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4例

2016-12-24 03:01陈春音
光明中医 2016年22期
关键词:腹痛证候疗法

陈春音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4例

陈春音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配合饮食和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及主要症候疗效观察,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包括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可解释的临床症状。大致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腹痛型[1]。自2008年10月—2010年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5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10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其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19~66岁,平均(37.20±10.05)岁,病程1~17.2年,平均(5.17±1.05)年。对照组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18~67岁,平均(36.62±10.25)岁,病程1~17年,平均(5.22±1.03)年。2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2]进行诊断。全部病例经肠镜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腹部超声等检查确认排除器质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治疗治疗组:治以运脾化湿,疏肝理气为主,随症加减。处方:白术、茯苓、薏苡仁、柴胡、白芍、陈皮为基本方加减。偏湿热加葛根、黄连;偏寒湿加干姜、砂仁;痛甚加川楝子、延胡索;腹胀者加枳实、槟榔;脾虚明显加党参、怀山药;脾虚及肾,五更腹泻加补骨脂、肉豆蔻;烦躁焦虑,夜寐不安加郁金、合欢皮。每日1剂,水煎服。西药用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每次0.5 g,饭后服,每日3次。对照组: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每次0.5 g,饭后服,每日3次。两组病例均以6周为一观察疗程。

1.3.2 饮食治疗参照《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3]:膳食上指导患者避免:①过度饮食;②大量饮酒;③咖啡因;④高脂饮食;⑤某些具有“产气”作用的蔬菜、豆类等;⑥山梨醇及果糖;⑦个体不耐受的食物。

1.3.3 心理指导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语言表达、形为动作等特征,有针对性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让患者认知疾病,了解自身身体状况,解除顾虑,舒缓情绪,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4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痊愈:每日大便1~2次,大便为成形软便,无黏液便,无腹胀腹痛,无排便窘迫、不畅感;显效:每日大便次数较前减少一半或一半以上,大便为基本成形烂便,黏液便明显减少,腹痛腹胀基本消失,有轻微排便不畅感;有效:每日大便次数减少,大便稀溏,黏液减少,腹胀腹痛减轻,有排便不畅感;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临床症候评分及证候疗效评定参照《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5]拟定。观察主要症状有:大便稀溏、腹痛、腹胀等。证候按无、轻、中、重分级分别计0、3、5、7分。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为:临床治愈:证候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达到95%以上;显效:证候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达到75%以上;好转:证候改善,证候积分减少达到55%以上;无效:证候稍微减轻或基本变化不大,证候积分减少<50%。证候疗效评分计算公式为:[(治疗前证候积分-治疗后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积分]×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主要证候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2组主要证候疗效评定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泄泻”范畴,多与饮食、情志等因素有关。肝气郁结,疏泄不利,横逆犯脾;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水湿不运而内盛,湿浊蕴结,诸多因素皆可导致中焦气机阻滞,大肠传导失司而成。故肝郁、湿盛、脾运失常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病位在肠,病程多长,多虚实夹杂,治疗上宜运脾化湿,疏肝理气。方中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化湿;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与白术、茯苓相伍,加强健脾运脾,理气化湿之力。柴胡疏肝解郁,且“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如清·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曰:“柴胡肠胃之药也。观经中所言治效,皆主肠胃,以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故其功如此。”白芍养肝柔肝,缓急止痛。柴胡配白芍,二药合用疏肝解郁,缓急止痛,调肝脾而疏肝气。诸药合用能使湿邪得化,脾运得健,肝气得舒,中焦气机顺畅,则肠腑通顺,传导有序,诸症安和。

本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注重配合饮食和心理指导,对提高临床疗效起一定推动作用。

现代医学迄今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多根据主要症状类型进行对症处理。本临床观察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配合饮食和心理疗法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念”的辨证思想,在临床疗效和主要症候疗效方面均好于对照组,故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14-1816.

[2] 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3):282-284.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38-40.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5] 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1):2701-2703.

皂角刺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未切片者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消肿托毒,排脓,杀虫。

主治: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用法与用量:3~l0g。外用适量,醋蒸取汁涂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

表实者,或为发热,或为身痛,或为恶热掀衣,或为恶寒鼓栗。寒束于表者无汗,火盛于表者有疡。走注而红痛者,知营卫之有热;拘急而酸疼者,知经络之有寒。里实者,或为胀为痛,或为痞为坚,或为闭为结,或为喘为满,或懊 不宁,或躁烦不眠,或气血积聚,结滞腹中不散,或寒邪热毒深留脏腑之间。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虚实篇》

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体检科(厦门 361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2.052

1003-8914(2016)-22-3340-02

�丽菊

2016-05-13)

猜你喜欢
腹痛证候疗法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