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中提升写作能力

2016-12-23 10:38罗欢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提升写作能力阅读

【摘要】怕写作文,认为作文难写是不少学生的共同心态。重视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培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挖掘了儿童潜在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阅读;提升;写作能力

下不了笔,不能写成文,不会写作文,是目前学生及家长头痛的问题。大文豪苏轼曾说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还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手到。这里说的读,是指认真阅读并活学活用。人非生而知,语言也一样,需要借鉴、模仿和创新,当我们读到的句子令人赞叹不已、感到美妙无比——自己只可意会的心思却被语言高手们描绘得惟妙惟肖、细致独到,怎能不唏嘘不已呢?小学阶段,作文是我们小学语文的根本目的。在这个阶段我们对作文教学就是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注重阅读中的积累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地“说出”,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奔涌而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写作的根本。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1、课内积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打开知识的金钥匙,而好奇好问正是孩子们的天性。带着问题去学习,就会有探索的动力,收获的喜悦。如在教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的关系,学生对于沙漠、骆驼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教师可投放影一副一匹骆驼站在沙漠里的图,通过图来理解沙漠是什么样,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皮又是什么样,然后再从课文中充分理解,它们在沙漠中对于骆驼生活得重要性。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大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课内阅读中,去学会写作的手法,激起孩子平常阅读的兴趣,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2、课外积累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就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例如,在教学李白《独坐敬亭山》一诗时,我让学生课下在学校图书馆或其它地方查找并背诵李白的诗歌,举行“李白诗歌背诵比赛”。这样,打破了课内课外的界限,沟通了课内课外的联系,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积累范围。

二、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难以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这是我一直面对的难题。尤其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再加上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甚至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学生为读而读,为写而写,没有去借阅读拓展写作思维,没有借写作去延伸阅读的层面,虽然懂得了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套路陈旧,千篇一律,缺乏明显的个性和灵性,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简而言之,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阅读和写作的互动效应。因此,如果不会把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用到写作上,不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再多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小学语文中如何将阅读和写作两者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呢?

1、激发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1)丰富学生的读物

课外读物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因此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读物,不断地让学生尝试到知识的甜头,不断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

(2)授之学生读书方法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外阅读需要,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要因人而异,抓住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有创造性地引导他们选读课外阅读的内容,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

(3)创设学生的读书氛围

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能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书法、手抄报、演讲比赛等,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阅读的价值所在。

2、阅读中积累知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学生乐读、想读、愿读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才能将材料积累下来,否则盲目性地阅读只会走马观花。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有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抄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学生通过阅读所得,有了个人情感和个人认识的理解,再诵读积累,这不仅为下一步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将在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沃土上,培植创新意识之芽,孕育创新意识之花。

阅读与作文是分不开的,只有阅读,才可以有自己进行创作的原始动力,只有阅读,才有了自己创作能力不断提高的工具。总之,阅读与写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同等视之,不可偏指,才能使小学生读写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当然,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需要在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定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参考文献】

[1] 刘利锋. 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之路[J]. 教师, 2014(28).

[2] 王  维.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新课程: 小学, 2015(03).

[3] 徐翠萍.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亚太教育, 2015(18).

【作者简介】

罗欢(1986—),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学历,江西省南昌市新世纪小学老师。

猜你喜欢
提升写作能力阅读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