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SBAR沟通模式降低患儿交接缺陷率

2016-12-26 05:28沈清清任香娣孙方圆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缺陷率沟通模式产科

◆张 君 沈清清 任香娣 孙方圆 祝 筠



应用SBAR沟通模式降低患儿交接缺陷率

◆张 君 沈清清 任香娣 孙方圆 祝 筠*

应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从设计患儿交接单、落实护理人员培训、规范患儿交接流程等方面,对患儿由产科转入新生儿科交接环节进行改善,使患儿交接缺陷率由47.89%降低到18.67%。使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规范了护理交接流程,降低了患儿交接缺陷率,保护了患儿安全,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能力。

SBAR沟通模式;患儿;交接;缺陷率

First-author's address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21, China

产科转入新生儿科的患儿交接工作作为两科护士交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保证患儿护理安全,确保患儿得到连续、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国际患者安全六大目标(IPSG)提出,医务人员需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确保患者安全。研究显示[1],信息沟通交流不畅已经成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SBAR即现状(Situation)、背景(Bao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是一种有效、快速且结构化的沟通模式,因其可以有效地规避交接、沟通过程中存在的各类信息遗漏,从而减少差错,被美国联合委员会推荐使用[2]。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新生儿病房月均收治患儿70名,其中80%由产科收入。观察发现,产科转入新生儿科患儿交接完整率较低,存在护理安全隐患。为此,新生儿科引入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降低产科转入新生儿科患儿交接缺陷率方面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1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

1.1 现状分析

对患儿由产科转入新生儿科交接现状进行为期2个月的观察,共观察142例患儿交接,存在缺陷68例,交接缺陷率为47.89%。以交接双方未共同查看患儿,产科护士交代产妇情况不全面,新生儿科护士转入交接单填写不完整等为主要原因。

1.2 规范设计患儿交接单

原有患儿转科交接单设计简单,内容不全面,不能详细反映患儿当前病情及阳性体征等情况。根据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结构框架,规范设计产科转入新生儿科患儿交接单,包括:(1)S-现状,即患儿目前情况,包括姓名、出生时间、性别、体重等;(2)B-背景,即导致患儿目前症状的主要背景因素,包括孕母姓名、孕母既往史、孕周、分娩方式、胎盘、脐带、羊水等;(3)A-评估,即评估与患儿现况相关的因素,包括生命体征、Apgar评分、阳性体征等;(4)R-在评估基础上对患儿病情给出下一步诊疗建议。该表单多采用打“√”方式填写,个别地方需用文字描述,由交接方如实填写并签名[2]。SBAR标准化产科转入新生儿科患儿交接单如表1所示。

表1 SBAR标准化产科转入新生儿科患儿交接单

1.3 落实护理人员培训

由新生儿科护士长组织两科护士学习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讲解SBAR的内涵、意义及注意事项,并对患儿交接流程、方式方法、交接单书写格式进行详尽解读说明[3]。共培训2次,在使用新交接单之前及使用1周后各培训1次,并征求两科护士使用意见,及时反馈并修改。使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中,拍摄患儿交接流程视频,供护士观摩学习。

1.4 规范患儿交接流程

使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后:(1)产科护士向新生儿科会诊医师确认患儿将入住新生儿科后,与新生儿科护士电话沟通适宜的转运时间,并以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告知新生儿科护士患儿情况和即将需要使用的仪器与设备;(2)产科护士真实完整填写患儿交接单,使用专用推车将患儿安全转入新生儿科,专用推车中备有复苏气囊、抢救药品等;(3)病情稳定患儿由产科护士与新生儿科护士当面交接,使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告知患儿的现状、背景、评估及建议,双方认真查看患儿全身状况及查对交接单,完整无误后签字确认,病情不稳定患儿则由产科护士与新生儿科会诊医师共同转运,以患儿安全为原则做到交接完整。

2 成效及体会

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共收集了2015年9月和10月2个月内由产科转入新生儿科患儿交接例数150例,存在缺陷28例,交接缺陷率为18.67%。应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前后,患儿交接缺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23,P<0.01)。

应用SBAR沟通模式降低了患儿交接缺陷率。SBAR标准化产科转入新生儿科患儿交接单,内容全面,能够详细反映患儿当前病情及阳性体征等情况。护士填写此交接单,可以全面评估患儿病情,有效掌握交接要点。应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对交接环节进行整改,完善交接流程,使双方护士交接合理有效、重点突出,有效地降低了交接缺陷率,提高了护士整体了解患儿病情的能力,保证了患儿交接安全。

应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提高了护士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护士4大核心能力之一[4]。由于沟通不当引起的交接班问题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成功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安全管理的落实[5]。以往两科护士交接沟通过程中,存在缺乏条理性、重点不突出、病情交代无具体章法可循等情况,易出现患儿病情交接不清楚或漏交接现象。使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新患儿交接单后,规范了两科护士交接患儿的内容及流程,交接时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交接缺陷减少,完整率提高,护士沟通能力提升。

[1] Riesenberg LA,Leitzsch J,Little BW.Systematic review of handoffmnemonics literature[J].Am J Med Qual, 2009, 24(3):196-204.

[2] 陶 怡,蒋小平,程晓红,等.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急诊患者院内交接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 15(9):1035-1038.

[3] 董 芳,陈蜜柔,吴福珍,等.标准化沟通方式在病区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4):47-48.

[4] 林兴风,肖合存,厉淑荣,等.开展护患沟通情景演示培训的组织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41-42.

[5] 马青华,蒋晓华.标准化沟通方式在SICU护士床旁交接班的运用[J].四川医学,2013,34(4):567-568.

通信作者:

祝 筠: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

E-mail:zhuyunzhu@hotmail.com

修回日期:2016-05-09

责任编辑:吴小红

Using SBAR Communication Mode to Reduce the Handover Defect Rate of Newborns

ZHANG Jun,SHEN Qingqing,REN Xiangdi,et al.

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6,23(6):29-30

According to the SBAR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mode, the process for patients transferred from Obstetric Department to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was improved from aspects of design of delivery receipt,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of nursing staff, and standard of patients transfer, which made the handover defect rate decreased from 47.89% to 18.67%. The SBAR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mode can standardize nursing handover procedures, reduce the handover defect rate, protect patient safety,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capability of nursing staff.

SBAR Communication Mode; Newborn; Handover; Defect Rate

10.13912/j.cnki.chqm.2016.23.6.11

祝 筠

2016-03-24

张 君 沈清清 任香娣 孙方圆 祝 筠*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21

猜你喜欢
缺陷率沟通模式产科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新生儿缺陷率观察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降低高速机内衬缺陷率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品管圈在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准备缺陷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