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游戏行为及其影响调查分析

2016-12-23 22:53董青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网络游戏影响大学生

董青

【摘要】网络游戏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表现手段丰富、接近现实又超乎现实的时尚娱乐形式,大学生也是热衷网络游戏的主要群体之一。以本校大学生为例,调查近年来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数据,从利弊两方面分析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身心发展、人际关系等的影响,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游戏;影响;对策

自从网络游戏进入中国,便吸引了众多眼球,也在中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随着网络进校园,网游也被带到了高校大学生的身边,不少大学生因此沉迷网游无法自拔,网游问题也成为了当下高校亟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为了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网络游戏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我们特地在本校开展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校内随机抽取三百名同学,完成调查问卷。按照性别,男生占61%,女生占39%;按照年级,大一占48%,大二占41%,大三占11%。

2、调查内容:此次调查围绕网络游戏与大学生提出了相关的二十个问题,涉及到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消费、经济消费及对生活的影响等。

二、结果与分析

1、关于男女生玩网络游戏的比例。有183名男同学,117名女同学参加了此次问卷调查活动,调查发现,其中64%的男同学玩过网络游戏,而女生中仅仅占18%。可见网络游戏在大学男生中的受欢迎程度较高。

2、关于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上的消费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6%的同学不花钱,33%的同学为每月50元以内,8%的同学为每月50—100元,3%为每月100元以上。由此可见,多数同学在网络游戏上的花费还是较有自控能力的,没有太过沉溺其中。

3、关于大学生上网玩游戏的频率。参加调查活动的300人中有45人选择了“从来没有玩过”这个选项,这部分人尚未涉足网游领域,174人选择了“偶尔玩一次”,这部分人处于网游领域的边缘,仅仅是刚接触网络游戏,57人选择了“经常玩”,24人选择了“几乎天天玩”,这两部分人已深陷网游领域,自控能力较差。

4、关于大学生中流行的网络游戏的种类。网络游戏的种类有很多种,大致分为棋牌类、竞技类、修行练级类等等,其中竞技类是不受性别影响最受欢迎的一类网络游戏,棋牌类位居第二,而修行练级类基本只流行于男生之中,参加调查活动的女生没有一个选择此项,说明女生对此类游戏兴趣不大。

5、关于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目的。调查发现,49%的大学生玩网络游戏是因为打发时间,10%是因为释放压力,6%的大学生是为了交友,19%的大学生是为了弥补现实中的缺憾,10%感觉有成就感,6%是因为不想落伍。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学生玩网络游戏没有特别明显的目的,多是感觉无聊而打发时间。

6、关于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原因。21人选择了“心情不好的时候”,4人选择了“心情好的时候”,53人认为无聊的时候,但是说不清楚,22人选择了“无所谓”这一选项。与前项调查结果类似,超过半数学生认为主要还是因为感觉无聊。

7、关于大学生对玩网络游戏带来的影响看法。10%的人认为网络游戏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52%的人认为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习和生活,14%的人认为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无影响,而剩下的人则认为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有着一些其他的影响。可见多数学生能意识到网络游戏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存在一定影响。

8、关于大学生对玩网络游戏的态度。有6%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可以让人在虚拟世界里得到放松,2%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能扩大视野,对成长有帮助,这两类属于赞成者,20%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习和生活,他们后悔玩游戏并开始疏远它,72%的人则认为网络游戏仅仅是休闲而已,没有太过在意它带来的后果。

三、讨论与对策

1、网络游戏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积极与消极两方面。

(1)积极影响

网游是目前大学生比较倾向的互动交往、自我展示、娱乐休闲、寻求共情的方式。在对网游高亢的质疑声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网游的开放性、娱乐性、灵活性、挑战性等特性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合理的网游行为也可以逸情冶志。

网游的虚拟性可使大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进行各式各样的角色扮演,即使失败了也可以即时重来,减轻了挫败感,在每次闯关中体会到越来越强烈的成就感。网游的隐匿性让大学生能够彰显个性,释放多重压力,减缓畏惧和羞涩心理,使其认同感和归属感得以满足。网游的开放性通过让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中模拟互动式、合作式情境,体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也可以使他们的思维不受时空的限制。网游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对话平台可以让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即时交流沟通,缩短了信息交流的时空距离,极易产生融洽的氛围,也可以使大学生立即处理获取反馈信息,有利于学生的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思维敏捷度的提高。

(2)消极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过度网游行为会伤身损神。当下流行的电脑综合征主要症状诸如“鼠标手”、“屏幕脸”、“键盘腕”、和“颈椎病”等,这些病理特征在大学生群体中屡屡被发现,正是由于一些大学生不恰当的作息时间和过度行为,最终导致这些病征的出现。

其次,沉溺网游会导致大学生行为退缩、社会适应不良。沉浸于网游角色会使部分大学生分不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无法应对现实环境,对现实产生疑惑、恐惧。网络的无拘无束,易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法律道德规范的排斥,从而弱化道德和法律意识,甚而弱化生存意识。同时,网络游戏的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感受语言动作中透露出的情感,也会导致部分大学生逐渐陷入书写和阅读困境,大大降低其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非理性网游行为会极大影响大学生学业问题。无论怎样,作为大学生群体,其主要任务依然还是学习。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大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在幻想的虚拟角色扮演游戏中,势必会减少学习时间的投入;再加上玩网络游戏需要长时间高度紧绷神经,极易产生疲劳感,导致精力分散,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2、合理引导大学生网游行为的对策思考

(1)有关部门要完善立法、加强管理。国家有关部门需加快网游的分级制度实施,既要从意识形态层面把住网游的内容,也要从技术层面过滤网游易于使年轻人成瘾的内容和运营方式。尤其需要加强对网吧的管理,政府管理部门和网络游戏从业人士需要权衡利弊,调整网络游戏的产业结构,引导这一行业健康发展。

(2)学校要进行适度干预、积极引导。沉溺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在学业、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此外,沉迷于网游世界,极有可能会强化大学生的暴力、功利主义价值倾向,淡化朋友道义和责任,从而对其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因而加强对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引导极为必要。学校需要对学生的网游行为进行严格的管理,特别是要开设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课程;教师需要引导大学生明确区分网络游戏世界与现实生活,帮助参与网游大学生能够在不同文化情境中进行适当的行为与交流,能顺利实现场景切换,实现不同情境的不同反应与表现,帮助大学生实现身心健康。

(3)大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身处网络时代,大学生理应掌握网络这一重要工具,甚至把网络游戏作为将来择业、创业的目标也未尝不可。然而,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缺乏自我管理,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一定是消极甚至是灾难性的。因此,对于喜欢网游的大学生而言,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第一,积极促成心理年龄的成长,积极锻炼独立决断、抗挫应难等非智力素质的养成。第二,树立理想,制订符合实际的目标与计划。有了明确的目标,网游的所谓缓解空虚寂寞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第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全面发展,发展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对于沉迷网游能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

可见,虽然网络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渗透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游戏也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又一个难题,但我们只要弄清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就能有的放矢,从而使问题得到较好的改善与解决。

猜你喜欢
网络游戏影响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冰川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综合案列分析
青少年网络模仿性暴力犯罪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网络游戏对当代大学生造成的危害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