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从美国大选看互联网力量的崛起

2016-12-27 09:15
办公自动化 2016年22期
关键词:川普网络空间希拉里

大家说:从美国大选看互联网力量的崛起

Everybody Said:Look at the Rise of Internet Power from the U.S.Presidential Election

@杨静新智元:

从2004年开始连续三次准确预测美国总统大选结果的AI系统MogAI10月28日发布最新预测,看好川普赢得与希拉里的2016总统之争。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川普作为美国总统候选人都已经获得了“深入人心”的形象,国外甚至有人整理了他的一些有趣的言论,推出“川普语录”。本文后半部分秉承新智元的干货原则,手把手教你使用递归神经网络在TensorFlow上让生成川普讲话。

转发“新智元”微信公众号文章:《从未失手的AI预测:川普将赢得选举,入主白宫(附深度学习生成川普语录教程)》

@刘峰—互联网进化论:

人工智能有多火?很多科技产品借“智能”二字就上了N个档次,可谓近智能者赤。不过,比人工智能还火的,应该是美国大选。近日,国外两个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借特朗普和希拉里这对冤家火了一把。一个由印度企业开发的MogIAAI系统从Google、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上收集超过2000万个数据点并进行分析后,预测特朗普将会获得今年美国大选最终胜利。戏剧性的是,11月2日TechRepublic报道,人工智能预测平台Unanimous A.I.通过实时的集体预测对几天后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希拉里将以微弱优势胜出。报道称该平台此前成功地预测了肯塔基赛马会以及奥斯卡奖的大部分获奖情况。预测美国总统大选的AI系统,是披着AI外衣的章鱼保罗?

转发链接:《AI系统预测美国大选是否靠谱?还是披着AI外衣的章鱼保罗?》

@杨静新智元:

美国总统大选近在眼前,上周新智元刊登相关文章《从未失手的AI预测:川普将赢得选举,入主白宫》引起很多争论。这次我们选择了一篇用R语言和蒙特卡洛算法等数据预测分析方法,对美国大选做预测的文章,同时附上Gighub代码。

转发“新智元”微信公众号文章:《美国大选倒计时:R语言和蒙特卡洛算法预测希拉里赢面高达89%》

@曹重英:IT高管会:

现在,民调显示,希拉里小幅领先特朗普3%。但是,没到最后一刻,这些民调都是扯淡。大选前的最后十来天,是最风起云涌、高潮迭起的时期,选情往往峰回路转。今天这新闻太劲爆了,

一大早澳洲ABC、英国BBC,美国各大媒体都在滚动播放……

那就是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于今天宣布:重启对希拉里邮件门的调查。

转发链接:《【美国大选】太劲爆!美国大选飞出黑天鹅,希拉里陷入危机》

@新媒沈阳:

北京时间11月9日迎来美国大选的终极之战,从上午9点开始进入投票高潮期,虽然战况胶着,但川普的领先优势一直未被动摇。12时17分,清博舆情系统通过分析中国网民对两名候选人的情感态度,发现中国网民更倾向于川普获胜,与实时投票结果一致。

转发“清博舆情”文章:《“川”留不“希”,舆论除了神预测还有什么高见?》。

@陆首群(中国开源软件(OSS)推进联盟荣誉主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电子政务理事会理事长):

伊本莫格(Eben Moglen)原自由软件基金会首席律师,现为哥仑比亚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自由软件法律中心(SFLC)创始人/主席、应聘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OPU)智囊团顾问。他在推动自由/开源软件(LFOSS)发展、建设新一代创新机制、发展共享经济等方面起到先导作用。我们邀他明夏访华,也会谈到人工智能与开源的关系,包括开源与深度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社交平台、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认知计算、量子通信、区块链等)的关系,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

@方兴东(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

看了特朗普女儿和儿子的演讲,我都想给特朗普投一票。中国作为局外人,我们也得认真看看演讲的视频。加起来半小时,却可以给我们很多触动和启发。知道这个时代和这个世界,哪些地方需要真正变革了。特朗普这个女儿,的确极大弥补了他的大嘴。特朗普儿子的演讲,同样精彩感人,直抵人心。我认为,特朗普的崛起首先是一种互联网现象,其次才是一种政治现象。过去,互联网变革了生活和商业,如今真正颠覆传统政治。网络空间新时代,特朗普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新的变革已经全面开启,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网络空间研究》杂志愿意提供一个深入研究的平台,请关注我们接下来的努力。

@王昀:

@方兴东说得好。

@刘朝晖(住建部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王昀澎湃国际的编辑似乎很讨厌特朗普,基本没好话。报道事件也会特别加上负面情绪。

@王昀:

原来如此,我们同事之间倒是看法不同。

@茅明睿(北京规划院):

中国人看美国大选虽然有立场不同,但是又不会造成社会撕裂。比纸牌屋精彩。

@锐昕(吉林大学):

