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之管见

2016-12-23 10:52郑莹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预习小学数学

郑莹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重视数学课前预习,要拿出办法让学生乐于预习,要让学生学会预习,及时评价学生预习情况。只有坚持“预习”先行,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

当前很多教师重视小学语文课前的预习,很少关注小学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数学预习。认为数学本身比较枯燥无味,学生要是知道了讲的内容,就更没有新鲜感了,有的知识学生看书就会了,就没有探究的欲望了。事实果真如此吗?不然,在听课中我们发现:预习功夫下得好的,学生对课堂中80%至90%的内容大致可以理解。课堂上学生能更好进行拓展练习,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相反地,如果不花功夫预习的,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不主动,知识理解不深透,课堂训练不到位,势必出现课上不足课下补的局面。极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坚持“预习”先行,加强预习指导,培养预习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学习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的习惯,教师要做哪些工作?

第一,在教学观念上要重视数学课前预习。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要明确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预习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预习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更要明确作为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让他们具有终生学习的资本。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教师既可以从理论方面给学生讲讲预习的好处,还可以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渗透预习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产生“我要预习”的主观意愿。

第二,教师拿出办法让学生乐于预习。主要手段有:1、比一比,增强竞争力。课堂上比一比,看谁上课时把预习的收获展示在大家面前,及时给与笑脸、小红花;每周比一比,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评选出预习小能手;每学期比一比,对于预习较好的或者预习有进步的学生,可以发给他们一些奖品。这样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大的激发“我要预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夸一夸,树立自信心。自信就是成功的一半。比如,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就说:“我看谁是预习的小能手!”检查预习效果时,发现预习得好的学生就在预习本上为他批注: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好孩子!预习得很成功,继续努力!如果发现学生有进步也要及时表扬,比如,预习得真仔细!再多动一下脑筋!你都能当小老师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能行!等等,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树立起自信。3、帮一帮,带动潜能生。学困生,我们叫他们为“潜能生”,他们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怎样让这类学生树立信心,爱上学习呢?那就要发挥 “三帮”的作用。教师帮。把明天要在课堂提出的问题事先告诉他们,并帮助他们先学会,第二天上课问题一出现,老师鼓励他们举手发言,他们一定会答对的,这时教师及时给与最大化的表扬,此时他们会体验到无比的成就感,自信也上来了,教师继续坚持一段后,他们会从被动逐渐变成主动,预习就成为了他们取得成功的法宝了,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有所进步。同桌帮。同桌要主动与他们相互交流预习成果,主要任务是对他们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没学会或没学好的地方给予讲解,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课堂上才能跟上学习的进程。小组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要特别关注他们,给他们交流机会,在小组汇报时分给他们展示的任务,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是团队中的重要的一份子。这样的多方帮助,心理上得到自信、知识上取得了进步,不断激发学习的动力。

第三,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预习。“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

读一读——细读教材,关注新知,标出疑惑。课前预习的首先是细读教材,标出疑点。把将要学习的内容先从头到尾地看一遍。要认真看,逐字逐词的阅读理解,在新出现的概念下做上记号,看教科书是怎样解释这些新概念的。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打上“?”,以便提出来与同学交流,在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忆一忆——思考方法,理解例题,寻旧探新。在数学中,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在预习时,寻找与预习的新知有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比如:定理、公式、法则等,然后用旧知来探究新知。如果旧知有模糊或遗忘的地方,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问问老师和同学。这样对不懂的知识加以补习,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学过知识,又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收一收——收集信息,整理笔记,记录知识。收集信息就是收集整理与新知有关的信息。在预习的知识中,如遇到数学活动、统计之类的课题,课前预习时就必须收集与新知识有关的信息,以便上课时更好的学习新知识;

做一做——动手操作,感悟新知,归纳结论。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学生只有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练一练——训练习题,总结方法,检测预习效果。训练习题是预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是检测预习效果的重要方法。学生在预习完例题后,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法,从课后的习题中选择一些和书上例题同等难度的或类似的习题来练一练(如书上的做一做),这样能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正确了,可大大增强学生的预习信心,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如果出现错误,要找出错在什么地方,想想为什么错了,结合例题去改错。如果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讲,认真领悟。

第四,教师及时评价学生预习情况,促进学生积极预习。预习的检查是关键。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教师应及时地检查、评价和反馈。检查的方式有:检查学生的预习本、课前调查、课内提问、小测试等。使学生明白:预习作业绝不是可做可不做的。检查后都要对本次预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做到“检查与表扬相结合”,以推动下次预习。这样不仅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活动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虽然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是只要通过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教师科学、耐心的指导与监督,学生的预习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会不断养成,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预习小学数学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