研究,2013,08:19-21.

[5]李琳,崔学刚. 我国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特征研究——

基于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武汉、吉林六地的对比[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11-119.

[6]陈庆,安林.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J].首都经济贸

易大学学报,2014,01:33-40.

[7]雷茜,陈斌,赵鸿鑫.我国新一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路

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313-314.

[8]罗华伟,干胜道.顶层设计:“管资本”——国有资产管理体

制构建之路[J].经济体制改革,2014,06:130-134.

[9]高小林.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浅析[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8:109-110.

[10]浙江省义乌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课题组,赵健明,冯健.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J].财会研究,2011,17:6-12.

[11]杨国亮,杨国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J].经济与管理,2011,10:5-9.

[12]徐宏.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商业经济,

2011,19:51-52+56.

[13]甄红线,马珍珍.透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海南金

融,2011,12:18-20+34.

[14]邵宁.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发展

观察,2010,01:5-11.

[15]黄凯.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症结剖析[J].特

区经济,2010,11:148-149.

[16]黄燕斌.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

增值[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92+110.

[17]廖红伟,乔莹莹.产权视角下中国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

制创新[J].理论学刊,2015,02:41-48.

[18]张瑾.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企改革进展与展望

[J].中国经贸导刊,2015,09:26-30.

[19]韩朝华.思维创新:“三层架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J].探索与争鸣,2015,06:71-74.

[20]夏荣静,陈莹莹.推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5,12:39-45.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国有资产国有企业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传媒管理体制建设研究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和措施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