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应用》通识课程考核方案的研究与探索

2016-12-27 14:27方蓉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
关键词:通识多媒体技术分层

[摘要]为增强教学效果,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探讨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通识课程考核的实施方案,并对分层设计作业、分层考核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考核方案分层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通识课程教学中,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考核方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技能课程,也是一些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通过《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学习, 正确地引导学生重视技能学习,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将来成为高技能的人才。但就是这样一门看似简单好学的技能课程,却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思维缺乏灵活, 以往在中学时代已形成的死记硬背的习惯, 往往会使他们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学生学过之后,设计的作品达不到应有的视觉效果。学生抄袭别人作品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

因此有必要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我们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尤其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般情况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考试方法是统一实行"作品"考核方式,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设计项目,即根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或技术点,采用教师给出作品设计要求及主题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单独进行设计制作,教师按照评分标准评阅每位学生的作品,并给出分数。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这种对学生一致的评价体系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兴趣缺失,能力好的学生得不到很好的激励,而且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所以,我采用"大作品"分层设计,分层考核的方式。先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按自愿的原则自由组合,根据机房的位置和班级人数,以4~6人为一个小组,每个组设定一个组长,由组员推荐产生,组内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分层设计作业:将作业分成A、B、C三个等级,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等级的作业,中途可以变更。学生选好等级之后报给组长,最后由组长统一上报给老师存档。

分层考核评价:C级基础分65分,B级基础分80分,A级基础分90分。每个学生自评项目作品, 给出自评分(占20%);按照学生选择的等级给学生打出基础分(占50%);学生之间互评项目作品, 给出每个组员的组内附加分(占30%);三个分数按比例相加就是每个学生的最后得分。

三、对分层考核方式的效果评价

1."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在选择项目、查找素材、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们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项目小组的同学反复讨论,甚至进行激烈的争论,反复找教师答疑咨询,反复修改项目作品。学生涉及的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上课讲授的内容, 知识面得到了有效地扩展,而且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打破了"千人一卷"的考核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前提,通过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题、查找素材、设计作品等一系列环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受到多种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的熏陶,并通过作品形式提高和升华自己的设计成果,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点。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给出项目要求、课间和课下指导及作品修改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设计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设计"、"学会创造"。

3.增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激发了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热情,提高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兴趣。"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的改革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教学相长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的作品质量是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投入成正比的。交流越多,投入也越多,作品的质量就越高。

4.采用分层考核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养成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原则。

四、结论

"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只是初次的尝试和试验,对于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结合,考试改革和课堂讲授如何配套,作品评价体系等问题都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尽管如此,"大作品"分层考核方式还是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同及高度评价,并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改革效应。我会结合专业特点继续摸索,不断改进完善,充分发挥考核考核方案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使《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教学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波.关于提高地方高校通识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1(09).

[2] 张颖淳.计算机课程教学考核方式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37):147-151.

[3] 王寿斌.高职课程项目化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2(363):47-49.

[4] 程丽芳,杨红,张学农,钱培刚,陈韶华.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综合性高校通识课程多样化改革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32).

[作者简介]

方蓉(1978-),女,浙江武义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学院讲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教学。(浙江金华321007)

猜你喜欢
通识多媒体技术分层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通识少年“种”石油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