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施工重点与工艺分析

2016-12-27 17:28曾祥勇乔佳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
关键词:台阶填料碾压

曾祥勇+乔佳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公路交通运输的大发展,部分公路设施的老化已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公路交通需求,为了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对原有道路进行充分利用,会采取对原有的公路进行改建或扩建的方法,本文从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施工重点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保证新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以达到交通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公路改扩建;路基施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公路交通运输的大发展,部分公路设施的老化已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公路交通需求,为了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对原有道路进行充分利用,会采取对原有的公路进行改建或扩建的方法。由于原有路基沉降已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为确保新老路基在承受路面荷载、行车荷载时能保持一致的稳定性和强度,避免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发生路面开裂、路基失稳等情况,避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影响整个公路的稳定,留下安全隐患,公路在改扩建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施工安全、质量与工期,施工难度较大。

1 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施工重点

1.1 选择与确定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路基加宽工程是一个特殊的工程,是在开挖老路基边坡的同时又要在作业面狭窄的空间进行施工。施工材料、机具设备、人员进出都不方便,设备搬运也相对困难,大型设备无法顺利展开工作,设备利用率较低,左右两幅一般还要设置两条便道。因此,必须制订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使工、料、机达到合理匹配,以满足建设单位质量和工期要求的目的。

1.2 选择与确定合理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当路线通过软土地基时,为了确保新老路基的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满足要求,保证路面不发生纵向裂缝,如何针对不同的软土地基情况(软基厚度、硬壳层厚度、地下水位)、加宽路基高度,选择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非常关键。因此,软基处理是工程重点,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老路路基的扰动。

1.3 新老路基的有效衔接技术。新老路基的有效衔接是确保整个加宽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与老路基的有效衔接施工中,应将老路堤边坡一定范围内路基质量低劣的土体挖除,并将边坡开挖成一定高度和宽度的台阶,并在台阶顶面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在施工中若发现路基有渗水等其他不良状况时,还应采取增设盲沟等措施及时进行处理,但应尽量减少对老路基的扰动,确保新老路基衔接质量。

2 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施工工艺

2.1 清表

受压实机械、设计标准的限制,在多年雨雪侵蚀下,老路的密实度一般小于规范要求。并且由于基底长年受到水的浸泡,边坡一定范围内路基的稳定性较差,所以要将距离边坡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清理后再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清理工作包括对老路基两侧施工范围内进行伐树、挖根、除草等工作。

2.2 刷坡

从旧路面与硬路肩交界处下挖至新路面底基层底面高程处,第一平台宽1m,然后把老路的边坡进行刷坡,再按1:1.5的边坡向下挖。将有泄水槽的位置闪开,以利于排水和保证老路基受降水冲刷时不会坍塌。清刷下来的填料一律弃掉。

按照“满负荷匹配工作法”的施工方案,路堤边坡开挖应逐段清表、逐段挖除、逐段填筑。同时,段落应适当,不能过长。为了减少和避免挖除后台阶上部的土方坍塌,雨季施工时应尽量压缩工作面,并在每层施工完成后在台阶部堆放松填筑料,做成一定的缓坡,防止坍塌。待下一层施工时,用推土机将该部分填料推开,防止雨水冲刷引起路堤开裂及滑塌。

2.3 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主要有置换法、砂垫层法、排水固结法、挤密法、化学加固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等方法。

置换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它是一种处理软基的物理方法,其原理简单、明晰,施工技术难度小,是浅层软基处理首选的方法之一。包括开挖置换、抛石挤淤、爆破挤淤、轻型材料置换等多种方法。其他方法应根据施工现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施工。

2.4 挖台阶

2.4.1 老路面清表应从旧路面与硬路肩交界处下挖至新路面底基层底面高程处,向外留1.25m的平台,然后按1:1.5的边坡下挖。挖后须先清理边坡虚土,然后挖1*1.5m的台阶,台阶底面向路中心横坡3%。

2.4.2 对旧路边坡进行挖台阶作业时,要防止新挖台阶受到雨水冲刷及完工后发生的不均匀沉降。施工作业时要随路基的填筑施工分层进行,严禁一次性完成。

2.4.3 对已经完成挖台阶作业的施工段落,要立即组织填筑,以防止出现新挖台阶受到雨水冲刷的情况。如在降雨来临前来不及完成段落的填筑,要采用覆盖塑料布的措施加以防护。

2.4.4 冲击碾压施工的层面台阶宽度一般应大于1m,冲击碾压后的第一层填料厚度应控制在25cm。

2.5 填筑、碾压

2.5.1 采用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并重点注意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路基土含水量,当含水量过大时,应经过晾晒处理。

2.5.2 冲击碾压第一层填料后,按照不同的段落和处理方法埋设或加宽部分沉降观测仪,以加强观测,以便为新路基的填筑提供参考依据。

2.5.3 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并提高压实标准,各深度层次的压实度比标准要提高一个百分点。

2.5.4 路床顶面以下80cm范围内填料的最大粒径均不应大于10cm,路堤顶面以下80cm范围内填料的最大粒径均不应大于15cm。

2.5.5 每段填料碾压完毕,可将上一层的填料堆放在已开挖的边坡处形成反压荷载,以稳定老的路基,同时还可避免因边坡开挖面长时间暴露,防止受到雨水冲刷。在雨季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施工段落的长度,一般不宜过长,防止老边坡开挖后来不及填筑,除堆放反压材料外,还可以用防雨布等材料对暴露地段进行大面积遮盖,以防暴雨直接冲刷边坡,造成老路堤的塌方,影响车辆通行。

2.5.6 在新老路基的结合部位,每填筑两层(压实厚度50cm)就应用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充分压实。在碾压不到的部位,可以用强夯进行处理。新老路基每填筑四层(压实厚度100cm)应用冲击式压路机充分碾压全路面。

2.5.7 新老路基结合处,除清表挖台阶外,还可以在表层铺设塑料土工格栅,以增加连接能力。通常将原有路基边坡挖成一定宽度的内倾台阶后,沿道路纵向铺筑一定幅宽的土工格栅,使土工格栅的一半位于原有路基上,另一半位于新填路基上。

2.6 检测

在施工中,新老路基结合部的压实度检测频率要大于一般情况下路基填筑时的抽检频率,以保证新老路基结合部位达到良好的拼接效果。

公路改扩建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与新建公路相比,有减少投资、节约资源、加快建设速度等优点,是快速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主要方法。在施工中,新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安全的最基本的条件,也直接影响到公路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对影响路基改扩建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保证行车安全,使公路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程兴新,董强等.公路改扩建工程实用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9.

[2]王琦.公路工程施工技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2.

猜你喜欢
台阶填料碾压
二线碾压一线的时代来了 捷尼赛思G80
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
碾转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欢迎订阅《碾压式土石坝设计》
聚合物型色谱填料的研究进展
填料填装工艺技术创新与应用
错流旋转填料床脱除细颗粒物研究
台阶
77级台阶