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及其解决方法

2016-12-23 08:16王永红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解决方法

王永红

摘 要:职业院校学生常见的心里矛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交往的需求与自我封闭的矛盾。解决心理矛盾以及培养健康心理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人际交往理念及时接受心理咨询等。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 心理矛盾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29-021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职教育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并分享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及家长对高职教育存在许多不正确的认识。认为只有高考的失败者才会选择高职院校就读,因而,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学生是带着一种挫败感走进校园的,表现出许多的心里矛盾,直接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1 职业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生理机能、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在生理上已经基本达到成年人的水平,所有成人意识表现突出。他们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然而,由于他们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在为人处世中又难免表现出心理方面的不成熟和不适应,导致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矛盾最具普遍性的有以下几种:

1.1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如今,青年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完善过程中,大多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和向往,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差距感的存在,是一件好事,可以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但是,在现实中,他们又往往不能真正理解美好理想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道理,如此,就会陷入苦闷之中,进而产生失落、焦虑、浮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1.2 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职业院校学生,正面临着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它将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生命个体,从生理上脱离成年人的保护。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并希望能独立地解决思想、生活、学习等多方面的问题。但由于他们刚刚走出家庭,在心理和行为上仍未摆脱对成年人的眷恋和依赖,导致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

1.3 理智与情感的矛盾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职业院校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行为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理性色彩。但终因心理发育还没完全成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容易受外界环境和自我情绪的影响,表现出思想偏激和感情用事的特点,难以避免地产生情感和理智之间的矛盾。

1.4 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

现在的青年学生大多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很少遭受挫折,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但当他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后,面对一些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他们又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产生沮丧和失望的情绪。他们在开始重新评价自己的过程中,会过多地否定自己,易产生心理障碍,导致出现孤独、敌意、嫉妒、忧郁、怪癖等心理问题。

1.5 交往需求和自我封闭的矛盾

人际交往对学生完成学业、接触社会、发展人格 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他们迫切希望广交朋友,渴求理解和友谊,,而另一方面,他们在交往中又存在较强的戒备心理,把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与他人总是有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呈现出明显的自我封闭的心理倾向。正是这种交往需求与自我封闭的矛盾冲突,使不少职业院校学生处于孤独和困惑的煎熬当中,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2 解决心理矛盾和培养健康心理的途径和方法

2.1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知识是心理疏导和调适以及行为选择的基础知识。青年学生应努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的调适,避免异常心理出现,而一旦出现心理异常能够自主解脱。

2.2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个性品质是指个体的内在综合素质,良好的个性品质可以增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保持心理健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2.1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之所以被称之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所独有的极其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而它的核心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一个人能自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客观世界,沉着冷静,胸怀开阔,乐观处世。为此,青年学生应该自觉学习,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2.2.2 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悦纳自我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自我意识是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越接近客观实际,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如果过高地评价自己,就会过于自信,狂妄自大;如果对自己评价过低,就会过于自卑,自暴自弃。因此,我们应该深入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既要防止因高估自己而产生自傲情绪,也要防止因低估自己而被自卑情绪笼罩。扬长避短,确定(跳起来摘苹果)的可行性目标,乐观面对一切,获取成功,让明确的目标引导“悦纳自我”。

2.2.3 培养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良好的性格对健康成长、快乐成才、追求成功的青年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观向上、勤劳俭朴、勇敢决定、不畏艰难、执著创新等。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通过良好的性格培养,可增强一个人的处世能力和魅力,进而创造更大的人

(下转第196页)

(上接第29页)

生价值。

2.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青年学生应该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2.3.1 善用闲暇时间,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对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青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使身体各部分机能得到充分发展,还可以培养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促进潜能开发。所以,体育锻炼是一种放松身心,缓解心理疲劳的积极的休息,更是一种健康的投资。

2.3.2 培养广泛兴趣,丰富生活内容

经验表明,健康的心理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更离不开多方面兴趣的培养。广泛的兴趣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更可以松弛身心,消除压力,疏导和排解不良情绪。当我们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兴趣时,可以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喜好、优点和缺点,积极认识自我,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2.4 改变人际交往理念

出现在青年学生中的“不善交往”和“交往不善”的问题,主要是由他们在人际交往的一些偏颇认识引起的。因此,应自觉改变交往理念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人的期望应合理而适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个体都不会是完美的。在个性、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气质类型、道德及心理品质等各个方面,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不足之处。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给予他人合理的期望,以避免产生失望感。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虽然人际交往具有双向性,但细细追究就会发现其中存在主动和被动的关系。要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成果,务必首选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而不能让人感到你在消极应付。当然,乐于交往也不等于不顾原则地去迎合别人,在主观积极态度的前提下,能以慎重原则去补充,将会多一些成功。

2.5 及时接受心理咨询

在健康心理的培养过程中,除了以上提及的一些有效途径和方法,还应该有寻求专业机构帮助的意识。特别是当心理压力较大、自我调节和疏导难以奏效时,更应该主动、及时地寻求支持和指导。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一种经验。咨询人员的技巧及其所创造的气氛使来咨询者逐步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

猜你喜欢
解决方法
新形势下基层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