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战颇为诡异,先是特朗普(Donald Trump)作为黑马异军突起,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和民主党的老面孔希拉里(Hillary Clinton)抗衡。虽然特朗普在受过良好教育、经济收入尚可的人群以及有色人种、少数族裔中接受度较低,但他很受中下层白人的欢迎,加上他具有煽动性的民粹主义宣传口号,入主白宫的可能性不低。但随后特朗普多年前在某电台吹嘘性侵女性的录音曝光,大批声称曾遭他侵犯的女性公开发声,特朗普选情大跌,希拉里似乎胜券在握。然后剧情又有大转折,大选前两周左右,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宣布发现新的关于希拉里私人邮件的材料,有可能重启对此问题的调查。维基泄密也持续助攻,披露希拉里竞选团队中的一些不那么见得光的事,如她和银行业巨头的来往、对同党竞争对手桑德斯的攻击等等。

只要看过近年来火热的美剧《纸牌屋》,都不会对以上这些感到陌生。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其实没有太大必要对泄漏出来的民主党内部邮件感到惊讶,相信如果把共和党的邮件展示出来,那画面肯定也不会太美。奥巴马目前在美国支持率相当高,但如果将他的私人谈话都曝光,人们也一定会对他有新的看法。韩国一位研究马基雅维利的学者曾经神秘兮兮地对我说,在他们国家,研究马基雅维利的著名学者会在半夜接到电话。我感到不解:“为什么?什么意思?”他解释道:“政治人物会请你为他们出谋划策,我自己就被前卢武铉总统请去两次。”原来如此!马基雅维利如果地下有知,想必也会为此感到高兴。“只做不说”的恐怕也不限于所谓民主国家,几乎在所有时期的所有国家都能找到类似情况,这也是从严肃文学作品到街头八卦小报想象的主要来源之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没有多少事情是真正意料之外的。

转发:段德敏:现代民主的马基雅维利时刻|学术剧8.4

@焘江(北京大学移动政务实验室):

特朗普与希拉里的选战,社交媒体第一次战胜了传统媒体。高度认同@方兴东的观点。特朗普的崛起首先是一种互联网现象,其次才是一种政治现象。过去,互联网变革了生活和商业,如今真正颠覆传统政治。网络空间新时代,特朗普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丁爱民:

笑看CNN报导过程:

8:30无知的纳粹走秀商人正在走向他的灭亡;

9:30肮脏的男权主义沙文分子即将丢掉德州;

10:30川普这厮似乎拿下了佛罗里达;

11:30特朗普先生在俄亥俄和北卡大获全胜;

12:30尊贵的斗士在宾州所向披靡;

13:30伟大的男人即将到达华盛顿;

14:30至高无上的特朗普总统君临白宫。

@中国信息界王择熠:

本次大选特朗普这个突然冲进美国政坛的野蛮人以蛮横之姿率先拿到了270票+,取得了胜利,让无数人大跌眼镜。在这场闹剧大于政治、表演大于实事,阴谋、留言和小道消息乱飞的选举中,明面上是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撕逼大战”,背后却有人工智能算法和算法之间、黑客联盟和选举人的暗中较劲。这次美国总统竞选被德国《商报》称作“第一次数字化竞选”,两党候选人都组织起了庞大的技术班底,将大量资金花在获取和使用投票者的信息上。

转发中国智慧城市导刊文章《2016美国大选特朗普获胜下任总统,探究美国大选背后的个人隐私与大数据。》

@数据客合作总监-刘丹:

今天世界关注的焦点信息,来看特朗普获胜的那些数据。

在民意调查与结果预测方面,著名民调网站FiveThirtyEight从今年6月起持续统计民调,预测各州的选举人票将落入谁手,根据民调选情即时更新。同样看民调,《华盛顿邮报》从数据中细分出了登记选民/潜在选民(Registered/Likely)、性别、党派、意识形态、种族、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作为白人的受教育程度这八个群体,将各群体从6月至10月对两位候选人的支持程度可视化呈现。当我们选择“种族”这个分类,就能很清晰地看到,在黑人选民方面,希拉里几乎一直是以80%的支持率差距“藐视”特朗普。而在获得白人选民支持的方面,特朗普始终以微弱优势领先希拉里(9到18个百分点)。位于综合图中间的曲线代表对两人意见摇摆不定的群体。尽管摇摆,但变动的幅度都不算太大——最突出的是年龄65岁以上人群,几乎每两个月就“倒戈”一次,但最多也不超过19个百分点。对于其他群体而言,则是一开始认定了哪个候选人,就会支持到底。

