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2016-12-26 10:06蒋蕾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3期
关键词:造影选择性螺旋

蒋蕾

【摘要】 目的 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方法 58例冠心病患者, 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Ⅰ级、Ⅱ级、Ⅲ级的显示率分别为65.5%(38/58)、31.0%(18/58)、3.4%(2/58), 成像成功率为96.6%(56/58)。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及≥50%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 P>0.05)。结论 冠心病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 能取得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同的效果, 诊断准确率较高, 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冠心病;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诊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049

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脏病, 多是因心肌梗死、缺血、缺氧造成的, 给人类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临床上改善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键是尽早确诊[2]。当前, 临床上多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对冠心病进行诊断, 虽然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但其为有创性诊断方式, 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且冠状动脉造影价格较为昂贵, 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3]。本研究以5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58例冠心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常规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确诊为冠心病。其中, 男30例, 女28例;年龄39~85岁, 平均年龄(58.5±9.4)岁;静息心率55~90次/min, 平均静息心率(63±10)次/min。排除标准:含严重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碘剂过敏的患者;呼吸控制不佳的患者。

1. 2 方法 均行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1. 2. 1 冠状动脉造影 经股动脉穿刺, 插入6F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提升导管到主动脉, 分别进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 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同时分析患者左回旋支、左冠主支、右冠动脉等造影及钙化现象。

1. 2. 2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检查前先观察患者心率, 针对心率较快的患者, 给予其倍他乐克药物治疗, 将适量硝酸甘油喷到患者舌下, 确保患者心率<65次/min, 开始实施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引导患者取仰卧位, 上举双臂。先常规扫描胸部, 范围为心脏膈肌下2.0 cm到气管隆突下1.0 cm。完成平扫以后, 计算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并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成像上、下界。将80~90 ml碘海醇+40 ml生理盐水经由CT专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实施前臂静注, 确保注射速率为5.0 ml/s。启动自动阈值触发系统, 在密度达到100 Hu时, 开始进行自动扫描。

1. 3 图像质量评定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定标准[3]:以患者冠状动脉管径减少<50%, 为轻度狭窄;以患者冠状动脉管径减少50%~75%, 为中度狭窄;以患者冠状动脉管径减少>75%, 为重度狭窄。两种检查的阳性标准均为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程度≥50%。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定标准[4]:以能连续、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分支, 且未出现伪影, 为Ⅰ级;以能连续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分支, 但部分主干血管某节段稍微模糊, 含少量伪影, 为Ⅱ级;以辨认全部血管主干及分支血管的难度较大, 连续性差, 有明显伪影出现, 为Ⅲ级。本研究中, 将检查成功的范围归属为Ⅰ级和Ⅱ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图像质量分析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Ⅰ级、Ⅱ级、Ⅲ级的显示率分别为65.5%(38/58)、31.0%(18/58)、3.4%(2/58), 成像成功率为96.6%(56/58)。2例成像质量差的患者中, 1例心律不齐, 1例因屏气不规范导致成像质量差。

2. 2 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比较 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及≥50%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现阶段,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且呈现出一定的年轻化趋势, 给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5]。因此, 临床上需要采取积极措施, 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当前, 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 该方法能明确显示患者血管狭窄程度, 在诊断冠心病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冠状动脉造影的费用较为昂贵, 会给患者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导致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已发展成为临床上检查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具有无创、费用低廉、诊断准确率高等优势。特别是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安全性等特点。

本研究对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Ⅰ级、Ⅱ级、Ⅲ级的显示率分别为65.5%(38/58)、31.0%(18/58)、3.4%(2/58), 成像成功率为96.6%(56/58)。而且, 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心病中, 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极易受患者心率波动、呼吸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2例成像质量差的患者中, 1例心律不齐, 1例因屏气不规范导致成像质量差。此外, 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及≥50%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能达到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同的效果, 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 冠心病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 能取得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同的效果, 诊断准确率较高, 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景顺.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1):54-55.

[2] 陈进清. 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61):140, 143.

[3] 陈焱汉.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8):1051-1052.

[4] 郝凯, 陈勇, 杨文魁.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中外医疗, 2014, 10(4):191, 193.

[5] 李燕. 64排以上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5):96-97.

[收稿日期:2016-04-12]

猜你喜欢
造影选择性螺旋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超声造影和x光造影区别?
呜嗷,怪兽登陆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
选择性听力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
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