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体现与知识

2016-12-23 10:35王维瑞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知识师德魅力

王维瑞

【摘要】师德,是我们教师要在工作、生活各方面所要体现的综合素质,我们既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也要具备高层次的文化科学知识。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突飞发展时代。崇高的师德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她引领时代潮流,展示现代道德艺术和魅力,应该是引领民族道德发展的先驱。

【关键词】师德;知识;道德艺术;魅力

科学文化知识是体现美好师德的桥梁和纽带,是检验教师是否在工作中体现出了美好师德的唯一标准。师德,我认为是我们教师要在工作、生活各方面所要体现的综合素质,我们既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也要具备高层次的文化科学知识,二者缺一不可,并非是一句空口号。即使具备了美好师德,若知识层次不够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就等于无桥过河,就到达不了人们共识的具有美好师德的彼岸。

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专业的特殊性,因此,既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还必须具备专业要求的文化知识才能具备美好的师德。现实已证明卫生清洁师傅,只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就能出色的完成清洁任务。而我们教师就不行,一个教师要体现出良好的师德,但科学文化水平不到位,能驾驭了课堂教学吗?一个名分上的合格教师,本身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有限,知识面又不宽又不深,对自己所教的科目凑合理解,或理解思考不成熟,那在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展开探索讨论,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呢?因个人的知识缺陷,肯定在课堂上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差;解说不得要点;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就差;对课堂的导向掌控差;尤其是无能力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这一连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差缺,自然导致学生不欢迎你的课。自身又不能查找原因补救,反之还要埋怨学生。这样的情况每每存在,久而久之师生矛盾聚大,更糟糕的事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那你个人认为具备了的良好的师德师风有用吗?你所谓的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实践体现中就会是荡然无存。尤其是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突飞发展时代。在我们推行新课标的背景下,我们这个时代的学生不是听之任之的小绵羊。

时代要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任其发挥,培养创造型人才。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上的问题独特,新颖,复杂。这是我们时刻所面对的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毫无条件的要具备高层次的文化科技知识。有知识好体现师德,加强师德建设有着落。在现实中我看到,同是一班学习平平,课堂纪律不太好的学生,若是文化层次高,技巧娴熟的教师上一堂课效果就绝对不一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涨,注意力集中,课堂安静有序,师生探讨一反杂乱无章。为什么?是因为教师的知识魅力,深深的吸引着他们,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进入正常的思维轨道。就会自然地避免恶作剧现象再次出现。所以教师课堂教学的魅力,不在外表姿态,而在知识。在于知识与技巧的娴熟使用。知识魅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最关键的,体现良好的师德是最直接的。若我们确实具备了高层次的文化科技知识,那么在整个工作的始终,就会思维敏捷;性情开朗;驾驭课堂探讨;激发学生兴趣;把握学生思维就会得心应手,自然流畅。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后进行教学反思就会更理智,更深刻,更具智慧,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尤其是我们将会更好更充分的体现出我们良好的师德。通过自己高层次的科技知识手段,将良好的师德转换成触目可见,伸手可摸的客观存在的具体形象事实,这是我们师德建设追求的目标,要达到的目的,我们必须达到。

教学工作是这样,作为班主任,也是这样,与社会的沟通也是这样。没有知识魅力,极难带好一个班,与社会的共同更是这样。因此我觉得,新时代的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与高层次的科技文化知识相辅相成的;新时代的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以高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为载体来更好的体现的。另外我们每位教师的知识高低是有差别的。知识层次低的教师要一时补救上,是不可能的,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怎么办?补救一,抓紧时间,多翻有关资料,确确实实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好每一节课。人们常说临阵磨刀三分快,临时的补救也可以填缺补漏,但最终还是不理想。补救二,抓紧学习,自修,进修时时不放过对自己知识的补充。尤其是我们这个时代作为中小学教师对知识的追求还不能片面,既要求要深,又要求要宽。这就是一个面大而艰巨的任务,况且知识还在不断更新,发展,这就必须要我们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我们要有思想认识和准备。但只要我们认识了别无杂念,忠于职守,坚持学习掌握积累,那就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苦中有乐,一生乐趣无穷。

有人说;“我们现代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标,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各种能力和积极性的培养者”。这种认识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但知识能力不够,是完不成的,只是认为而已。我赞成“学富五车”的老师,但认识要明确,我们不能走入误区。新课程教学改革是一场课堂教学的革命,是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先进教学理念。它不仅要求教师有明确的思想认识,还必须要有高深的科技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学思想和技术,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以更高的教学现代化水平为基础的,这不单是改变教法的问题,是要我们在“学富五车”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旧的教学方法。你没知识能力,你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你怎样组织,激发,引导……那只是无基础无能力的空喊口号。况且现代教育专业要求教师要探索研究,那你无“一桶水”,五“学富五车”的本领,怎样进行探索研究。无知识,无基础,就无探索研究,这是定然的。对知识的探索,积累,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永远是不会过时的。所以我们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积累,追求,使用,是一辈子也不能放松的。良好的师德永远是要靠丰富的知识与高尚的思想品德意识来体现的。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能力,形成学生创新的智慧。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智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为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地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占有量,并无私地将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在商业领域,为了各自利益,许多信息是保密的,而在教育领域中,没有哪个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是对学生保密的,这便是智力因素在崇高师德上的闪光点。

教育实践使教师深深体会到:没有情感投入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引起师生情感共鸣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有经验教师的知识传授是与情感的投入分不开的。智力与情感的结合,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动力。

总之,崇高的师德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她引领时代潮流,展示现代道德艺术和魅力,应该是引领民族道德发展的先驱。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保证师德的先进性,并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师德,弘扬师德的热潮。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要真正让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令人赞赏的职业,让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活得更有尊严,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这样才能促进崇高师德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师德的先导作用,促进民族道德的提升,推动全民族的进步。教师真正美好的师德,是高尚的思想品德与高层次的文化水平相结合而造就来体现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缺一不可的。

猜你喜欢
知识师德魅力
致良知与师德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魅力展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