《纽约时报》另一亮点,是一个希拉里与特朗普的“胜利之路”结构图。这宛如枝蔓丛生的结构图看起来复杂,但原理非常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若A则B,否则C。结构图左边列出的是摇摆州,这些州的选择往往能一票定胜负,从图中可见佛罗里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极为关键。这个图就从假设谁能赢得佛罗里达州开始,接着一步步推理每一个摇摆州的胜负情况会导致的结果,以此展示两人将如何获得最终胜利。到目前为止,时报的分析显示,希拉里比特朗普多出了300多条路径入主白宫。

在社交媒体表现,众人皆知,特朗普是个狂热的社交媒体爱好者,在推特上总是语出惊人。但很快有人发现,特朗普从安卓手机和iPhone端发的推文风格不一:安卓发出的推文多数语气暴躁,言辞激烈,而iPhone推文更有礼节,语气更加节制。于是便怀疑安卓和iPhone推特账号分别为特朗普本人和其竞选团队所用。

转发:美国大选落幕,大数据下他是如何赢下这场战役的。

@崔之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在美国努力阻止核扩散七十年后的今天,特朗普却建议日本和韩国最好发展自己的核武器。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斯科特·萨根刚从首尔回来,他是一名核武器专家,他告诉我:“特朗普的言论正在起效,一些政治领袖,尤其是政党中的极端保守派正在公开呼吁研发核武。”

转发:特朗普总统的第一个任期。

@曹重英:IT高管会:

《科学》杂志给美国新任总统的六堂科学课提出了6个目前与全球社会、经济及民生发展有关的、最重要的科学议题。新任总统将面对一大串针对已知风险的政治决定,包括恐怖袭击、对外冲突、国内犯罪与暴力、流感蔓延和自然灾害。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DNA编辑或无人驾驶汽车等新技术的潜在风险。每一项的风险评估、公众声明,以及如何制定可以赢得选民、相关行业和地方、州、联邦决策者支持的合理政策,都是新任总统需要面对的挑战。

转发链接:

《科学》杂志给美国新任总统川普开了六堂科学课

@陈越开源联盟:

特朗普向来以移民政策强硬著称,其领先势头已经对美国移民情况造成影响。大量人急于离开美国前往加拿大,激增的申请者已经造成加拿大移民局网站崩溃。

@崔之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美国大选特刊之二:川普对于亚太地区的“以力量促和平”主张,共和党候选人将如何重新书写美国与亚洲的关系。本文作者为川普的高级顾问。此文全面阐述了川普的亚洲政策,值得重视。作者提出,川普不会在军事上在亚洲收缩,更不会退出亚太。相反,川普将会加强在亚洲的军事存在,而只是会让盟友,主要是日韩分担更多的军费以支持军备扩张。文章对中国有许多偏见和不符合实际的攻击,本文一并译出,请读者自行辨别。本文为美国大选前一天所写。原文出自"Foreign Policy".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作者之一还曾写过《Death by China》一书并拍摄了同名电影。

转发“实验主义治理”微信公众号文章:《142期|美国大选特刊之二:特朗普真的会撤出亚洲吗?》

转发:川普核心顾问电影《Death by China》视频链接

@马若涵(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在美国2016年大选落下帷幕之际,川普的一家无疑成为了媒体的宠儿,其中很多小报都在挖川普白富美女儿伊万卡?特朗普的料,然而直到有些网友看到了这一条视频,发现川普的4岁的孙女竟然会说中文。这条视频发布于今年的猴年春节,34岁的伊万卡在她的Instagram上分享她4岁女儿Arabella用中文唱歌的可爱视频,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年。在视频里,Arabella穿着传统的红色刺绣服装,并用中文唱了一首中国诗歌。快来看看她的汉语怎么样?

转发:川普外孙女念中文写汉字背唐诗视频链接

@崔之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Charles Taylor论川普

转发:《HOW TO RESTORE YOUR FAITH IN DEMOCRACY》

@方兴东(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

我们将在《网络空间研究》第三期推出重磅专题“特朗普时代的网络空间战略与对华政策研判”,欢迎大家关注。这里先分享赖明明及袁翼伦的专题报告《特朗普时代中美网络空间合作新态势,——评兰德公司“谋求与中国达成网络空间共识”报告》的主要观点:兰德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智库,尤其以准确判断国际关系走势而见长。本文分析《谋求与中国达成网络空间共识》报告的基本内容,尝试对报告所提及中美突破在网络空间合作的瓶颈,以及推动双边在网络空间合作的路径进行评估。兰德公司“谋求与中国达成网络空间共识”报告既为第58届美国总统提出处理中美网络空间分歧的政策建议,又是说给中美双方决策者听的。报告基于对中美网络空间利益大于分歧的评估,表达对推动中美减少分歧、达成合作的期望。报告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第58届美国总统在网络空间领域的政策动向,而且有助于缩小中美在网络空间的分歧而达成更广泛的合作协议。

猜你喜欢
川普网络空间希拉里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变色啦!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参考译文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