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态成就大智慧
——“2016华为&中国电科新型智慧城市峰会”深圳召开

2016-12-27 09:38孙杰贤
中国信息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电科生态圈华为

文 | 本刊记者 孙杰贤

大生态成就大智慧
——“2016华为&中国电科新型智慧城市峰会”深圳召开

文 | 本刊记者 孙杰贤

11月18日,由华为与中国电科联合主办的“践行-融合-生态——2016华为&中国电科新型智慧城市峰会”在深圳召开。深圳市副市长陈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冬辰以及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裁蔡英华等为峰会致辞。

陈彪表示:近年来,深圳市紧紧围绕“努力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的目标,结合“城市管理治理年”的要求,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提升深圳市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以信息化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深圳已经进入城市经营、治理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深圳建成更具辐射力带动力、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民生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深圳将继续与产业链合作伙伴一起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让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冬辰指出:智慧城市是个复杂的巨系统,需要聚合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国电科的观点与华为的生态圈计划不谋而合。中国电科新型智慧城市企业联盟目前已经凝聚60多家成员,华为是其核心成员。围绕中央对智慧城市建设方针,过去一年中国电科按照 “六个一”的系统建设思路,完成了多个城市的顶层设计、实现智慧城市的共荣共享和现代化运营。中国电科将再接再厉,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与更多优秀企业携手共赢共建美好未来。

为了更好地给客户提供完整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华为今年7月发布了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首批21家合作伙伴宣布加入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包括中国电科、航天科工、方正国际、神州数码、未来国际、国泰新点等。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表示:要实现城市智慧,不能依赖单一的企业。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单靠某一个企业难以快速推进,需要企业间整合资源、深度协同。华为力争扮演的是生态中“土壤和能量”的角色,坚持管道战略,通过聚合产业链合作伙伴,构建智慧城市新生态圈,让城市更智慧。他强调:“面向未来的生态圈建设,华为还将进行更为广阔的利益分享。我们坚信,赢得未来的关键,不取决于你消灭了谁,而取决于你团结了谁。利益分享既是生态的驱动力,也是成功生态的结果。在数字化转型的巨大蛋糕中,我们只拿1%,其他都是伙伴们的。”

在随后议程中,行业专家和深圳、上海嘉定、潍坊等城市代表以及主办方华为和中国电科分享了智慧城市行业动向和实践经验。

如何评价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国标委工业标准二部孙维处长从标准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孙维谈到:近年来智慧城市项目大量的投入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机会点,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滞后、标准规范体系缺失等隐患。自2013年以来,国家标准委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工作,目前形成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年)》。

陈 彪深圳市副市长

张冬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蔡英华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裁

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深圳是国内唯一处于信息社会发展中级阶段的城市,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政府各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和政府公开信息网上发布率均达到100%,政府门户网站连续8年在全国政府网站评估中名列前两位,是全国唯一获得“国家政务信息共享示范市”称号的城市。深圳市经贸信息委副主任贾兴东分享了深圳案例经验:“深圳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和华为合作建设了统一的政务云平台,构建了集约共享的信息化应用支撑体系,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深圳市龙岗区在数据驱动城市治理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5+6+11”的顶层规划牵引下,龙岗区通过“汇数、绘图”夯实基础,围绕“慧治、惠民”深化应用,从去年9月开始建设“一库、一图”为主的信息基础平台、智慧政务、智慧警务、智慧教育、智慧安监等数十个业务应用,初步实现了“一库汇万数”、“一图视全城”、“智慧助治理”、“信息惠民生”,政府效率、民众满意指数、城市治理能力均有效提升。

近年来,上海全面推进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上海信息化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以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为新特征的智慧城市。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朱砚卿表示:嘉定是上海首批智慧城市示范城区, 智慧新城在面向城市品质发展,治理模式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宜居新城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的五个方面取得初步成果,实现了无线城市、智慧政务等16个专项,33个项目的落地,完善了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实现了政务资源共享联动,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以及民生领域智慧应用的不断深入。

“‘以人为本, 创新驱动’是智慧城市的发展之道。“山东省潍坊市副秘书长张宝庆表示:“要充分尊重和突出市民的城市主体地位,注重让市民享受智慧城市的便利体验;要结合城市发展实际,通过创新来表达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断赋予智慧城市新的内涵。”潍坊市依此开发了基于移动互联思维的“潍V”智慧生活云服务平台,为市民打造了一个“指尖上的智慧城市”。目前正在开展虚拟化市民卡、城市泊车等更多的智慧应用。未来,潍坊市将打造以NBloT新一代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物联城市,塑造智慧城市新形态。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这是广泛的共识,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就有2000多家企业参与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各方能力的融合,生态圈的建设至关重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作为领军企业一直是生态圈的重要一员。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郑爱民分享了关于新型智慧城市问题的思考,结合城市在生活中的重要定位,以及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差异,对认知、规划、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分别从体制机制突破、聚焦能力建设、建设运营模式三个方面论述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表示:在智慧城市生态圈中,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通过开放能力聚合合作伙伴,推动智慧城市生态圈的良性发展,共同为客户提供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特征与面临的挑战,华为提出“新ICT,让城市更智慧”的口号,华为企业BG中国区智慧城市总工姚健奎对此进行了解读,他说:“首先基于客户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其次基于开源架构构建开放平台,第三,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系统,需要产业链各方共同努力。”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整体架构是“一云二网三平台”,通过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系统,使能智慧应用。一云是指云数据中心,具有分布式架构、开源平台、云产业链各环节能力最全的特点;两网是指通信网和物联网;三平台是指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ICT业务应用使能平台、城市运营管理平台。目前与华为在解决方案层面合作的伙伴有1100多家,在投融资、集成、运营、销售与服务层面的合作伙伴有5500多家。华为与合作伙伴一起落地实施的智慧城市应用涵盖了智慧政务、智慧警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路灯等多个领域。

猜你喜欢
电科生态圈华为
优化人才“生态圈”——延安增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
中国电科为“吉林一号”系列卫星注入创新基因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IPO档案之里得电科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北京冬奥会战略驱动下的“冰球城市”冰球生态圈构想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重视生态圈建设 打造生态圈体系
传统产业也要拥抱生态圈
华为:畅享8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