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s100蛋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判断

2016-12-26 08:20郭予东王艳玲张秀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3期
关键词:急性期脑梗死

郭予东 王艳玲 张秀海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s100蛋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价值。方法 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组, 对照组为同期40例健康检查的中老年人群。对比两组血压、血糖、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s100 蛋白浓度;研究组中死亡患者与未死亡患者s100蛋白浓度。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入院72 h、入院1周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s100蛋白水平以入院72 h表达最高(P<0.05)。研究组中死亡患者入院时、入院72 h、入院1周s100蛋白水平分别为(0.153±0.058)、(0.265±0.085)、(0.203±0.081)ng/ml低于未死亡患者的(0.178±0.063)、(0.316±0.099)、(0.268±0.074)ng/ml (P<0.05)。结论 s100蛋白随脑梗死的病情进展出现变化, 可作为判断治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实验室标志物。

【关键词】 脑梗死;s100蛋白;急性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079

脑卒中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如何在脑梗死早期寻找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生化指标来反应疾病变化成为临床工作者研究的重点。s100蛋白为小分子酸性钙结合蛋白, 有脑细胞胶质细胞分泌, 生物学浓度下可以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学习和记忆, 可促进神经的生长和修复[1]。但是高水平s100蛋白表达时会造成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有研究指出s100蛋白能够较好反应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本文以本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s100蛋白的监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近2013~2016年本院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本院40例健康检查的中老年人群。研究组男26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59.6±6.8)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 平均年龄(58.7±7.1)岁。两组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入选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脑梗死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②无急慢性炎症。排除标准 :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近期接受重大手术者。

1. 3 治疗方法 研究组入院后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调整血脂、降压等。

1. 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压、血糖及TG、TC水平;对比两组入院时、入院72 h、入院1周s100 蛋白浓度;记录研究组中死亡患者与未死亡患者s100 浓度。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血糖、血压及血脂对比 研究组血糖、TG、TC、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6.03±1.58)mmol/L、(1.71±0.41)mmol/L、

(4.29±1.2)5mmol/L、(140.2±8.4)mm Hg (1 mm Hg=0.133 kPa)、

(83.4±5.1)mm Hg;对照组分别为(5.53±0.14)mmol/L、(1.65± 0.39)mmol/L、(3.98±1.51)mmol/L、(138.7±7.9)mm Hg、(82.3±4.7)mm H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 2 两组s100蛋白 浓度对比 研究组入院时、入院72 h、入院1周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s100蛋白水平以入院72 h表达最高(P<0.05)。

2. 3 研究组中死亡患者与未死亡患者s100 浓度对比 研究组中死亡患者入院时、入院72 h、入院1周s100蛋白水平分别为(0.153±0.058)、(0.265±0.085)、(0.203±0.081)ng/ml;未死亡患者(0.178±0.063)、(0.316±0.099)、(0.268±0.074)ng/m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s100 蛋白分子量约 21000 道尔顿, 主要存在中枢的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中。s100 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激活果糖 1, 6 二磷酸醛缩酶调节细胞能量代谢;参与微丝、微管的解聚;促进神经胶质细胞损伤后的修复。但是高浓度水平下会产生细胞毒作用, 大鼠颅脑离体少突胶质细胞在体外培养时, 加入20 μg分子s100蛋白后, 结果显示少突胶质细胞凋亡百分数明显加速, 还有研究显示高浓度s100 蛋白可诱导钙超载, 引起脑血管痉挛、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2]。s100蛋白在颅脑损伤后从细胞胞液中渗入脑脊液随后进入血液, 而且其浓度高低还受到脑损伤范围及血脑屏障的受损程度影响[3]。

还有学者指出随着脑梗死2~3 d影像学观察到组织坏死, 星形胶质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 梗死灶高表达s100蛋白, 则意味着受损细胞注定要坏死或已经坏死。还有学者指出CT对脑梗死急性期(6~12 h)的影像学检测阳性率非常低, 而血清 s100 蛋白已有增高, 可为溶栓及介入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还有学者对比了大鼠模型s100 蛋白动态变化与病理损伤的结果特点, 结果发现在s100 蛋白表达峰值时, 大量神经元死亡, 组织结构紊乱, 当s100 蛋白趋于稳定时, 梗死灶中神经元反应逐渐减弱。

综上所述, s100蛋白随脑梗死的病情进展出现变化, 可作为判断治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实验室标志物。

参考文献

[1]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65-66.

[2] 张春和, 金艳, 代国军, 等.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18):2231-2233.

[3] 戴世荣, 王兴山, 邱谷, 等.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清 s100b蛋白和NSE测定的临床意义.实验与检验医学, 2008, 26(5):572.

[收稿日期:2016-05-12]

猜你喜欢
急性期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CT定量测量老年COPD急性期患者支气管壁厚度的价值
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脑梗死怎样治疗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