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林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6-12-26 18:10潘建辉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林农林业农村

【摘要】:在农村林业发展中,虽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但我们要勇于迎接挑战,抓住发展的机遇,使之为生态恢复以及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本文通过农村林业发展中的问题以及现状分析,总结出一些有效措施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字】:农村林业;突出问题;现状分析;有效措施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也成为我国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大量的实践证实,发展农村林业是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农村林业的发展对改变农村生态环境以及促进经济转型上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农村林业发展给农村发展带来良好形势的同时,也存在突出性的问题。

1 农村林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

1.1 农村林业各地区发展比例失调现象严重

据调查统计,我国森林总面积2.08亿公顷,而森林覆盖率却只达到了21.63%,远低于全球的31%的平均水平。[1]而在农村林业发展中,天然林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人工林所占的比重。从各区域的发展情况上看,部分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广,其密度远高于国家相应标准。但部分地区总体覆盖面积却远远不足,水土流失严重,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由此可见,我国农村林业发展极度不平衡。此外,我国森林总资源储备的不足、林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偷伐乱伐等现象的发生,对农村林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严重的制约作用。

1.2 农村林业发展中资源没有实现优化配置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农村林业发展仍需依靠政府指导,常常不按照市场原则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林业种植凸显盲目性。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只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不顾及林业的长远发展,只是根据某一时期市场需求的特点开展种植,往往选择种植品种过于单一,对整个林业结构缺乏针对性的调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不良影响,进而造成农民利益损失,降低种植积极性。

1.3 农村林业发展没有科学合理化的管理体制

就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农村林业管理体制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的强制性上,缺少宏观调控以及综合性协调;农村林业管理机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运行的经费相对较少,各部门在政策落实以及工作完善上缺少执行力,严重影响农村林业的发展;[2]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林业在技术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更没有系统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林农只能跟着感觉走,自己动手求发展。

1.4 农村林业发展没有建立系统的规章制度

在我国林业相关政策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章制度,即使形成了制度也是不符合我国农村林业发展的。例如,在林业税上,林业税不仅品种纷繁复杂且对于林农来说税负很重,并伴随着不规范的收税现象,在税费使用上仍存在不透明;退耕还林政策落实的不彻底,有的并没有落实,有的地区甚至在享受着政策的好处却还没有种树。另外,由于农村生活比较闭塞,再加上管理部门对于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大,农民知之甚少,使得农村林没有增进反倒减少现象的出现。

1.5 农村林业发展服务化意识不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很多行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与全球化,更注重行业的服务意识。而农村的林业发展却距离这两方面很远,更不用提服务意识了。农村林业的经营,主要老当地的自产自销的经营策略,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生产,对于林业深层次的加工更是远远落后与时代的发展,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可持续发展更难以实现。林农本身的服务意识就弱,再加上政府没有大力度的投入与指导,使农村林业的大规模发展陷入僵局。

2 农村林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林业绿化覆盖率未能达到相应标准

就当前农村林业种植水平来看,种植覆盖效果不够明显,未能达到相应的标准。耕地、林牧场退化以及沙化趋势控制效果较差,部分地区仍旧水土流失严重,没有从根本改变粮食以及其他生产成本过高情况。[3]近几年的沙化以及荒漠化数据显示,控制力不足,控制效果有限,荒漠化的趋势并未得到良好改善。其主要原因还在农村林业发展过于缓慢,而水土流失的速度要远比建设的快很多。所以,在改变生态上没有太过明显的成效。

2.2 耕地与林木用地矛盾被激化

从古到今,我国的耕地使用面积就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尤其是在我国山区。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全部依靠耕地,正所谓“靠山吃山、靠地吃地”,节约土地的意识不足。进而激化了耕地与林地用地的矛盾。长时间以来,山区农民大量的砍树扩大耕地面积,又不注重保护,给植被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的局面,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背离。

2.3 产业化、特色化进程缓慢

随着国家林业种植力度的加大、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林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作用不容忽视。部分地区根据这些林业特色,进行了花卉的种植以及果树的种植等等,并成为当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从产业化和特色化上看,未能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化结构,特色优势并不突出,规模也相对较小,进而导致推动林业发展助推力量不足,无法满足经济快速飞跃的根本需求。[4]

2.4 森林旅游业没有发挥出带动作用

森林旅游业已经成为现下农村经济转型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但在森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其带动作用还没有发挥到极致,主要表现在:体制上没有打破国有经济垄断局面;在人才管理上,更是缺乏专业性技术人才以及具有服务意识的人才培养;建设资金的匮乏,在基础设施上还不够完善,在加上宣传力度的不到位,使得森林旅游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未能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在处理上也没有可依据的法律条文,有些管理部门违规操作现象严重;在森林旅游业产品开发上不足够吸引参观者,对于人文景观的建设以及开发上不注重与人们旅游需求相结合,严重制约了森林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2.5 农村能源问题亟待解决

就目前来看,我国山区农村能源主要还是依靠砍伐树木来获取,这也使得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有些偏远农村,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其他能源的采购困难以及能源配套设施建设不足,出现了无植被可烧的现象,生态破坏非常严重,甚至出现难以恢复现象。因此,农村能源问题亟待解决,更是各地政府首要考虑的问题。

3 农村林业在今后发展中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健全农村林业管理体制,使之有法可依

在农村林业发展中,国家必须对现在的政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并建立健全农村林业管理体制,使之有法可依,从根本上杜绝农村林业管理上的不规范。农村林业管理部门更应根据本地区林业发展的特点,建立健全林业监管体制,形成规范统一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使林业管理过程有法可依,并完善责任制以及监督体制,保障农村林业政策以及管理落到实处。在监管体制中,明确林业监管人员的应该享有的行使权以承担的责任,完善安农村林业发展的监督体制,对工作人员以及林场进行监督,实现农村林业管理的合理科学性。

3.2 提升林农的知识水平以及服务意识

在农村林业发展中,林农在农村林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决定着林业发展的整个态势。因此,必须提升林农的知识水平以及服务意识,才能够使林业在建造上更合理、更科学,更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要加大对林农科学文化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普及,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做好指导与培训,定时定点地为林农开展讲座,或者委派专家或者技术指导下基层,为林农进行现场的培训与指导。

结语

在农村林业发展中,虽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但我们要勇于迎接挑战,抓住发展的机遇,使之为生态恢复以及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农村林业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活跃了农村市场,最终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促进农村林业发展转型势在必行,但任重而道远,还需我们不断探索前进为子孙后代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家顺. 中国林业产业政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2]王洁. 农村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

[3]刘宁. 我国不同类型地区现代林业的差别性政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

[4]蒋志东. 浅析玉溪生态立市与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对策[J]. 云南科技管理,2011,01:34-37.

[5]方志. 新形势下中国林业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基于对内蒙古红花尔基林业局基层的走访[J]. 林业经济问题,2014,03:285-288.

作者简介:

潘建辉(1985.01-),男,广西融水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乡镇林业管理站技术工作。

猜你喜欢
林农林业农村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林下经济发展及对林农影响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林农的林下经济
林农合作组织的合作联盟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