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6-12-23 18:07王秀莲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有效性小学语文

王秀莲

摘 要: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是学习中国文化精髓的基础,阅读作为小学语文知识传递,开拓学生视野以及锻炼学生开放式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逐渐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05-01

1 引言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就需要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小学生了解世界、获取知识和感官体验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这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和奠定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基石,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2.1 阅读教学的感染力有待提高

经教育专家与学者针对小学生的具体年龄段特征而精心挑选的小学语文课文具有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浅显易懂等特点,但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展示出来的效果却存在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阅读出来的感染力存在千差万别。有的教师缺乏足够的感染力,一贯平淡、沉闷枯燥的阅读教学,阅读者与聆听着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导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高。例如,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时,教师在阅读这篇气势磅礴的课文的过程中若缺乏与之相符合的激情,阅读语调平平,语气、语态无变化,就会造成学生感受不到雅鲁藏布江峡谷的那种天地浩荡的气势,也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2 缺乏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熟知课文内容及知识重点的基础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小学生的年龄段特征使其具备追求新颖与富于变化的特点,所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注重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缺乏突破创新,一直沿用原有有效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认知变化适时转变,逐步形成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有的教师习惯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开始成效显著,一直采用就不在调动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3 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不高

根据一到六年级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不同阶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结合不同阶段的教材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以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大众化或超范围、能力的教学,不能匹配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将会极大地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3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3.1 优化、落实“读”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能力,教师应紧抓这一要点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首先,在学生深刻感悟、体验课文知识的基础上,给予正确、合理的朗读指导。课文阅读时提升学生感悟和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运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阅读一篇课文也可以说是在欣赏,是一种审美的过程,这种审美的热情会使得阅读成为一种心灵的体验,深入作者的灵魂深处,与之相互间产生共鸣。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时要给予适当的感情煽动,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意愿,在阅读中学会深思,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到语文课文的学习当中。其次,教师应有层次性的指导同一文章的朗读,使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逐步的推进。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有在阅读时逐步的趋同,在加上合理的技巧才能将这篇文章深邃的精神表现出来。例如,某位老师在进行《燕子专列》的教学时,指名学生朗读描写贝蒂冒雪救小燕子情景的语句,教师在第一位学生读完后评价到“看得出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谁还试试”随后继续读的学生有了更明显的进步,教师随即评价到“我听出了你真有爱心,”接着有更多的同学开始踊跃举手,并且朗读的越来越好。学生在合理的指导中不断的进步,充满激励,更加热爱阅读。再次,恰当利用多媒体,创设合理的情境。多媒体的使用使得课堂上无法用语言述说的情境,运用制作出的课件能够创设出美轮美奂的情境,例如,王松舟《圆明园的毁灭》中一把火的镜头,陈冰冰老师《童年》中音乐的渲染,都把课堂气氛推向了极致。

3.2 拓宽阅读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应拓宽阅读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一,学会摘记。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养成随时记录精彩美妙的语句、片段的习惯,经常诵读并吸收内化,适当地学会运用。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书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到好的篇章就写写读书笔记、心得、随感等。第二,学会略读标记。略读是课外阅读的重要阅读方法之一。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并精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和自己学习有密切关系的章节,边读边想,同时,在文章的重点地方、以及自己感悟最深的地方要做上标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只有将阅读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长期多练习,才能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与信息,养成读书即动笔墨的良好习惯,从读书中真正有所收获。第三,学会分享交流。培养学生阅读后的感悟分享,同学相互之间多交流心得、分享阅读感受,遇到的疑难问题多讨论解决,并且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知识竞赛,这些都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并且也会逐渐学会独立思考。

4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优化、落实“读”字,拓宽阅读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毕银桧.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1+21.

[2] 敖艳梅.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4:47.

[3] 付小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5,29:2.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有效性小学语文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