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12-23 09:35王晓莹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改善建议存在问题

王晓莹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问题,转专业学生日益增多。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达成转专业意愿,促进其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转专业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转专业;存在问题;改善建议

一、引言

为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部颁布21号令,即2005年9月1日起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第三节第十八条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这一规定的颁布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高等教育在新常态下的不断完善。但是,随着转专业申请人数的逐年增加,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分析了转专业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

二、当前大学生在转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入学时在初选专业的盲目性。部分同学在选择专业时并非出于“己愿”,而是迫于高考的成绩或各种就业压力,没有更多的思考自己喜欢什么专业,适合什么专业。对于专业的特点和前景缺少了解,更没有思考过如何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选择专业时大都听从老师或父母家长的安排,很少有自己的主见。

2、专业意识淡薄使转专业不尽合理。转专业大多发生在大一下学期,此时大学生们还停留在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上,很少能够接触到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专业意识尚未形成。在这种识下,学生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认为本专业“无用”的情绪。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进而形成专业厌倦情绪并最终产生转专业倾向。另一方面学校在大学生的专业意识的培养做的不够,使得学生尽管意识到要将专业知识同兴趣、社会发展相结合,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平台而没有实践的机会。

3、专业学习的不适应。高校大学生在入学后对录取专业的适应性较差,或者存在兴趣发生变化和偏移,还有受胜利条件制约和学习费用的限制等,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的学生不能完成学业。

4、各学院之间科研和教学水平差异的负面影响。由于大学各学院所处的科研环境与教学水平的差异,学生往往会忽视自己的学习兴趣与动力,片面的追求重点学科。从而在转专业时偏好学校重点学科专业,而在转专业后,又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该专业或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三、对大学生转专业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1、加强学生填报志愿者的专业指导。高考志愿的填报事关重大,关系到每个大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就业。而由于志愿填报时间上的仓促性,学生要在几天内为自己今后的学习选定一个专业。而在信息的获取上,学生往往很难清楚地了解某一专业的发展状况、课程设置,更谈不上是否存在专业兴趣。时间上的急迫性和信息的不完备性使学生很难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因此在填报志愿时父母和老师的意见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学校应帮助学生多渠道接触和了解当前专业与就业发展的最新形势,科学合理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理性选择。

2、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专业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个体不会天生就对某一领域存在天然的兴趣。同时,对大学生有些兴趣往往是表层的、暂时的,对专业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兴趣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学校在强化公共基础课的教育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平台,使学生明白目前所学的专业是有用的、有兴趣的、更是有发展潜力的,进而消除“专业无用”的想法。在实际操作上,学校可组织杰出毕业生代表或高年级的优秀学长作为过来人同新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帮助其树立其学习目标榜样,增强其专业学习的动力。在学术上,学校可适时邀请本专业的知名专家、教授、学者进行学术演讲或讲座,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在社会实践上,学校应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下课堂、走出学校、走进企业,使大学生接触社会,开拓视野,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3、加速学校专业建设,拓展专业教育新模式。目前高校存在专业设置过专过细,这种过早的专业划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规划,也不利于各专业交叉领域的发展。国内部分高校在改革过程中试点推出了“大平台招生”受到学生、高校的普遍欢迎,这种不分专业招生,再根据学生的潜质与兴趣划分转专业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专业不合适而去转专业的尴尬局面。在课程设置的改革上,通选课的设置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打破了专业壁垒,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4、推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并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实现转专业。除了选择转专业外,高校应该采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爱好兴趣,鼓励学生辅修其它选修专业,挖掘学生学习潜力,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选修第二学位。

总之,转专业事关大学生今后的学业方向与就业倾向,是每个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高校在指导学生选择转专业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其选择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良性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使高校大学生深刻理解转专业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有真正的做好职业规划,才能在未来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  莹. 我国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分析[D]. 沈阳师范大学, 2014.

[2] 李爱国. 大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猜你喜欢
改善建议存在问题
小型基建维修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新时期强化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稽查的思考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