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解读

2016-12-23 16:02李锴鑫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弗洛伊德评价

李锴鑫

【摘要】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提出者与理论缔造者,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构成了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核心。在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理论系统中,主要涵盖了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适应及人格发展等四个重要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心理学派的不断发展,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有了新的理解方式,本文将就此展开解读。

【关键词】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评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代表理论就是人格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三个层面。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自我防御机制、人格适应理论等多种观点在目前依然是心理学界的重点研究内容,以下就针对这一理论展开分析。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基本框架

1、概述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人格并非分散概念,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中,包含着多个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心理又可分为人格意识层面、前意识层面与潜意识层面。其中,潜意识层面又被称为无意识状态,一般表现为人类无法感受,却时刻存在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产生来自于人类最原始的冲动与本能,及人类诞生后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本能欲望。在人类的不断进化中,原始冲动与本能欲望组成了心理的基础,驱动着人类的各种活动,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可以说,潜意识是人类之所以为具有意识的生物的佐证。

2、动力学与人格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里,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内在动力操控人格的结构运转与相对作用。动力学的介入让人格理论也有了守恒定律,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能量是定值,当某一种人格获得较多或全部能量时,人格中的其他人格就将缺乏甚至丧失能量。在自我、本我、超我的三者相对关系中,便存在着明显的互相拉扯效应,其中一种人格的动力状态与其他几种的状态息息相关,人格的动力状态在其他多种人格中按需分配,在这其中的分配模式将决定整个人格的表现特征。可以说,作为动力状态中的决定性因素,人格中的能量多被自我所支配,人格的发展取决于能量在其人格系统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人格来源于本能,作为一定的心理能力,本能是整个人格结构系统的动力基础。

3、人格理论中的人格适应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体系中,人格适应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代表着人格特征中的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焦虑是一种在人格处于不适应的抵触状态下引发痛苦的情绪体验。在整体的人格结构中,自我控制并管理着人的行为,在外部、自我与本我三种核心力量之间协调各个要求与需求。然而,协调情绪的需求是困难的,各类情绪的需求往往背道而驰、互不相容。在这种情况下,焦虑将表现的十分软弱。在焦虑情绪中,最常见的有真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与道德性焦虑,一般情况下,焦虑是人格对于外界世界带来的危险或意外伤害所做出的本能反应,与逃避反射有一定相连之处,多被心理学家们视为自我保护本能的表现。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防御机制

在人格适应中,焦虑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情绪,一方面,痛苦的焦虑可以帮助人们警惕危险,并对此发出警告,帮助人们避开危险。另一方面,当焦虑不断叠加积累,有可能导致人格结构失调,并最终导致精神病征。

在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理论中,焦虑是可以防御的。在弗洛伊德的论述中,自我的重大任务之一便是帮助人格挣脱出焦虑的舒服,并通过合理的方式消除焦虑,适当情况下,可以通过非理性的方式生成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种:压抑机制、投射作用、反向左右、合理化作用、否认作用、抵消作用、生化作用等。其中,压抑机制是自我防御机制中最为常见的基础防御机制,人们通过清醒的意识将焦虑带来的欲望与冲动转移至潜意识中,让个人意识无法探测到这类焦虑情绪,从而重建人格。另一种常见防御机制是投射作用,多为将自己真实存在的情况转嫁至他人身上,并借此消除此类情况可能带来的焦虑情绪。反向作用则指通过大肆做出与引发自己焦虑的情绪大相径庭的相反举动,从而压抑可能引起的焦虑。

三、结束语

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规模十分庞大、内容繁复、体系复杂,对全世界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其中,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是其心理学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代表性理论,自我防御机制、人格适应理论等多种观点现今仍旧使用,是当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参考文献】

[1] 钱  俊, 刘单单. 一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较量——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伊芙琳》[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06).

[2] 王明慧. 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人格理论之对比研究[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3] 韩  艳, 王秀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历程综述[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4] 郝敬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猜你喜欢
弗洛伊德评价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2700万美元!弗洛伊德案和解金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漫画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