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社区服务效能的几点思考

2016-12-23 16:16姚远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管理模式

【摘要】本文以社区管理的现状为基点,通过对当前社区服务发挥效能的情况、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模式的关系、改进社区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等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提升社区服务效能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社区服务效能;体制机制;管理模式

社区,是我国城市管理层次中最低的一级,它的基本职能就是通过社区管理服务辖区居民,同时完成上级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交给的各项任务,承担服务行政的职能。社区的属性决定了其成为城市管理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因此社区服务效能的高低将是影响社会管理水平提升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因素。近期,笔者对部分社区进行了调研,对制约社区服务效能发挥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工作建议。

一、制约社区服务效能发挥的主要问题

1、行政任务负担过重,居委会职能异化

社区内部有句流行语:“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翻开社区工作职责表,除了服务居民的基本事项外,还有大大小小的行政性工作几十项。在社区的外部管理主体中,街道办起的只是“二传手”的作用,市、区里布置下来的任务,街道往往开会后直接布置给社区,按期督促完成;另一管理主体民政局本应对下达给社区的各项任务承担审核的职责,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绕过。管理主体的缺位造成社区多头管理、无序管理的现状,很多计划外的、重复性的、职责外的行政工作占据了社区的主要精力,社区这个“自由人”常常被当作“主攻手”。在社区内部,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居委会行政化严重。由于大量的精力被政府部门占用,居委会很少有时间去组织居民开展活动、了解基层民意、化解基层矛盾等,致使其为居民服务的功能大大弱化。

2、社区财权不独立,经费保障不到位

对于社区基本的办公经费,各街道均能拨付到位,但“费随事转”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层次不齐。“费随事转”在民政部之前公布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稿)》中首次提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导致事权与财权不对等:一是对于委托社区开展的工作项目没有统一的费用支付标准。委托社区处理哪类事务需要支付费用、某类事务支付多少都没有明确规定。很多要求社区开展的工作往往因没有费用支持或经费不足致使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对于社区经费的下拨落实不到位。由于对费用的管理及使用缺乏有效监督,一些资源被截留在街道以上层面。因费用不能及时到位或没有专费专用严重打击了社区的工作积极性。

3、社区工作人员身份各异,福利待遇标准不一

因社区类型不同,社区人员的构成、社区人员的待遇呈现多样化:一是同岗不同级,社区主任层级既有公务员、事业编制又有社会聘用人员,工作人员既有公益性岗位又有社会聘用人员。二是同岗不同酬,同样是公益性岗位,工资有几个标准,“五险一金”有的由单位缴纳,有的完全自理。而在实际工作中,同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及工作强度基本相同,“同岗不同级、同岗不同酬”的多重标准是造成社区工作人员心态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提升社区组织服务效能的几点建议

对于社区“定位不准确、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的先天体制原因,我们可继续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社区服务效能。

1、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建立职能对等、管理清晰的组织架构

社区的根本属性是其服务功能,服务社区居民、驻区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三者需有机统一,不可偏废。依据其定位建立管理清晰而又相互协作的组织架构是发挥其服务效能的根本保证,建议使用矩形的管理模式。

在矩形管理模式中:对于外部管理——社区组织的管理主体由多头管理变为主管部门分类管理,由主管部门间接管理、街道办事处直接管理变为主管部门直接管理、街道办事处协助管理,此模式将大大提升各主管部门对社区的管理效率和指导力度,进而提升社区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效率;对于内部管理——社区可参照街道建立党工委,负责社区各组织间的领导、协调,三架马车分工明确又高效协作。在此社区模式运作稳定后,还可设置社区理事会及居民监督委员会,以加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参与和监督,使社区的自治性不断得到充分体现。

2、落实“费随事转”要求,建立账户独立、监管到位的社区财务制度

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活动经费的支持,其经费应主要来自政府补贴、社区经营收入、居民捐赠三大部分。从健全社区财务制度的短期做法来看:一是各政府部门尤其是街道办事处要严格落实“费随事转”的要求,并由区民政局牵头,对社区所承担行政工作项目所需的硬件、人力成本进行核定,制定指导性的费用支持标准;二是由主管部门统一为社区开立财务专户,专门用于各部门与社区组织的经费往来,确保专款专用。从健全社区财务制度的长期做法来看:一是要扩大社区经费来源,支持社区利用社区内的各项资源开展经营活动,鼓励社区服务性居民组织做专做强,扩大服务半径,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二是建立社区财务监管制度,由居民监督委员会对社区财务收支进行审查。

3、规范社区人员选拔,建立公开透明有序竞争的用人机制

随着服务对象对社区要求的不断提高,打造一支素质高、心态稳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至关重要:一是社区工作人员选拔体现自主性,无论是社区管理层的选拔还是普通工作人员的聘任,都要体现居民的意愿,政府起到组织、推荐、指导、管理的作用,但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全体居民的手中。二是社区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具有竞争性,社区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因岗定薪”,对于某一岗位胜任能力的要求要有明确的规定,并以此作为人员选拔的标准。在待遇方面,对于不同能力要求的岗位要体现差异性,对同一岗位要实行统一,并符合市场对同类人员的薪资水平,以保证社区队伍的稳定性。尤其是对于高素质、高学历人员的引进,目前的薪资水平竞争力明显较弱。三是社区人员进出体现灵活性,要在社区组织中建立激励淘汰的机制,尤其是对社区管理人员,建立长期职业规划,如表现优异者可优先选拔进入公务员队伍等,对于不符合要求者降级或者淘汰。四是社区人员聘用符合法律法规,对于社区中安排的公益性岗位人员重点是无“三金”人员要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享受相应的权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并规避用人单位法律风险。

4、明确社区管理权限,提升居民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依法行政是我国各级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社区为居民服务也需建立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这既需要完善社区自身制度,更需要相关管理部门承担起属于自身的居民管理职责,在为居民出具证明此类服务中:对于明显不合理的证明,政府各部门需与时俱进,针对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沟通协调完善管理制度,缩减或革除明显不合理的规定,避免给居民、企业、社区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这是社会对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代  明, 袁沙沙. 国内外城市社区服务研究综述[J]. 城市问题, 2010(11).

[2] 郭  安. 关于社区服务的涵义、功能和现有问题及对策[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1(4).

[3] 马贵侠. 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J]. 理论月刊, 2013(3).

【作者简历】

姚远(1989—),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2014级公共管理学院MPA公共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管理模式
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