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遗体捐献困境

2016-12-23 16:31徐睿甘光婷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举措

徐睿+甘光婷

【摘要】我国遗体捐献事业起步较晚,发展至今,面临相关法律不健全、传统观念禁锢及主流媒体忽视等诸多困境,遗体捐献管理机构与服务机制仍未得以完善。种种原因导致有志于遗体捐献的人数持续减少。结合本土环境,中山医学院在完善遗体捐献接收站的基础上,组织医学生深入推进公益宣讲,开展一系列医学人文素质活动,推动广州市遗体捐献事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遗体捐献;中山医学院;举措

一、我国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

《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详细指出,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直系亲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捐献的遗体应当用于医学科学事业。捐献的部分器官,可为器官移植手术和该器官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实物资源;捐献的完整遗体,则可为医学生提供更多实体解剖的机会,推进医学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进程。

我国遗体捐献开展较晚,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志愿捐献遗体的人士,90年代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有组织地接收志愿者的遗体捐献。广州市于2000年出台遗体捐献相关法律,开展捐献遗体工作,至今已有四所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收站。其中,中山医学院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收站作为广东地区遗体捐献事业的领头羊,登记人数及实现捐献人数均占广州市四所捐献站总数的70%以上。目前实际接收捐献遗体达238具,平均每年接受15具。反观其他地区,香港至今逾五成市民愿意考虑捐赠遗体;台湾济慈大学已累计登记捐献遗体三万余人;北京、上海登记捐献人数也已过万。即便如此,目前大多数医学院的解剖课仍需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解剖一具尸体,学生实践机会少。病人死后尸解率低,导致对潜在病因的研究不足,严重阻碍了医学的进步与发展。

二、制约我国遗体捐献事业发展的因素

对广州市民遗体捐献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民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对接收站的不信任、遗体捐献繁琐的程序、高额的公证费是影响广州市民遗体捐献意愿的四大主要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制约遗体捐献事业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尚未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尚无关于遗体捐献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关于捐献主管机关、捐献过程涉及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捐献具体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均没有统一性规定。也没有类似献血志愿者优先用血的奖励性机制,均导致民众对遗体捐献充满了疑惑与不信任。

2、传统观念的禁锢,主流媒体的忽视

多数人仍然保留着“生要完肤,死要厚葬”的传统观念,家属在遗体捐献之后,未能得到社会和亲人朋友的理解和关心,甚至受到谴责,迫于舆论压力而放弃捐献。同时媒体对于遗体捐献的宣传力度不够。未有专门宣传遗体捐献的公益广告,即使设立了相关网站也无法占据显著地位。公众人物未起到良好的社会影响,明星效应空白。因此,相比于献血、环保等公益事业,遗体捐献的民众知晓度低,受重视不足,进一步制约了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

3、遗体捐献登记程序复杂,人性化服务意识较低

目前我国设立的遗体捐献机构较少,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政府对遗体捐献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民众缺少获取信息的渠道。遗体捐献办理手续复杂,家属不仅要办理死亡证明和户口注销手续,还要与遗体捐献单位取得联系,进行遗嘱公证,遗体运输等一系列流程。部分机构甚至还向捐献者家属收取费用。

另外,不少遗体捐献接收登记点配套设施简陋,工作人员态度冷漠,过分注重捐献流程的完整连贯,缺少对家属的人文关怀。在捐献之后,亦未能给捐献者家属提供一个凭吊之处,归还的骨灰盒简陋,遗体最终去向不明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让捐献者家属倍感心寒。

三、改善遗体捐献现状的措施

1、建立健全遗体捐献的相关法律

2000年,广州市红十字会协同市民政、卫生、公安和司法局联合颁布《广州市志愿捐献遗体管理暂行办法》、《广州市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收站工作规范》,使遗体捐献从申请登记到接收和使用全过程规范化。

2、成立遗体捐献接收站及相关公益社团组织

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之后,在广州部分高校和各级红十字会等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广州市共设有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医学院以及广州医学院4所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收站,并成立了遗体捐献志愿宣传公益组织,向民众科普并宣传遗体捐献相关知识,以促进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

3、开展系列志愿服务及宣传活动

广州部分高校利用学科资源连同红十字会、敬老院等社会公益组织,开展一系列遗体捐献科普宣传活动,并通过媒体宣传,减少民众对遗体捐献的疑惑与不信任。

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为例,举办一系列面向全校师生的遗体捐献科普讲座。走进广州大小社区、寺院以及尊老康乐协会等地举办“医心遗意,爱满人间”公益科普活动。此外,在广州旅游景区、商业中心、特色居民社区等地设立西关小屋——幸福广州城市志愿站,为老人提供义诊服务,宣传医学和遗体捐献知识,更有老人当即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同时,组织教师节“感恩大体老师签名留言活动”、清明节遗体捐献志愿者家属到墓园追思缅怀、校园建立纪念广场等活动。此外,组织志愿者探访遗体捐献者家属,了解捐献者生平事迹,向家属表达问候,传达社会的关怀与感谢。在中山医学院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收站成立的同时,中山大学医学标本馆和中山大学医学博物馆正式建成,面向普通市民开放,馆内设有中英文讲解人员,为参观者进行引导和专业解说,让他们能够近距离了解人体结构,消除对遗体捐献的恐惧。

4、为遗体捐献者编撰书籍

通过对遗体捐献者家属的探访,在得到家属许可的条件下,中山医学院组织师生将遗体捐献者生平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册,铭记捐献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总结

推动遗体捐献工作的发展,需完善法律,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有法可究。简化遗体捐献程序,免除公证费用,坚持“自愿”和“无偿”的原则,完善对遗体捐献者家属的关怀政策,切实保障捐献者及其家属的利益。同时坚持向民众科普遗体捐献知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公众名人宣传代言的舆论氛围。此外,建立人性化的社区服务,消除民众的思想芥蒂。这些都将是今后需要不断努力深入推进的工作。相信遗体捐献的进程不会停止,我们的脚步也不会停下。

【参考文献】

[1] 陈  旦, 李建平, 黄菊芳, Daniel O Graney, 潘爱华. 基于国内外比较的我国遗体捐献工作的问题及对策解析[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4,05:626-629.

[2] 柏  宁, 孙福川, 岳长红. 我国遗体捐献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04:63-64.

[3] 周君华, 李明月, 李慧瑜, 潘晶鑫, 林泽怀. 广州市民遗体捐献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4,03:40-41+48.

[4] 宋  娟. 如何提高遗体捐献比例,缓解医学教育尸源短缺现象[A]. 中国卫生法学会. 卫生法学与生命伦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中国卫生法学会, 2014:3.

[5] 张安勇, 崔益群, 吴伟风. 解析遗体捐献瓶颈的成因及解决措施[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02:101-102+147.

【作者简介】

徐睿(1987—),女,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举措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独立性的养成
浅析舞台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浅析湖北省电子商务支付服务业发展问题及举措
激活民营经济活力研究
关于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